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均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在香港,吃饭有很多“规矩”,比如吃饭要给小费、喝茶要加茶位费、自带酒水要收开瓶费……
就连在茶餐厅喝一杯冷饮都要比热饮多收2-3元港币,香港人对此已经见怪不怪了。

图源:港你知粤语
但是这种饮食“规矩”对于来港的游客来说,他们就未必能够习惯了,甚至很多人不理解这个做法,从而引起争论。
近日,一位内地游客在社交平台爆料称,其在香港中环某烧鹅酒家用餐时,遭遇高达50%的“天价服务费”。
这个事件又一次将香港餐饮业长期存在的“隐性收费”潜规则,推向了风口浪尖。

香港知名老店被吐槽
港人怒批:香港结业潮是有原因的
饮茶是港人的传统文化,在地道港人看来,无论是饮早茶,摆婚宴,还是请客喝酒,吃团圆饭,最经常去的,都是那些有着几十年老字号的酒楼。
因此,来到香港,必去的打卡地一定有老牌酒楼。

图源:网络
其中在中环威灵顿街,荣获过“米其林必比登”推荐餐厅称号的“文兴酒家”更是入选了许多游客的打卡清单。
文兴酒家起源于香港,1990年始创于英国伦敦皇后大道(Queensway),所属英国伦敦皇朝集团,距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

图源:网络
它家的招牌菜就是文兴烧鸭,这个菜品曾被泰晤士财经报特别报道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鸭子之一。

图源:网络
可是,这家老店最近却陷入了争议。
起因是一位内地游客在香港上环的文兴酒家就餐,入座后,每桌就摆上了两碟小吃,分别是一碟鱼皮花生和一碟瑶柱酱。
每碟收费标准为28元港币,但餐厅却没有提前告知顾客需额外付费。
更离谱的是,这位游客打算续酱的时候,餐厅不仅再次收费,而且份量比第一次的时候还少。

图源:小红书
用这位游客的话说,就是“脸碟子底都盖不住”。
而且酒楼的茶位费就高达38港元一人。
最后结账的时候,光是两碟酱料、一份鱼皮花生、两人茶位费,再算上服务费,就花费了222元港币。
也就是说,还没有吃上正餐,屁股一坐下,钱包就没掉了200多港元。
而最后这一顿饭,总消费接近700港元!其中杂七杂八的这些收费就占了三分之一!

图源:小红书
这位游客揶揄,“你在消费上再加10%的服务费是啥手法?是顾客还要感谢你收隐形消费的服务费吗?”
游客把这篇帖子发布到社交平台上后,迅速引发网友热议。
其中有港人表示,“香港结业潮是有原因的,其实就是它们自己淘汰自己,消费者不是傻子,去隔壁深圳吃不香吗?”

图源:网友评价
也有港人称其对这种现象早习以为常,并且表示可以选择不去这类收服务费的餐厅就餐,建议大家在用餐前向餐厅问清楚,以免产生误会。

图源:网友评价
还有网友直言很离谱,“澳门永利扒房,这么高档次的餐厅,除了加一服务费其他隐形消费都没有,小碟收28港元真的开眼了。”

图源:网友评价
当然,评论区也不是一边倒,也有人指出,人家餐厅明明有写了要收费,如果有疑问可以开口说,各地饮食业都有不同特色与规矩,入乡随俗。
还有网友把关注点放到了瑶柱酱上,“真材实料的XO酱很贵的”,言下之意即是,那么贵的小料收费也正常。

图源:网友评价
不管怎么说,这顿“天价杂费”餐背后,折射出一个普遍存在的消费痛点:在餐厅遭遇未提前告知的收费项目,消费者该如何应对?

屡遭诟病的香港餐厅“收费潜规则”
事实上,香港餐饮因为收服务费这事,没少上过新闻。
5月份的时候,就有一位内地女游客在香港某餐厅就餐,态度强硬拒绝支付服务费。
这名游客发帖称,当时她在一家口碑不错的港式餐厅用餐,结果菜品端上来她就发现盘中“躺” 着一根头发,瞬间胃口全无。

图源:小红书
她当即叫来服务员,在沟通后换得一份新餐品。
结果在结账时,她更惊愕了。因为她发现账单里竟包含 了“加一” 服务费。
于是她以食物有卫生问题为理由,要求餐厅退回服务费。
她直言“我不接受这单收取服务费,因为你端上来时有头发”。
而店员则认为,已经给她更换过菜品了,不应该以此来要求退还服务费。

