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突然重仓,京东连投 3 家机器人公司

Hi,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云泽。最近科技圈的瓜有点甜,东哥带着京东又悄悄搞了波大动作。

没开发布会,没发通稿, but 资本圈已经炸了:京东接连领投了三家具身智能企业,千寻智能拿到近 6 亿 PreA + 轮融资,逐际动力完成战略融资,众擎机器人更是十个月内连融两轮、总金额逼近 10 亿。这三连投的架势,让人忍不住想问:一向稳扎稳打的京东,为啥突然在 “会走路的机器人” 身上砸重金?

从 “云端大脑” 到 “会跑的身体”,AI 终于要落地 “干活” 了?

如果你有关注 AI 圈的风吹草动,会发现这两年的剧情一直在反转。前两年大家还在为 GPT-4.5、DeepSeek 的参数比拼疯狂,今年 36 氪 AI 大会上,上海交大刘志毅教授一句话点醒众人:“具身智能才是通用人工智能的基石 —— 光有会思考的‘大脑’不够,还得有能干活的‘身体’。”

这话放在京东的投资里特别好懂。你想啊,京东最核心的盘是啥?全国最大的自营物流网、密密麻麻的零售门店、每天海量的仓储分拣需求。之前靠大模型优化调度、靠无人机送货已经够 “科幻” 了,但货架上的商品还得人工摆,仓库里的重货还得人来搬,这些 “脏活累活” 恰恰是机器人的主场。


千寻智能的招股书里藏着答案:他们的人形机器人已经能精准抓取 3 公斤以内的商品,误差不超过 2 毫米 —— 这不就是为京东仓库量身定做的 “理货员”?逐际动力更猛,专攻双足行走技术,机器人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走得比人还稳,未来送到你家楼下的快递,可能就是它踩着楼梯送上来的。

巨头都在偷偷布局,这赛道藏着什么玄机?

其实不止京东。前阵子 36 氪 AI 大会上,中科硅纪的江亚东就说:“具身智能正用灵巧操作撬动产业升级,现在不是‘要不要做’,而是‘谁做得快’。” 你看谷歌在捣鼓会做饭的机器人,特斯拉的 Optimus 已经能拧螺丝了,连华为云都在盘古大模型里加了 “机械臂控制模块”。


这背后是 AI 行业的一个大转向:从 “虚拟服务” 卷到 “实体落地”。之前大模型比拼的是 “能说会道”,写文案、做客服、搞分析,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活儿;但现在巨头们突然发现,真正能改变世界的 AI,得能帮人搬箱子、修机器、看孩子 —— 就像文档里说的,“AI 的价值终究要落地到真实场景”。


京东的算盘打得更精。投千寻智能能优化仓储,投逐际动力能升级物流,投众擎机器人能探索零售门店服务,这哪是单纯做投资?分明是用资本给自己的万亿产业链装 “智能四肢”。数据不会骗人:我国物流行业每年人工成本超万亿,只要机器人能替代 10% 的重复劳动,就是千亿级的市场。

从 “实验室” 到 “家里”,还差几个坎?

当然了,现在的人形机器人还没到 “召之即来” 的地步。有工程师朋友吐槽:“让机器人精准抓个鸡蛋,比训练大模型写论文难十倍。” 传感器太贵、动作不够灵活、续航撑不过半天,这些都是摆在面前的坎。


但巨头进场往往是信号。就像当年 DeepSeek 爆火前,没人觉得大模型能七天破亿用户;现在京东砸钱、华为云铺路、学术圈押注,是不是意味着 “机器人进家庭” 的日子不远了?杭州研极微的杨作兴说过:“AI 不是冰冷的,是温情的”—— 或许未来某天,你下班回家,机器人已经帮你热好了饭,这场景想想就挺暖。

真正的智能,是让复杂的世界变得简单

当刘强东的投资版图里多了三个 “机器人伙伴”,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笔笔融资,更是 AI 从 “云端” 走向 “地面” 的脚步声。从大模型的 “百模大战” 到具身智能的 “赛道竞速”,科技的浪漫从来都不是 PPT 上的参数,而是那些能实实在在帮人减负的创新。


就像那句老话:“真正的智能,是让复杂的世界变得简单。” 当机器人开始学会 “干活”,我们或许正站在智能时代的下一个十字路口。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4

标签:科技   东突   机器人   公司   刘强   智能   模型   华为   融资   赛道   机器   动力   人形   云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