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红山——上海博物馆“龙腾中国”特展背后的故事

【策展者说】

作者:高蒙河 马晓光(分别为中国文物学会文化遗产传播专委会主任、“龙腾中国”特展学术顾问,以及“龙腾中国”特展主要策展人)

6月26日开幕的“龙腾中国——红山文化古国文明特展”,是上海博物馆近年推出的“何以中国”IP系列特展的第四展。前三个展览分别是聚焦中原夏商周时代的“宅兹中国”,融汇江浙沪崧泽和良渚文化的“实证中国”,以及围绕四川三星堆和金沙文化的“星耀中国”。这四个展览,跨越黄河、长江、辽河三大流域,穿越古国时代、王朝时代两大时代。本次“龙腾中国”特展,是这一系列展览的又一重要篇章,将视点对准了红山文化。

何为红山文化

红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高含量的钾长石超过50%,使山体呈现出褐红色,赤峰市的名字也缘于此。红山不仅是一座地理上的山,还是一座文化上的山。距今六千年前后,红山升起中华文明的一缕曙光,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重要实物例证。

红山考古始于20世纪20年代,1954年被命名为红山文化。考古成果显示,红山文化肇始于距今6500年前后,全盛于距今5500年期间,衰落于距今5000年左右,主要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内蒙古东部、辽宁西部、河北东北部,范围超过20万平方千米。

红山文化的典型代表是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这里发现了以“坛、庙、冢”为代表的大型台基址、祭坛和石棺墓、出土神像的女神庙等,还有以“C”形玉龙和猪首形玉龙为代表的成组玉、石、陶器等遗物。

近年来,牛河梁遗址等红山文化的考古成果,先后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被认定为中华文明起源时期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典型代表,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知。本次“龙腾中国”特展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所举办的一次集发现、研究、保护、利用、传承为一体的红山文化的“集体亮相”。

龙作题眼

内蒙古敖汉旗元宝山积石冢出土的玉龙。本文作者供图

“龙腾中国”特展的特点,一是展品多,文物展品310件(组),超过以往红山文化的专题展阵容;二是内容全,完整呈现了红山社会的文明要素,特别是其复杂的信仰体系;三是成果新,展出了从20世纪中后期至今的考古成果,特别是近年来的一批重大考古发现。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了解、理解红山文化,我们在内容叙事和结构动线上进行了反复推敲,强调以“龙”作为策展的“题眼”,紧扣“龙”字做文章。

讲好龙的故事,就是讲好红山故事。丰富的龙形文物是红山文化物质遗存的精髓,统一的崇龙信仰是红山文化文明程度的重要反映,绵延的龙文化是红山文化形成、发展、影响过程的缩影。

紧扣“龙”这个题眼,我们在展品组织时,把龙形文物在辽河流域的产生、发展、传播和红山文化的兴起、繁荣、影响的脉络进行对照展示,直观表现辽河流域早期龙文化和红山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来自故宫博物院的“C”形玉龙引起参观者浓厚兴趣。本文作者供图

这次特展让玉龙、石龙、蚌龙、陶龙四种质地的龙形文物齐聚上博,以红山文化龙文物“全家福”的形式,展示北方地区史前龙形文物的起源和演变,以及龙文化肇始于辽西,集大成于红山文化的全过程。

叙事逻辑上,我们将崇龙信仰与红山文化结合起来,采用双线交织的方式讲述。整个展览主要展示红山文化的文明成就,但龙的元素也始终贯穿其中。比如三个展览单元的标题:第一单元“龙出辽河”,追溯红山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展示红山文化如何兴起;第二单元“龙行红山”,围绕坛庙冢,聚焦红山古国的文化特征;第三单元“龙衍九州”,解读红山文化的玉器与玉礼,关注红山文化的传承和影响。

本次展览汇聚红山文化考古历程最为重要和最新的发现,文物品类齐全,得到了辽宁、内蒙古、河北及京津等地二十多家文博单位的大力支持,共组织了310件(组)文物展品。其中玉石器195件(组);陶器泥塑113件(组);骨蚌器2件(组)。其中,人像类文物,共展出了38件(组),包括泥塑、陶器、石器、玉器人像,以红山文化为核心,横跨兴隆洼文化至赵宝沟文化,反映辽西地区距今8000~4000年悠久的崇祖传统。玉礼器群方面,我们遴选近200件(组)玉器,通过展示墓葬的全部随葬玉器、不同等级墓葬对比、玉器题材和功能分类等方式,展现红山古国唯玉为葬的传统和丰富的玉礼器系统。

红山文化的当代表达

内蒙古翁牛特旗南湾子北遗址出土的一对石人像。本文作者供图

“龙腾中国”特展在以文物为核心展品的同时,还辅以多媒体、微缩模型、等比场景等多种手段,以期充分展现红山文化坛、庙、冢的气势。

空间布局上,受牛河梁遗址“女神庙”的建筑格局启发,展览采用中轴对称的布局。展厅中轴线上贯穿了三个重点展品及展项:被誉为“中华第一龙”的玉龙展品、被称为“中华民族共祖”的女神像模型和礼制建筑投影。

造型色彩上,以象征手法突出红山文化的山地属性,以棱角分明的几何形状象征山体;色彩采用了红和绿的“撞色”设计,红色取自红山岩体,同时象征红山文化彩陶之红;绿色取自北方高岗茂林,也是隐喻红山文化玉器之绿。

本次展览还有一个创意亮点,就是“搬”山入馆。为增强观众实感体验,在中轴线两侧的山形几何体中,嵌入了采集于内蒙古赤峰红山的岩石,把遗址“带入”展厅,塑造“可触摸的红山”。

“龙腾中国”特展入口。本文作者供图

期待您走入展厅,感受中国最早迈入古国文明的代表性考古学文化、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的红山文化的魅力。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20日 11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2

标签:历史   上海   中国   博物馆   故事   文化   文物   展品   辽河   玉器   古国   遗址   内蒙古   起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