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继“欢牛蛋糕店”跑路之后,又一网红店老板疑似卷款跑路,几十年辛苦经营的公司一夜之间闭门停业。
它就是位于龙岩市的向阳优焙糕点店。
该店的供货方是龙岩向阳坊食品有限公司,法人是陈文志,据天眼查显示,他还是泉州向阳坊的老板。
这个夏天,泉州向阳坊紧闭大门,龙岩向阳坊又存在重大劳动违法行为,超过百人找他维权,让他如过街老鼠般躲藏。
据统计,龙岩向阳坊从2025年2月到2025年5月,一直未及时发放254名员工的工资,总金额高达347万。
明明这类烘焙店被大家视为暴利行业,为何这家老板却在经营多年之后突然陷入危机,究竟是经营不善还是已经卷款离场了呢?
今年5月,龙岩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接到匿名举报,反映龙岩向阳坊拖欠了员工三个月工资。
举报内容很快被查实,龙岩市人社局随即在6月18日要求该公司限期支付员工工资。
然而,法定代表人陈文志始终未履行,于是在7月4日,龙岩市人社局责令该公司5日内付清,他依然不理不睬。
更让人意外的是,该公司不止拖欠了254名员工的工资,还拖欠了多家门店房东的租金,其中最长拖欠的时长高达5个月之多。
其结果是新罗区人民法院查封了龙岩向阳坊名下价值90.6万元的财产,如此大的事情,依然没有引出陈文志出面解决。
更绝的是,7月15日之后,他不仅不解决企业面对的问题,反而直接断供所有门店原料。
最终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20余家向阳优焙在7月17日一夜关停,甚至影响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泉州向阳坊,部分门店也贴上因内部整改而歇业的公告。
门店不营业,可吓坏了消费者,陈女士就是其中之一。
她在闭店前三天,刚给孩子预订生日蛋糕而充值了2000元,如今蛋糕没着落,钱也不知道怎么退。
有人曾对丰泽区的向阳优焙做过估计,这家门店的充值金额已经高达20多万,更别谈其他20多家门店的充值总额了。
李女士直到门店紧闭才惊觉自己陷入了消费陷阱,所谓“内部调整”,不过是企业为使用金蝉脱壳拖延时间的计策。
闭店后没有任何售后方案,他们手里的充值卡早已无法兑付,里面还存着他们的血汗钱,陈女士每每想起,心痛难耐。
加盟商周女士是看中了品牌的影响力和长期价值,才用了自己攒了半辈子的10万元租下店面,打算守着向阳优焙小店慢慢终老。
本以为终于摆脱打工人的身份,翻身成为小老板了,万万没想到,周女士仅仅营业四个多月,就赶上了公司的闭店潮。
她的10万积蓄不仅打了水漂,还因为消费者的充值卡无法兑付而成了“背锅侠”。小店再也无法再经营。
表面看,受害者的惨痛经历,不是单纯地因为陈文志经营不善,更像是他早早计划的一场彻头彻尾“卷款跑路”的预谋。
他通过“充500送80”等优惠政策吸引消费者大量充值,其中不乏依赖该品牌20多年的老顾客,他们常为孩子早餐或放学后的甜点充值,却不知道资金未流向门店运营,全都流入了总部账户,形成资金池。
但这种预付费模式的庞氏骗局本质上是新用户的钱填补旧账,一旦充值款减少或经营亏损,资金链就会断裂。
窟窿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或许陈文志意识到这窟窿已经堵不上了,监管部门把向阳优焙的食品生产许可证注销,法院查封龙岩向阳坊财产。
打定主意不再经营向阳优焙这个品牌,把消费者和加盟商的资金变成一笔无法兑付的糊涂账。
但深层次来看,这场风波更像是烘焙行业“寒冬”的缩影。
据统计,自2021年开始,到今年的6月11日,中国烘焙行业的门店数量连年骤减,仅去年全国高达9.5万家烘焙店闭店,新入场的烘焙店却不到8000家。
这些离场的烘焙店其中不乏一些大品牌。比如克里斯汀退市后,上千家门店难逃被清零的命运。
烘焙行业的“生存压力”源于多重挤压,一是租金、人力、原料成本逐年上涨,有离场的老板直言“每月算下来都是赔钱,撑不下去了”。
二是同质化严重,品牌没有核心竞争力,只能低价引流压缩利润,没有拿得出手的点心勾住消费者的胃,盈利的道路自然困难重重。
更为关键的是,消费者的需求已改变,多数消费者不再追求糕点美味,比较偏向于低糖又低脂的健康烘焙品。
此外,成都餐饮执行会长也曾指出,在烘焙行业内,像原料采购不规范等问题普遍存在,导致中小品牌抗风险能力极弱,一遇波动就容易“崩盘”,向阳优焙的闭店正是一系列问题的集中爆发。
总之,烘焙行业生存压力越大,多数企业越想低价引流,而大家越是内卷越能加速行业洗牌。
如今,烘焙市场的“两极分化”正愈发严重:一边是中小品牌批量闭店、加盟商血本无归,另一边是头部品牌凭借资源优势持续扩张,抢占市场份额。
比如,好利来通过高端化转型站稳脚跟,不仅推出季节限定、IP联名款提升产品溢价,还依托全国性供应链整合降低原料成本。
在2023年,门店数量逆势增长15%,单店日均营收较中小品牌高出3倍以上。
奈雪烘焙也是另一个成功的案例,它借母公司的冷链物流与数字化运营经验,主攻社区店市场,以“现烤+茶饮”的组合模式吸引客流,开店半年内便实现盈亏平衡。
还有新兴品牌“爸爸糖手工吐司”,更以单品爆款策略突围,通过标准化的生产流程与严格的加盟商培训体系,确保全国门店产品口感统一,短短5年开出超1200家加盟店,发展势头超过了80%的烘焙企业。
这些头部品牌的成功,恰恰反衬出中小加盟品牌的短板。
他们不仅缺乏稳定的供应链支撑,而且原料采购成本高;再加上没有成熟的运营体系,从选址、营销到品控全凭加盟商“摸索”;更无核心产品竞争力,只能跟风模仿。
也正因如此,不少创业者被“低门槛、高回报”的加盟广告吸引,却忽略了背后的风险,最终像向阳优焙的加盟商一样,陷入“投入即亏损”的困境。
其实,想入局创业翻身成资本本没有错,但关键在于理性分析要加盟的品牌有多大的真实实力。
是否有完整的运营支持,过往加盟店的存活率与盈利数据等,而非被“充值返点”“快速回本”等表面优惠迷惑。
唯有看清品牌的硬实力,才能避免成为行业洗牌中的“牺牲品”。
-END-
参考资料:
1.中国经营报:《烘焙行业加速洗牌 平价品牌扎堆进场》
2.兰房网龙岩站:“《以20家门店最突出辉煌到连夜跑路,这家网红店为何总喜欢》”
3.东南早报:《20多家门店关门!泉州一面包品牌人去镂空,市民储存卡无处消费》的封不紧,
4.中国食品报:《我国烘焙市场前景广阔》
作者:玖玖归伊
编辑:柳叶叨叨
更新时间:2025-09-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