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美国“给”芯片,中国这次不想“要”了,在中美贸易史上还属于头一次。
日前中国发的一篇文章,将美国企业的心彻底提到了嗓子眼上:英伟达已经准备交货的几十万枚芯片,可能最后要凉了。
这件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对中美半导体贸易史上又有什么里程碑式的作用?
2025年7月,美国商务部做出一项看似意外的决定:批准英伟达H20芯片恢复对华出口。这距离4月该芯片被禁售仅过去三个月,期间英伟达因库存积压计提了45亿美元损失,市值蒸发超过1600亿美元。表面上看,这是美国政府对市场压力的妥协,但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利益权衡。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披露,英伟达和AMD为获得出口许可,不得不接受一项前所未有的条件——将在中国市场销售收入的15%上缴美国政府。
这种“抽成”模式在国际贸易史上极为罕见,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更暴露了美国政府试图通过经济手段干预企业的深层意图。复旦大学宋国友教授指出,这种做法严重冲击了自由市场经济原则,让国际企业对美国营商环境的不确定性陡增。
对于特朗普政府而言,解禁H20芯片并非战略转向,而是策略调整。美国媒体直言,此举是为了在即将到来的中美贸易谈判中增加筹码。
自2025年1月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以来,美国对华关税政策持续加码,但效果却适得其反——中国通过RCEP深化与东盟的产业链合作,美国“去中国化”的努力收效甚微。在这种背景下,H20芯片被包装成“让步”,试图换取中国在其他领域的妥协。
然而,美国国会与政府之间的分歧为这一策略蒙上阴影。当英伟达准备向中国交付首批芯片时,国会以“审批人员辞职”等理由拖延,导致交易陷入僵局。
这种内部分裂折射出美国在对华科技遏制上的战略矛盾:一方面希望维持技术优势,另一方面又难以割舍中国市场的巨大利益。
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H20芯片本身的缺陷成为破局关键。这款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AI芯片,从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先天不足”。
从技术层面看,H20是H100的“阉割版”,算力被削减至不足五分之一。光明网的分析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万亿级大模型训练对算力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而H20根本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更严重的是,中国官方媒体“玉渊潭天”揭露,H20芯片从技术上完全可以实现追踪定位和远程关闭。例如,通过内置硬件记录芯片状态、训练任务等关键信息,或者在电源管理模块植入触发条件,都可能导致芯片在特定情况下失效。
尽管英伟达多次声明“不存在后门”,但中国网信办已要求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至今未获实质性进展。
环保和成本问题同样突出。中国正大力推进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对服务器GPU的能效比有着严格要求。而H20的功耗远超国产芯片,例如华为昇腾910B在相同算力下的能耗降低了30%。
此外,H20的单价高达1.2万美元,加上美国政府要求的15%抽成,进一步推高了中国企业的采购成本。这种“高价低能”的产品,显然不符合中国市场的实际需求。
市场反应印证了H20的尴尬处境。在禁令解除后的一个月内,英伟达H20芯片的订单量远低于预期。中国企业更倾向于采购国产替代产品,百度、腾讯等公司已加速测试自主研发的AI芯片方案。
半导体指数的波动也反映了市场信心的变化:8月以来,中国半导体板块指数在1850-1890点之间震荡,显示投资者对进口芯片依赖度下降的预期。
H20芯片事件标志着中美半导体博弈进入新阶段。中国不再被动接受技术封锁,而是通过自主创新和市场选择重塑产业格局。
国产芯片的突破尤为显著。华为昇腾910B的实测效率已超过英伟达H100,在部分商业领域实现规模化部署。四川省遂宁经开区的利普芯微电子等企业,正通过成熟制程芯片的稳定供应,逐步填补中低端市场空白。这种“高端突破+中低端替代”的策略,使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大幅提升。
政策支持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坚实保障。中国政府通过新型举国体制,集中资源攻克芯片架构、制造工艺等核心技术。例如,“人工智能治理全球峰会”推动建立绿色算力标准,将中国的能源优势转化为规则话语权
同时,对稀土等关键材料的出口管制,也成为反制美国技术封锁的重要筹码。
全球产业链的重构正在加速。美国的技术封锁反而促使中国与东盟、中东等地区深化合作。华为昇腾芯片已进入东南亚市场,通过本地化服务和国际认证提升竞争力。
与此同时,英伟达等美国企业面临两难选择:既要遵守政府的出口限制,又要应对市场份额流失的风险。黄仁勋在游说特朗普时坦言,“放弃中国市场是严重错误”,但美国国会的保守立场让企业陷入被动。
这场博弈的胜负手在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弹性。美国试图通过“性能红线”维持技术优势,但中国在AI指令集、芯片架构等领域的原创性突破,正在动摇其根基。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H20芯片事件只是一个缩影。它揭示了中美科技博弈的本质:不是简单的技术竞争,而是制度、市场、创新能力的综合较量。
随着中国国产芯片的崛起和全球产业链的重构,美国试图通过“技术施舍”换取谈判优势的策略,正在失去效力。未来的半导体产业格局,将由那些真正尊重市场规律、坚持自主创新的国家主导。
参考资料:几无先例!美政府从对华出口芯片“抽成”引哗然,多种政策疑成“创收手段”
更新时间:2025-08-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