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下一个黑马城市已定?不是长治晋中,有望成第二个“太原”

在山西的城市版图里,省会太原一直稳坐中心位置。不过近些年来,一颗新星正在悄悄冒头,它的发展势头之猛、转型之路之新,吸引了许多目光,这颗星星不是以前人们常说的长治也不是紧挨着太原的晋中,而是那个曾经被人冠以“资源型城市”称号的吕梁。这座过去由黄土沟壑来定义的地方,正经历一场深刻自我重塑的过程,并且让人感到十分惊喜,甚至有人希望它可以成为第二个太原。

吕梁的“逆袭”不是偶然,而是围绕着新旧动能转换展开的一场主动仗。以往提起吕梁总绕不开煤炭二字,没错,全国最大的优质主焦煤基地就是它曾经辉煌的标签,但吕梁没有沉浸在“黑金”带来的短暂繁华中,在资源与环境双重压力之下较早意识到转型的重要性,多元化产业体系逐渐构建起来,“四都吕梁”的蓝图被提出,要让传统煤炭产业固本培元的同时向氢能、铝镁、酒业等方向延伸。 特别是氢能产业,吕梁依托自身资源条件,在“煤-焦-化-电-氢”产业链上发力,吸引企业入驻建厂,打造加氢站网络,并且开通了氢能重卡运输专线,表现出向新能源高地迈进的决心。这种围绕优势产业做文章的延链、补链、强链行为给吕梁经济注入了强大的韧性,让其在外部环境发生改变时依然能维持稳定增长态势。

经济数据背后,是城市功能的不断充实和人文精神的蓬勃生长。吕梁在城市建设方面一直投入,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新的图书馆、文化馆等等也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给市民们带来更多的精神文化生活空间;更难得的是志愿服务在这里蔚然成风,“志愿红”成了吕梁一道温暖的风景线—数以万计的人活跃于城乡之间,从关爱独居老人的“窗帘行动”,到解决假期孩子托管难题的“候鸟课堂”,再到旅游景区里的贴心服务…这些点点滴滴汇聚而成的强大社会凝聚力正在塑造着吕梁“好人之城、温暖之城”的新形象。“志愿红”这种来自民间的内生力量与官方有意识地去引导培育结合起来,就使得城市的文明程度以及居民们的幸福感都得到了提升,并且为可持续发展营造出了一种软环境。

吕梁的底气,也来自它厚重又多样的文化底色。它是革命老区,有着许多红色资源,晋绥边区首府就设在这里,有很多革命遗址,历史文化、名人文化和民俗文化也很悠久,文物古迹也不少。这些年,吕梁加大了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工作力度,吕梁英雄传《刘胡兰》等弘扬地方特色文化的舞台艺术作品被创作推出,在非遗保护上也是走在前面的,率先出台了相关的保护条例,并且通过各种各样的展示活动把剪纸、皮影、秧歌这些民间技艺给“唤醒”过来,文化的兴盛提升了市民们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让文旅融合发展有了根基,所以吕梁的魅力不只是体现在经济数字上,还有它的精神气质。

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领导团队和明确的发展规划。吕梁市政府在新领导班子带领下,务实高效的作风让人印象深刻。新任市长到岗后第一时间奔赴基层调研,在与干部群众座谈中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及民生需求情况,并明确提出“造福人民是最大的政绩”,把“狠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鲜明导向,政府工作重点聚焦于推动经济转型、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领域,努力营造让吕梁高质量发展有稳定预期的良好营商环境,这种上下一心抓落实的氛围给各类市场主体吃了“定心丸”。同时也有利于吸引更多优质要素资源向吕梁汇聚。

吕梁想要成为真正的中心城市也还有一定的难度,目前它的城市建设排名并不是特别靠前。如何让这座城市的承载力更加雄厚、商业氛围更好以及吸引并留下更多人才都是需要长期奋斗的事情,在这一点上它已经具备了转型的气魄和发展的韧度、人文温度这三点就足够使自己成为一个潜在“黑马”,目标或不会像太原般一概而论复制粘贴般的简单化,而是探寻一个资源类的城市通过产业创新变革、文化精神塑造和社会体系改革等手段实现内部式、高质量发展的独特方式方法

吕梁的故事,是转型与希望的故事。它从黄土高原出发,却把目光投向氢能等代表未来的清洁能源;它因煤而兴盛一时,但正努力挣脱对煤炭的依赖,寻找更多支撑点;它铭记红色历史,也用“志愿红”勾勒出温暖的当下,在未来区域竞争格局里,吕梁能否继续发力、成为山西发展的强劲增长极?我们拭目以待!你认为吕梁会成为山西下一个黑马吗?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7

标签:财经   晋中   长治   山西省   太原   黑马   城市   吕梁   文化   资源   山西   产业   更多   经济   煤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