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创世界第一!中国核能科技新突破,引发美西方高度关注,有多牛

文/陆既白

编辑/世界

哈喽,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陆,都说最近中国核电圈又传来好消息,让人振奋不已,很多人都好奇到底是怎么回事,就让小陆带着大家来了解一下。

打破水依赖:核电站的“内陆自由”来了

最近核电圈炸了个大新闻,多家权威媒体都在报,中国搞出了不用水的核电站。

不是噱头,是真真切切的技术突破——新型熔岩堆不用海水冷却,靠特殊熔岩就能带走热量,一下把内陆建核电站的最大难题给解了。

以前提起核电站,大家都想到海边,我国大亚湾核电站靠南海,法国的弗拉芒维尔核电站临大西洋,全球几乎清一色把核电建在沿海。

为啥?反应堆工作起来跟个“大火炉”似的,每小时要上万吨水来降温,海水成了刚需。

这就把内陆的路堵死了,我国西北、西南不少地区电力紧张,却没足够水源支撑传统核电站,2011年福岛核事故更给沿海核电敲了警钟,海啸一来,冷却系统瘫痪,污染扩散的场景至今让人后怕。

现在甘肃正在推进的熔岩堆项目,彻底改写了这个规则,用高温熔融的熔岩当冷却载体,导热效率比水还高,根本不用抢水资源,《中国能源报》记者去现场探访过,反应堆核心区域温度超700℃,熔岩照样能稳定散热。

这可不是小改进,内陆建核电站的顾虑,一半是水,一半是污染风险。传统水冷却系统一旦泄漏,核废水处理是世界级难题。

熔岩冷却就没这烦恼,高温下的熔岩本身稳定,就算出现异常,也能把放射性物质牢牢“锁”住。

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内陆地区的电力需求缺口每年都在扩大,沿海电厂发的电送过去,输电线路上的损耗就占了10%以上,要是内陆能自己建核电站,这些损耗全能省下来,相当于多建好几座大型电站。

技术藏大招:不停机换料的“核电黑科技”

熔岩堆的厉害,远不止“不用水”这一点,它身上藏着的另一项黑科技,连西方核电巨头都眼馋——换核燃料不用停机,照样稳定发电,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传统核电站换燃料简直是“大手术”,就拿大亚湾核电站来说,每次换料都要先停堆,清空反应堆里的水,工作人员穿厚重的防护服进去操作,整个流程要花50多天,这期间,电站等于“罢工”,损失不小。

熔岩堆就灵活多了,它用熔岩把核燃料包裹成“燃料球”,换料的时候像投篮一样,把新燃料球从顶部投进去,用过的燃料球从底部自动排出,整个过程跟给饮水机换水似的简单,反应堆根本不用停。

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做过对比实验,相同功率下,熔岩堆的年发电时间比传统核电站多120天以上,换算成经济效益,一座百万千瓦级的熔岩堆,每年能多发电10亿度,够一个中等城市用大半年。

安全性能也跟着升级,传统核电站的燃料棒一旦破损,放射性物质很容易泄漏,熔岩堆的燃料球外层有特殊陶瓷涂层,就算遇到高温、撞击,涂层也不会破,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的专家都说,这技术能从根本上避免福岛式事故。

还有个意外之喜,熔岩堆能“变废为宝”,它的高温特性可以处理核废料,把里面长寿命的放射性物质转化成短寿命的,大大降低核废料的处理难度,这一下,连核电的“后遗症”都给治了。

我国在这领域的研究可不是心血来潮,从2006年就开始布局,前后投入了上百亿元,聚集了2000多名顶尖科研人员,现在甘肃的试验堆已经稳定运行超300天,各项数据都达标,离商业化应用越来越近。

清洁能源革命:中国核电的“全球担当”

熔岩堆技术的突破,不光能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更能给全球的清洁能源革命添把火,现在全世界都在跟碳排放较劲,核电作为稳定的清洁能源,地位越来越重要,但传统核电的短板太明显。

不少国家都被核电选址难住了,德国因为担心安全风险,干脆宣布弃核,结果不得不重新依赖煤炭发电,碳排放一下反弹,印度想在恒河流域建核电站,又怕污染水源,跟环保组织僵持了好几年。

中国的熔岩堆正好能解决这些痛点,不用水、安全性高,不管是干旱的非洲草原,还是人口密集的欧洲内陆,都能建,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参观完甘肃的试验堆后,直接竖起大拇指,说这是“全球核电的新方向”。

对我国来说,好处更实在,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在北方,电力需求却集中在东南,“北煤南运”“西电东送”花了大量成本。

以后在四川、陕西这些能源需求大的内陆地区建熔岩堆,就能实现“就近供电”。

环保效益更是惊人,一座百万千瓦级的熔岩堆,每年能减少8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种2.2亿棵树,我国承诺2030年实现碳达峰,熔岩堆技术就是重要的“底气”之一。

想想几十年前,我国的核电技术还得靠引进,大亚湾核电站建设时,核心设备几乎全是从法国进口的。

现在我们不仅能自主研发,还能拿出熔岩堆这种引领全球的技术,这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默默坚守。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高铁技术到核电突破,中国的科技创新从来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熔岩堆不用水发电,看似是一个技术细节的改变,实则是中国从“跟跑”到“领跑”的缩影。

未来,我们会在更多内陆地区看到核电站的身影,清洁电力会通过电网送到千家万户。

中国不仅会用这项技术保障自身发展,还会把它分享给世界,用中国智慧助力全球环保事业,这就是中国的科技实力,更是中国的大国担当。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5

标签:财经   核能   中国   高度   科技   熔岩   核电站   核电   内陆   我国   大亚湾   技术   燃料   传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