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租最贵的商圈,卖着客单价最低的主食”,这句在业内流传多年的评语,如今像一把刻度清晰的尺子,量出了大娘水饺从“水饺大王”到边缘化的轨迹。2013年门店超450家的高光,跌入2020年代只剩百余家的现实,一切并非偶然。效率约束、资本换挡、消费结构变化的交叉作用,把一个先发品牌推向复杂战局。
常州起步的“大娘水饺”,早期靠“手工擀皮+现包现煮”拉开口碑差距。2002年之后,中央厨房与加盟体系打通,把“面胚重量、馅料比例、单只克重”写成刚性标准,门店只做最后一道工序,成本与口味稳定被同时拿捏。这套打法在2005年前后推动营收跃升,2013年站上450+店与15亿元营收的峰值。
问题并未在当时显形。快餐行业的“单位时间出餐能力”才是隐藏的KPI。肯德基、麦当劳把出餐压在数分钟区间,而“现包现煮”天然需要更长链路,10分钟一单成为常态。午高峰座位周转被压低,坪效上限被锁死。伴随2010年前后核心商圈租金走高,单位时间产出与租金曲线的剪刀差,开始侵蚀利润。
管理半径也持续拉长。2006年时,跨40余城、210家门店的直管模式已显吃力。加盟能快,但标准落地与抽检成本水位上升,组织的“摩擦损耗”随规模放大。此时,品牌需要在“效率再造”与“产品坚持”之间做一道艰难选择题。
引入CVC资本,创始团队仅留10%股权,治理权与资源调度转向财务逻辑。这一节点在外界看来是加速器,但权衡边界迅速转移:单只饺子由20克下调至17.5克,汤品主量缩减,手工环节被更多机器替代,价格带上移。成本模型得以优化,消费者的价值感却在流失。
2014—2015年两年连续下滑约一成的销售数据,揭示了“效率修复”没有换来“口碑回弹”。餐饮的算式并非纯粹的供给侧问题,当价格、分量、口感的组合不再击中老用户“记忆中的那一口”,拉新与复购同步承压。渠道层面,黄金商圈租金继续攀升,品牌被迫关店止血,负债率抬升,连锁网络完整性受损,议价能力又被稀释。
2017年资产再度易手,格林豪泰接盘后,协同思路更偏向“酒店+餐饮”的资源整合与精细化财务管理。对一家需要产品再造、供应链重塑与品牌再定位的餐饮企业而言,财务稳健未必等价于增长弹性。2022年再转手格林酒店集团,意味着耐心周期走到尽头,组织与消费者心智进一步稀释。
2018年以来,现包云吞饺子赛道规模持续扩张,行业复合增速维持两位数。规模之外,更重要的是业态结构:下沉市场铺网更快、前端预制与冷链协同更成熟、数字化订单分流缩短等待时间。以“元记云饺”等新玩家为代表,四千家量级的门店网络在2023—2025年期间完成全国密集覆盖,外卖与堂食的双线模型,显著优化客单与周转。
与此对照,大娘水饺的“现包现煮”若不进行流程再造,依旧被出餐节拍牵制;若全面机器化,则品牌核心记忆消散。两难之下,门店缩编集中于大本营区域,维持百余家规模,更多像是“守住现金流与品牌商标”的保守策略。从公开渠道检索的连锁数据与餐饮行业数据库交叉比对,2024—2025年间大娘门店数稳定在百余家上下,江苏占比高位,跨省扩张迹象有限,说明组织并未进入新一轮攻势。
行业的另一条分水岭是渠道结构。外卖在午晚餐高峰承担越来越多即时诉求,新品牌通过“中央厨房标准+前端半成品速打热链”实现5—7分钟出餐窗口;同时,用“产品小而美”的组合拳——小分量、多口味、限定联名——提升复购。老牌若继续主攻商场黄金位,坪效承压延续;若大规模下沉,则供应链与组织重构要重来一次。这要求稳定资金池与清晰的战略时钟,而频繁易主削弱了两者。
更新时间:2025-10-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