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着中国的饭,还想砸中国的碗!
以为中国人缺了榴莲就过不下去,什么歪瓜裂枣都塞给中国。
这次我国不再惯着,不合格的通通“拒收”。
如今投机取巧的越南果农都叫苦不迭,越南政府也没有一点办法。
那么越南到底做了什么?我们又是如何反制的?
2023年,越南高达30亿美元的对华出口额,占据了他们国家榴莲出口总量的九成。
钱来得太容易,以至于很多人产生了“躺着赚钱”的错觉,于是跟风扩大种植面积,梦想着一夜暴富的神话能永远持续下去。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为了抢占高价,一些越南果农开始采摘根本没熟的榴莲,然后用催熟剂强行催熟。
更有甚者,为了让榴莲的卖相更好看,他们竟然使用被明令禁止的工业黄色染料给果皮上色,甚至偷偷添加碱性嫩黄、重金属镉等有毒物质。
他们的小聪明,被中国在抽检中发现,高达三成的越南进口榴莲样品存在禁用农药超标问题。
中国果断暂停了15家越南榴莲包装厂和18个果园的出口资格。
今年中国更是放出大招:对所有进口越南榴莲实施100%全检,并且必须附上黄色染料的检测报告。
这一招,直接打在了越南榴莲产业的七寸上。
整个越南,有资质进行这种检测的机构只有区区9家。
无数集装箱滞留在仓库和边境口岸,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榴莲腐烂、变质。
今年前四个月,越南对华榴莲出口额断崖式暴跌71.3%。
仅仅一二月份,出口额就从曾经的辉煌跌落至区区2700万美元,缩水超过八成。
果农们欲哭无泪,榴莲的收购价从每公斤5元人民币的高位,一路狂跌到不足0.8元。
大量的腐烂榴莲被随意丢弃,黑色的汁液流入湄公河,造成了严重的水体污染。
越南果农们这才追悔莫及,但失去的市场份额已经回不来了。
越南农业部虽然紧急更新了种植区编码,试图亡羊补牢,但市场的信任一旦崩塌,重建又谈何容易。
早在2010年,澳大利亚苹果就获得了进入中国市场的准入资格,当时,其对华水果出口占比一度超过一半,前景一片光明。
然而,一个看似不大不小的问题,成了他们跨不过去的坎—果蝇。
中国出于对本国农业生态的保护,对地中海果蝇和昆士兰果蝇等检疫性害虫的防范极为严格。只有塔斯马尼亚岛因为没有果蝇问题,其苹果才被允许顺利进口。
对于澳洲大陆的苹果,中国设置了严格的检疫限制。按理说,出口商应该积极投入资源,解决这个问题。但令人费解的是,在接下来的整整十五年里,澳大利亚方面几乎没有认真采取行动去解决果蝇的防控难题。
澳大利亚方面多次在公开场合指责中国的检疫标准“太苛刻”、“不合理”,以为这样就能让中国让步。
他们显然错估了中国市场的决心。
中国消费者不会为了几颗苹果而无限期等待,市场更不会为任何人的拖延症买单。
当澳洲苹果还在为果蝇问题扯皮时,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苹果早已涌入中国市场,抢占了货架。
结果澳大利亚对华水果的整体出口额暴跌了35%,单是苹果这一项,每年造成的损失就高达2.3亿澳元。
直到去年一份报告出炉,直指果蝇防治资金短缺是出口受阻的直接原因,他们才如梦初醒。今年,澳大利亚总理不得不亲自访华,为苹果出口求情。
然而,错过的十五年,岂是轻易能追回的?
中国同意重启谈判,但开出的条件比十五年前严苛得多。所有出口苹果,必须在0.6℃的环境下强制冷处理14天,以彻底杀灭可能存在的果蝇幼虫。
必须建立一套全程区块链溯源系统,从种植、采摘到运输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清晰可查。
这些条件意味着巨额的额外投入。果农们需要花费大笔资金改造冷库,搭建溯源系统,包装厂需要紧急采购200台冷链设备。
据估算,这一系列操作下来,生产成本直接上涨了约30%。即便如此,新的澳洲苹果最快也要等到2026年才能重新摆上中国消费者的餐桌。
此刻,澳洲果农们才真正体会到,为十五年前的固执和拖延所付出的“固执税”,是何其高昂。
就在越南和澳大利亚为自己的失误付出沉重代价时,他们的邻居却上演了一出教科书式的“顺势而为”。
越南榴莲留下的巨大市场空白,泰国看得清清楚楚,并且行动迅速。
泰国榴莲产业火力全开,预计今年的总产量将达到168万吨,同比猛增30%,目标直指中国市场。更聪明的是,他们找到了撬动市场的最佳杠杆—中老铁路。
过去,泰国榴莲运到中国主要靠海运,摇摇晃晃15天才能抵达。而现在,通过中老铁路,这个时间被压缩到了2天。
运输效率的革命性提升,不仅让榴莲的新鲜度得到了保障,更让运输成本和损耗率(从15%降至5%)大幅降低。
在广州的水果市场,泰国金枕榴莲的批发价从1200元一箱,直接降到了730元,物美价廉的泰国榴莲,迅速占据了中国进口榴莲市场85%的份额,成为当之无愧的王者。
另一个“聪明人”是菲律宾。
在2023年总统访华并签署了榴莲出口协议后,菲律宾没有丝毫怠慢。他们深知,要想在中国市场立足,品质是唯一的通行证。
菲律宾采取了一种极为务实的做法:完全按照中国的标准来。他们主动邀请中国专家亲赴菲律宾进行现场指导,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一丝不苟。
这种负责任的态度,在中国消费者心中,“菲律宾榴莲”正逐渐成为优质和放心的代名词。
随着海外的榴莲进入中国,此时的中国海南地区也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建成了5万亩的榴莲种植基地。
更重要的是,海南榴莲从一开始就瞄准了市场的痛点,主打“树上熟”的概念。相比于进口榴莲为了长途运输而不得不提前采摘,海南榴莲可以在树上达到最佳成熟度,口感自然更胜一筹,香气也更为浓郁。
由于省去了高昂的国际运输、关税和冷链成本,海南榴莲的价格比同品质的进口榴莲便宜了一半以上。
在北京新发地这样的顶级批发市场,海南榴莲一上市就供不应求,几乎天天断货。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更是雄心勃勃,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榴莲产量翻一番。这不仅意味着中国消费者能吃到更新鲜、更便宜的榴莲,也预示着中国的水果市场,正在从单纯依赖进口,转向“优质进口+本土崛起”的全新格局。
任何试图以次充好、蒙混过关的投机行为,终将被市场发现并加倍惩罚。
面对规则,傲慢和拖延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错失良机,并最终付出更沉重的代价。
反观泰国和菲律宾,他们的成功之道,无非是尊重市场、尊重消费者,在规则的框架内,通过技术创新和品质把控,赢得了自己的位置。
未来的中国水果市场,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只有那些真正懂得“合规为王,品质致胜”的玩家,才能在这场盛宴中,分到属于自己的那块蛋糕。
参考资料:红星新闻2025-08-07关于澳洲苹果出口中国终获批 当地果农沸腾,当地相关协会: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的报道
更新时间:2025-09-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