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连抛3820亿美债,准备动真格,巴菲特清空中企股票,信号特殊

2025年3月到7月这四个月里,中国连续减持美债总额高达53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820亿元,创下14年来最低持有量;与此同时,“股神”沃伦·巴菲特也在第一季度彻底清仓比亚迪,结束了长达17年的投资。

一边是主权国家悄悄递出一记金融重拳,一边是全球最知名投资人悄然撤离中国头部企业。两件看似各自为战的事,却在同一时间点爆发,搅动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一池春水。中国减持美债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巴菲特清仓比亚迪是否意味着外资正在集体撤离中企?

4月的香港股市,还沉浸在年初反弹的喜悦中。但就在这时,比亚迪的港股股价突然大跌6%。外资机构在同一天砸盘超过10亿港元,市场一片哗然。消息很快传出,是巴菲特清仓了比亚迪的全部股份。这可不是普通投资者的离场。

早在2008年,他就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买入了这家中国新能源龙头企业,总投资额2.3亿美元。17年间,比亚迪股价飙涨近40倍。现在清仓,账面获利超700亿港元。一次几乎完美的商业操作,却引发了极大的市场解读。

有人说这只是一次高位套现。但细看巴菲特的时间选择,恰好从2022年8月开始减持,那正是美贸易战火重燃、芯片出口受限、301关税再度升级之时。而真正清仓的时间,则落在了2025年第一季度,正值中美关系进入又一轮紧张期。

更值得注意的是,他清仓比亚迪的同时,大幅增持了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也就是说,这不是简单的“卖出”,而是一次“调仓”——从中国企业撤出,转而下注美国能源企业。

这背后的逻辑非常清晰:政治风险在上升,资本开始重新划定安全区。不少外资机构紧随其后,开始减配中概股。虽然比亚迪方面回应称“有买就有卖,感谢17年陪伴”,但资本市场的信心并不像话语那样坚定。在此之后,港股新能源板块整体承压,部分中企股价持续走低。

就在市场仍在消化巴菲特撤资的余波时,另一场更高维度的金融动作在静悄悄地展开——中国悄然减持美债。从3月到7月,中国一共卖出了537亿美元的美债,合计3820亿元人民币。这不是第一次减持,但这次减得格外果断、格外集中。

减持之前,中国在1月和2月还分别增持了18亿美元和235亿美元,本以为是恢复信心的信号,没想到却是一次“声东击西”。这轮操作背后,是结构性调整的精准部署。减持的同时,中国央行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黄金储备从2022年占比不足3%,一路上升到2025年8月的7%。

这意味着,中国正在通过“抛债买金”来实现外汇储备的安全重构。为什么要这样做?美国当前的财政状况早已亮起红灯。2025年7月,美国国债总额突破37万亿美元,光是利息支出每天就高达27亿美元,全年利息预计达1.2万亿美元,占联邦预算的17%。

更糟的是,特朗普政府重新上台后,“大美丽法案”将在未来10年增加额外2万亿美元债务。这样的财政模型,谁还敢把美债当作“安全资产”?

中国不是唯一的抛售者。中东主权基金、欧洲养老金,也在一季度集体减持美债1685亿美元。
美债的买家名单上,接盘的竟然是比利时、卢森堡等“避税天堂”,这种左手倒右手的操作,像极了2008年华尔街包装“有毒资产”的老套路。

金融市场早已嗅到了不安的气息。10年期美债收益率暴涨20个基点,美国财政部借钱的成本一下子多了80亿美元。这,就是金融反制的威力。中国此举,不只是避险,更是战略应对。

在俄罗斯海外资产被冻结、伊朗遭金融封锁之后,中国也不得不考虑极限情况:如果哪天美国动手冻结中国资产呢?把鸡蛋都放在美元篮子里,风险太大。

与其被动挨打,不如提前布局。于是,中国选择了黄金、欧元、日元等多币种储备结构。还通过“一带一路”推广人民币结算,目前已有65%的沿线国家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支付。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已经从倡议变成现实。与此同时,美元的全球储备占比已经从2020年的62%跌至2025年的55.2%,创25年新低。美国当然不会坐视不管。

加息、制裁、甚至威胁踢出SWIFT系统的声音不断传来。可问题是,中国手中还有3.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黄金增持速度全球第一,金融抗压能力远超以往。中美之间的博弈,已经不止是关税壁垒、科技封锁,也不仅是台海南海的地缘问题,更到了金融深水区。

过去几年,美国一直试图用美元体系遏制中国发展,但如今,中国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告诉世界:我们可以不依赖你,也能活得很好。巴菲特的撤退,也是一种信号。当政治风险成为资本的天敌,商业逻辑也不得不让步。

他曾说,“只有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这句话,今天用在美元身上,或许最合适不过。美国内政已是千疮百孔,两党为军费预算争得面红耳赤,政府“关门危机”一再上演。而外部债主的撤离,正在加速美国金融杠杆的坍塌。

这场看似“你买我债、我买你股”的对弈,其实是两套国家战略的较量。中国走的是安全、长远、结构优化的路线,美国则仍沉迷于霸权、印钞、转嫁危机的老路。眼下全球金融秩序正在重塑。

中方不再被动承压,而是主动出击。通过减持美债、增持黄金、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逐步构建一个不依赖西方的金融安全体系。巴菲特的离场,也许说明老一代资本家已经看清了未来的大势。而中国的连环组合拳,也正是在为未来的金融格局抢占先机。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投资决策,也不是一场普通的减持行动。这是一场有准备、有目标、有节奏的金融战略部署。未来如何演变,我们无法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次,中国动真格了。

中国减持美债和巴菲特清仓中企,都是中美金融博弈升级的体现。中国正在用金融手段稳步推进“去美元化”战略,增强资产安全和主动权,而美国的财政困境和政治分裂也暴露出美元体系的脆弱。未来走向如何,值得持续关注。

信息来源:

[1]7月中国减持美债257亿美元,持仓创16年最低 观察者网

[2]巴菲特清仓比亚迪,比亚迪回应:感谢过去17年的投资 观察者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4

标签:财经   动真格   中方   信号   股票   中国   美元   美国   金融   人民币   资产   未来   黄金   港元   中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