“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时间过得真快,明天我们正式迎来霜降节气,每年霜降交节的时间都在10月23日至24日,今年霜降交节的时间为10月23日11时50分39秒,这个时间太阳到达黄经210度。霜降后我们将迎来立冬节气,因此霜降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冬天的脚步很近了。
霜降是表示气温变化的节气,到了霜降节气夏季以及初秋的气候特征基本已经显示,冬季风越来越活跃,冷空气的活动越来越频繁,我国北方地区已经呈现出初冬的景象,我国南方地区则进入了秋深露重的阶段。
我们老祖宗根据天气以及物候的变化,把霜降节气分为三候,每5天为一候:
一候“豺乃祭兽”,说的就是到了霜降后的第1~5天,豺狼等猛兽开始大量捕猎,将捕获的猎物整齐陈列,如行祭祀之礼,而后进食。古人认为这是动物对自然的敬畏,实为这个时节猎物丰富,加上叶落草枯,便于捕猎,豺群捕杀的猎物多得吃不完。
二候“草木黄落”,说的就是到了霜降后第6-10天,树木叶片转黄凋落,草本植物枯萎,地面铺满落叶,呈现“无边落木萧萧”的秋末景象。
三候“蛰虫咸俯”,说的就是到了霜降后11-15天,冬眠昆虫蜷缩在洞穴中,进入“假死”状态,减少活动以降低能量消耗,我们在土壤表层可见虫穴封口,虫体覆盖泥土或落叶保温,这表明天气变得寒冷了。
今年霜降不一般,属于“霜降在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霜降,九月中”,正常每年霜降交节的时间在农历九月的中旬,但是由于农历中存在闰月,这就导致每年霜降交节的农历时间最多可相差一个月之久,在有的年份霜降交节的时间会提前到农历九月的前十天(上旬),而在有的年份霜降交节的时间会推迟到农历九月的最后十天(下旬)。
这里的“霜降在头”指的就是霜降的农历时间在九月的前十天,今年10月23日霜降,对应农历九月初三,很明显今年“霜降在头”。
老话说“霜降在头,冻死老狗;霜降在尾,单衣过冬”,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如果霜降交节的时间在九月头,那么预示着寒冷的天气会来得比较早,冬天会很冷;而如果霜降交节的时间在九月尾,那么预示着冬天会相对暖和。今年“霜降在头”,按照我们老祖宗的说法,今年的冬天可能会很冷,老话准不准让我们拭目以待
到了霜降节气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马上我们将迎来寒冷的冬天,因此到了霜降节气我们在生活作息方面要做出调整。不是迷信!明日霜降,提醒大家:1要添、2要睡、3不吃、4要防,我们早点来了解一下。
老话说“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到了霜降时节,冷空气活动频繁,昼夜温差显著增大,因此到了霜降节气我们要特别注意“添衣保暖”,早晚我们要穿相对厚点的外套,建议采用“洋葱式穿衣法”,方便根据温度随时增减,避免出汗后吹风受凉。
在低温环境中,人体为维持正常体温,必须增加能量消耗以产生更多热量。如果此时保暖不足,不仅容易感到疲倦乏力,还会使免疫力下降,对老年人、儿童及体质偏弱者影响尤为明显。
对于老人、小孩来说要特别注意腹部和足部的保暖,腹部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腹泻等,我们可以穿个背心或马甲,保护好核心区域,维持躯干温度;俗话说“寒从脚起”,脚部保暖至关重要。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层较薄,保暖性差,到了霜降节气我们最好穿上能包裹住脚踝的袜子,避免脚踝裸露受风,我们也可在睡前用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提升全身的抗寒能力。因此,霜降之后的保暖工作,不仅要“穿够”,更要“穿对”。
《黄帝内经》记载“早卧早起,与鸡俱兴”,霜降是秋季向冬季过渡的节气,自然界的阳气由“收”转向“藏”,我们的起居作息也应顺应天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宜“早睡早起”。
秋季万物收敛,人体也应如此,早睡(建议在晚上10点-11点前)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进入“收藏”模式,收敛气机,滋养阴精,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储备能量;同时早入睡也可以避免深夜寒气侵袭人体,损伤阳气。
清晨是阳气开始生发的时候,我们早起(6-7点),可以让人体的阳气随着自然的节律一同舒展、升发,使人精神饱满;更重要的是,有规律的早起也有助于稳定人体的生物钟,能有效对抗“春困秋乏”中的秋乏现象,让全天都更有精神。
老话说“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到了霜降节气,柿子完全成熟,颜色红彤彤,挂满枝头,口感达到了最佳状态,在我国民间素有有“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的说法,人们认为在这个时节吃柿子,能增强抵抗力以抵御寒冬,到了冬天就不会流鼻涕。
柿子虽然好吃,但是我们可不要空腹食用。柿子含有较多的鞣酸(单宁酸)和果胶,在空腹状态下,它们易与胃酸作用,形成硬块,即“胃柿石”,这容易引起胃部不适。
因此,我们最好在饭后1-2小时食用柿子,此时胃内有食物缓冲,胃酸被稀释,可减少鞣酸沉淀风险。我们每次食用不超过2个,避免短时间内大量摄入,尤其是不要与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同时食用。
到了霜降节气,我们除了要注意保暖以及早睡外,要特别要重视精神方面的调养。进入霜降时节秋风萧瑟、草木凋零,加上日照时间的明显缩短,很多人容易出现情绪上的低落、忧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悲秋”情绪。
在五行理论中,秋与“肺”相应,情绪与“悲忧”相连,秋郁容易耗伤肺气,导致人体气血运行不畅。因此到来的霜降节气我们要调节好情绪,忌讳悲伤。
当我们感到“秋郁”时,我们可以在白天多到户外晒太阳,也可以进行一些温和的运动,如快走、慢跑、登山;我们也不要独自闷在家里,可多与家人、朋友联系,聚会、聊天,分享生活中的趣事和烦恼,同时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爱好中,如听一些欢快的音乐、学习一项新技能、画画、看书、做手工等,让生活充实起来,就没有太多时间自寻烦恼了。
总结,明日就是霜降节气了,提醒大家要牢记:1要添、2要睡、3不吃、4要防,尊重老传统,为冬天打好基础。
更新时间:2025-10-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