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可笑可笑,实在可笑,继续盘所谓的“洪洞大槐树移民”,族谱上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先祖迁自山西洪洞大槐树,怎可能是假的呢?这是现在大家绕不过来的一个弯儿,但这确实是一个事实。
有网友说,山西大学乔新华教授对“大槐树移民”有一篇非常好的研究综述,从此之后大部分洪洞移民是假已经成为学界定论。我这里就有乔新华教授的这篇文章,有需要的可以管我要,其实早在十几年前“大槐树移民”大多数是假的就是共识了,我不知道某些地方怎么还好意思说“大槐树移民”是经过专家认证的历史事实。

今天我想单独对话一下山东的父老乡亲,别的地方不敢说,反正咱们山东族谱上写着先祖来自洪洞大槐树的99%是假的。您可能觉得我这么说夸张了,那我就给大家捋一捋:
明朝初年的移民是从洪武二十一年正式大面积实施,而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山东有519万人,同一年的山西403万人,从一个400万人的省向一个500万人的省移民,显然不合常理,在逻辑上不成立。明朝初年山东是向外移民的大省,根据正史记载以及现代基因检测,当时山东的移民主要有三个方向:一个是省内向东昌府(现聊城)移民,一个是向安徽凤阳移民,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的枣林庄移民;三是向河北移民,比如枣强、唐山等地。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监察御史张式奏徙山东登、菜二府贫民无恒产者五千六自三十五户就耕于东昌”。洪武二十八年二月山东布政使司言:青、充、济、登、莱五府,民稠地狭;东昌则地广民稀,虽尝迁闲民以实之,而地之荒闲者尚多,皆分丁就东昌开垦闲田”。至七月,移人东昌1051户4555口。
在中国历史上山东最不缺的就是人,我前面跟大家讲过山东在历史上累计向外移民4500多万,而且咱是黄帝出生地,要祭祖也得来山东啊。

明朝初年山东总体上是人多地少,老百姓吃不上饭嗷嗷喊着要往外移民。根据《明太宗实录》卷93中永乐七年(1409年)六月庚午的记载:“山东安丘县民邢义等言:本邑人稠地隘,无以自给,愿于冀州枣强占籍为民……”,山东不是还有很多人说祖上从枣强迁来的么,你看正史啪啪打脸了,明确记载山东老百姓嫌弃家乡人口稠密、土地匮乏难以维持生计,希望迁到枣强落户开垦荒田,您是信族谱还是信国家正史?
话说回来,不能因为山东总体上人多地少,就完全否认明朝初年山西移民存在。当时山东一共是六个州,前面也提到过了青、兖、济、登、莱五府民稠地狭,但是还有一个东昌府元末明初社会动荡、人口死的死逃的逃,根据《明史》《明实录》等正史记载,确实从山西往东昌府移民了:一次是洪武二十一年迁山西泽、潞二州民之无田者,往彰德、真定、临清、归德、太康诸处闲旷之地;一次是洪武二十二年,后军都督朱荣奏:山西贫民徙居大名、广平、东昌三府者,凡给田二万六千七十二顷。

大家看啊,明朝初年山西一共向山东移民两次,目的地都只有一个聊城。最重要的一点,第一次迁移的是山西泽、潞二州没有土地的人口,跟平阳府洪洞县没有任何关系;第二次迁的是山西贫民,也没说是从平阳府洪洞县迁出来的,你要非说里面包括洪洞县的,我也不跟大家犟。第二次移民没说多少人,但是分了二万六千七十二顷,推算人口约9.5万,大家不要忘了这9.5万要还要分到大名、广平、东昌三个地方,来到山东大概3万来人。我就假设这3万人里面有1万来自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大槐树,1万洪洞大槐树移民÷500万山东本地人=0.2%。看当下这个架势,我说山东族谱上写着先祖来自洪洞大槐树的99%是假的,没毛病吧。
更新时间:2025-11-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