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母亲和小孟子
说起孟子的母亲,那可是中国历史上名气最大的母亲,位列古代“四大贤母”之首。凡是读过《三字经》的人,估计都会记住这几句话:“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话讲的就是孟子的母亲。
孟子的母亲叫什么?不知道。历史上没有留下这位伟大母亲的名字,只知道她姓仉(zhang音同张),史书皆称其为“仉氏”。
孟子的父亲叫孟激,是战国时期邹国人。就是在当今的山东邹城一带,位于鲁国的南端。孟激也是贵族出身,不仅管理着家族事务,而且还参与诸侯国的政治和社会事务。总之,也是有社会地位的人。正因为如此,孟激才能娶到孟子母亲这样素质高、有见识、懂得教育规律的女人。
不过,这孟激也是短命之人。在孟子还是幼年的时候,他就因故去世了,把抚养教育小孟子的责任,完全抛给他的老婆,也就是孟子的母亲仉氏。
孟母如何教育孟子的故事,历史上留下来的主要有这四个:孟母三迁、孟母断织、孟母割肉、孟母训子。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依此讲讲这四个故事。
孟母仉氏带着小孟子
先说“孟母三迁”的故事,也就是选择邻居的故事。
话说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就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对人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为什么不适合孩子居住呢?因为孟母知道小孩子的模仿性很强,现实生活中,凡是他看到的东西,都会成为他模仿学习的对象。模仿时间长了,就有可能成为他人生选择的方向。
孟母可不希望孟子长大了,成为一个操办坟墓祭祀的司仪,他认为他的儿子应该有更好的选择,更高的人生追求。
于是,孟母就把家搬到集市旁边。战国时的集市应该也是有很多商品的买卖,以及杀猪杀狗卖肉的事情。小孟子当然也会观察模仿这些行为。这时,孟母对自己的选择又否定了:“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因为,他不希望他的儿子将来成为市井凡人。于是就又决定搬家。
这次孟母将家搬到学宫旁边。战国时期的学宫,就是诸侯国君官办的学校。在这里小孟子耳濡目染,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出入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适合孩子居住的地方。”于是,他们母子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孟子长大后,能够成为大思想家,与早年的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可见孟母三次搬家,是她意识到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性了呀!
孟母断织
我要讲的第二个孟母教子故事,就是“断织教子”。
说的是孟子小时候也会贪玩,也会厌倦学习,逃避念书。有一天,小孟子趁老师不注意就逃回了家。孟母正好在织布,见小孟子逃学回来,她看了看儿子,一句话也没说,就当着儿子的面,把织布机上的经线都剪断了。这个举动意味着马上将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小孟子是知道这一举动的含义和后果的。当时愣住了,不敢说话。这时,孟母开导儿子:“读书求学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须从一根线一根线开始,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织成一匹布。而布只有织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以后怎能成才呢?”孟子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从此一心向学,再也不敢随便旷课。后来成为继孔子之后伟大的思想家,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孟母教读
我要讲的第三个故事是孟母买肉。小孟子的父亲去世了,孤儿寡母相依为命,生活即使能过得去,但也一定不富裕,是没有能力经常买肉吃的。有一天,小孟子看到邻居杀猪,就问母亲:“妈妈,他们为什么要杀猪?”正在干活的孟母随口说了一句:“有人杀猪,你就不是可以吃到肉了吗?”说了之后,孟母就后悔了,家里哪有钱买肉吃啊!但是又一想,既然答应了孩子,借钱也要让孩子吃到肉,毕竟不能失信于孩子啊!最后,孟母还是买了肉做给孟子吃,以此来教育孟子做人要言而守信,一言九鼎。
孟母责子
我要讲的第四个故事,就是孟子成年之后的事情了。这个故事说的是孟子结婚成家后不久,有一次从外面回来,推门进入卧室,看见自己的妻子,两腿分开,坐在地上在做家务活。这个动作在当今社会,完全是小事一件,没人苛求。可那个时代不行啊,不符合礼仪啊,不文明不雅观呀!孟子很生气,觉得自己的妻子的坐姿太不文明了,太野蛮了,太不讲究规矩了。于是,就火气升腾,找到母亲说:“我要把我的妻子休掉。”
中国古代是男权社会,女人是男人的附庸,没有独立人格,社会地位很低。男人说不要,就一纸文书,将其休掉,送回娘家了。这对女人来说,是奇耻大辱。有些刚烈女子,甚至会因此寻了短见,告别人世。这是很大的事啊,孟母一听就感到震惊。她没有直接回答同意不同意,而是问孟子:“你为什么要休掉你媳妇?她犯了什么错误?”
在孟母看来,休掉媳妇不是不可以,而是要师出有名,要有充分的理由,不能说休就休,这还叫女人活不活了?
看母亲这样问:孟子就说妻子很不文明,不讲礼仪,坐在地上,两腿分开,姿势非常粗野。孟母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孟子说:“我去卧室的时候,亲眼看到的。”
孟母问清情况之后,就开始训斥孟子:“到底是你的错误,还是你媳妇的错误?不是你媳妇不讲礼仪,而是你不讲礼仪。你进门的时候,敲门没有?人家在自己的卧室里,这是非常私密的地方,是可以完全身心放松的地方,讲究什么规矩?你从外面回来,要进入卧室,就应该先敲门,让里面的人有所准备,经同意再进去。你既没有敲门,又没有经人家同意,就闯进去,是人家的错误,还是你的错误。讲文明讲礼仪,是在外面公众场合,而不是在闺房之中。”
孟子一听,母亲讲得很有道理,确实是自己错了。不仅没有休妻,而且还主动给妻子道歉。
说实话,当我写到孟母教子的四个故事的时候,确实感到有点心灵震撼。作为一个古代妇女,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既注意到了环境育人;又注意到了用现实生活的实例作比喻,触动孩子心灵;还注意到了以身作则,言而有信;更注意到了引导孟子责人先责己,同时懂得道德礼仪的适用边界。这一个个故事,是不是对后人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孟母的家教理念,比我们当今的许多妈妈高明多了。作为四大贤母之首,孟子的母亲受到千古推崇,真的很有道理。
更新时间:2025-04-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