图源:网络
但女生据理力争,收取服务费就应体现服务质量。服务到位了,这钱她愿意掏,但是服务有问题,她有理由拒绝支付。
经协商,餐厅最终退还了17港元服务费。这位女游客最后也强调,不是为了这点钱较劲,而是主张“满意服务才愿付费”的消费理念。
不要说内地游客,就连香港本地人也质疑过服务费。

图源:星岛头条
今年7月份的时候,香港一名男子在某连锁餐厅用餐,他通过手机“自助下单”了一份下午茶,结账时被收取了“加一”服务费(即10%附加费),总价60多元。
但是这名男人认为餐厅并没有提供任何人工服务,下午茶时段仍收服务费不合理,于是遂在社交平台发文引发热议。

图源:网络
其指出“服务费”名不副实:“自己落单、自取餐点,服务何在?”
其实,香港收服务费,存在很多年了。
西方国家习惯于在用餐后,为服务人员自愿付出一定的小费,以表示对其服务的感谢和报酬。而在融汇了中西文化的香港,已将这笔费用约定俗成地归到账单里,俗称“加一服务费”。

图源:星岛头条
大部分中型以上餐厅都会征收“加一”即10%的服务费,其他茶餐厅及快餐店不会这样。
也就是说,当客人在餐厅用餐时,无论客人愿意与否,这10%的服务费都要落入老板的腰包。

成本转嫁与行业困境
其实餐厅收服务费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在内地部分高档餐厅、包间收取10-15%服务费是约定俗成的。
但关键的是,消费者在意的是服务有没有到位。

图源:网络
众所周知,香港的快节奏在餐饮业是体现得最淋漓尽致的。
下单过程连珠炮弹、没有一丝废话,有一些茶餐厅为了高效上餐,餐食更是提前搭配好,用A、B、C、D餐标记。

图源:网络
这些菜品和饮品已经在厨房备好,顾客下单后,店员就能直接从厨房里拿出来上餐。
电影《志明与春娇》里就有体现这个场景,目的就是为了高效出餐。
而且,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餐厅采用自助点单的模式,服务员与顾客变得鲜有交流。

图源:香港01
所以就会有很多人质疑,为什么还要收服务费?
实际上,商家是通过加收服务费这种“迂回”的手段,来应对餐厅的运营成本。
香港餐饮业面临全球最高的租金压力(核心区商铺月租达18万港币/124㎡)和人工成本(服务员月薪1.5-2万港币),这就迫使商家通过服务费补贴排污费、垃圾处理等刚性支出。

图源:大公报
因此,在这种成本重压下,叠加港人北上消费热潮,客流减少,成本剧增,让香港很多餐厅无奈选择关店止损。
根据香港经济日报表示,2025年上半年,全港近300家店铺关闭,其中七成是餐饮商户。
这股闭店寒潮下,不乏很多拥有几十年历史的老字号餐饮店。
餐饮不容易,普通消费者也不容易。
消费者用脚投票的趋势明显,两餸饭这种“平价快餐”,四年间门店数量翻了好几倍,普通市民、中产白领都抢着去买,日销几百份不是事儿。

图源:香港01
面对这波餐饮业寒冬,香港政府也祭出了一套组合拳。2025施政报告提出11项帮扶中小企业措施,比如免一年食物业牌照费、污水费打五折、延长融资担保。
有政策托底确实能减轻一些压力,但政策落地后,老字号转型成效呈现分化:部分商家主动求变,如茶餐厅接入微信支付、上线外卖平台,简化流程并改善服务,部分先行者已通过外卖提升订单量。
然而更多老字号仍在转型阵痛中,面临成本与收益的博弈。
整体来看,政策虽减压力,但老字号能否“主动求变”仍是熬过行业寒冬的关键。

写在最后
一边是服务费争议,一边是转型困境,香港老字号正深陷生存危机。
当香港餐饮的传统餐饮服务模式与现代消费需求错位,真正破局关键仍在于:打破数十年不变的服务惯性,将被动收费转化为主动价值输出,这或许才是香港餐饮穿越寒冬的终极答案。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头条深一度#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首席商业智慧
更新时间:2025-11-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