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之所以能篡夺唐朝江山,成为女帝,是前后30多年苦心经营的结果,而这一路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血腥斗争。
最开始,在贞观末期,武则天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后宫只是个“才人”,而且整整12年都不受宠,长期被冷落。
直到李世民晚年病重时,她开始焦虑起来。
因为一旦李世民病死了,她会被撵到寺院做个尼姑,这辈子就彻底完了。
正好在照顾病重的李世民期间,太子李治也经常前来侍奉,并且对武则天一见钟情,这让武则天看到了机会。
只要能傍上李治这棵大树,让李治爱上她,那么她的人生前途就还有希望。
于是,武则天对李治的传情来者不拒,两人很快就在李世民的病榻前发展出了恋情。
不久之后,李世民病逝,太子李治登基,武则天被送到感业寺出家,但她此前已经成功和李治产生了感情,于是写了一首令人泪目的诗,秘密送到李治手里。
由此引李治主动前来感业寺与她相会。
李治见到武则天后,顿时潸然泪下,从此,李治就有了将武则天接回皇宫的想法,这个心思被王皇后洞悉。
正好王皇后在和萧淑妃的宫斗中处于下风,为了对付萧淑妃,王皇后主动提出将武则天接回宫里,有了皇后的支持,李治顺势就接回了武则天。
但王皇后万万没想到,武则天回来以后,战斗力爆表,手段稳准狠,在后宫斗争中,把王皇后连带着萧淑妃一起搞死了。
在这个阶段,武则天的目标并不是称帝,她也不敢有这个想法,而唯一的目标就是登上皇后之位。
然而,此时的李治,虽然是皇帝,但朝政大权掌握在辅政大臣长孙无忌的手里,李治感受到皇权受到掣肘。
而且长孙无忌极力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
由此,为了搞垮长孙无忌,这夫妻二人联手起来,培养心腹,壮大帝党势力,武则天也在这个过程中开始培养出了自己的心腹,比如许敬宗等人。
一年后,在武则天的强势参与下,李治将长孙无忌的搭档褚遂良贬官外放,剪除长孙无忌羽翼,接着正式立武则天为后。
659年,武则天的心腹许敬宗诬陷长孙无忌谋反,被李治下令流放黔州,接着被许敬宗派人逼着自尽。
在搞垮长孙无忌的过程中,武则天第一次参与朝政,第一次培养心腹,也正是从这个阶段开始,武则天对掌控权力产生了强烈的欲望。
而此时的李治,却在无形中为武则天掌权创造了机会。
史载,李治自显庆年间(大约660年左右)开始,他身上的家族遗传病“风疾”频繁发作,痛苦难忍,导致很多时候无法处理朝政,于是将很多朝政事务交给皇后武则天处理。
武则天也借此机会公开合法地在李治生病期间接管朝政大权,正式踏上掌权之路。
这个阶段,武则天的目标是和皇帝李治共享朝政大权,并没有篡位称帝的想法。
此后,在武则天的运作下,李唐朝廷出现“二圣临朝”的局面,上朝的时候,皇帝李治与皇后武则天必定同时出现,武则天坐在皇帝的旁边,共同处理朝政。
这个局面存在了整整23年。
在这长达23年的时间里,武皇后利用处理朝政的机会,大量培植心腹,形成了一股尾大不掉的政治力量。
可以说,武则天最终能称帝,这23年的经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帝自显庆已后,多苦风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自此内辅国政数十年,威势与帝无异,当时称为“二圣”。——《旧唐书》
683年,李治病重,临终之时,又给了武则天一个特权,直接导致朝政大权最终落到了武则天手里。
在李治的遗诏中,明确表示:太子李显于灵前继位,宰相裴炎为辅政大臣,凡军国大事,有不能决断的,听凭天后武则天决断。
是夕,帝崩于真观殿,时年五十六。宣遗诏:“七日而殡,皇太子即位于柩前。园陵制度,务从节俭。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旧唐书》
就这样,凭借李治临终前的一纸遗诏,武则天在李治死后,合法地拥有了掌管李唐军政大权的权力。
当然了,如果没有这份遗诏,以武则天23年在朝廷中的经营,她也是有能力拿到李唐朝廷军政大权的。
注意,这份遗诏相当重要!
这意味着,李唐的朝政、军事、外交等一系列军政大权,武则天都是最高决策者,她的权力由此超越了新任的皇帝李显。
而她能手握这至高的权力,是合法的,因为这是唐高宗正式授权给她的,这种合法性非常重要。
有了这份遗诏,武则天已经成为唐朝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她可以正大光明地插手一切朝政事务。
走到了这一步,其实对于武则天来说,距离称帝也只有一步之遥了。
这一刻,武则天的野心也膨胀至顶点,她对太后这个身份,对临朝称制这种古代人玩儿剩下的权力游戏已经玩儿腻了,只有称帝才能满足她对权力的欲望。
然而,即便武则天已经合法地掌控李唐最高统治权,距离称帝仅一步之遥,但真要称帝,阻力也是非常之大。
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让她意识到,称帝并不是那么容易的,由此发生了一系列血腥事件。
最开始,从唐高宗李治咽气的那一刻开始,武则天对权力的掌控就从未松懈过,而新帝李显还没登基,就已经感受到了来自母后大人的压力。
李治前脚刚咽气,宰相裴炎就上奏说,太子尚未正式登基,不便以皇帝的身份发布诏书,所以在先帝丧事期间,如果朝中有什么紧急事务,应该请武则天出面,以天后的名义下发诏书给大臣们执行。
裴炎是武则天的亲信,也是李治任命的辅政大臣,此时他还不忘帮着武则天把持权力。
而且这件事情根本没有征得太子李显的同意,就直接决定了,这让李显十分不爽,但考虑到自己确实还没有正式登基,因此也只能作罢。
然而,等李显登基后,他才意识到,自己这个皇帝,似乎是个摆设。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显发现,自己这位母后根本没有半点要退休的意思,反而精力旺盛,随时操控着朝政决策大权。
下面的大臣们更是不得了,压根没把自己这个皇帝放在眼里。
尤其是宰相裴炎,自从当上辅政大臣以后,裴炎仗着自己是武太后的亲信,而且手握大权,根本没把皇帝当回事。
很快,君臣之间就产生了矛盾。
裴炎当时的职务是中书令,大臣们处理政务的办公机构叫做政事堂,这个机构一直设立在门下省,裴炎却直接把政事堂搬到了自己所在的中书省。
最关键的是,搬迁朝廷办公机构这种重大事务,裴炎根本没有向皇帝请示过,就自作主张把事儿给干完了。
在李显看来,这个裴炎实在是嚣张,分明是不把自己这个皇帝放在眼里,皇帝大人由此感受到自己的皇权受到了严重的掣肘。
于是,李显决定提拔一些自己的心腹到朝廷重要岗位,以加强自己的势力,好夺回皇权。
不久之后,李显决定将自己的老丈人韦玄贞提拔为侍中,调入朝廷。
谁知,诏书下发之后,很快就被驳回。
因为唐朝的宰相是有权力驳回皇帝的诏书的,李显不甘心,又接连下发了几次诏书,结果通通都被裴炎找各种理由驳回。
最后,李显被裴炎的这种操作给激怒了,在朝堂上和裴炎吵了起来,在争执中,皇帝当着大臣们的面直接回怼道:
“就算我把这江山社稷让给韦玄贞又有何不可,更何况只不过是区区一个侍中的职务?”
此话一出,裴炎大惊失色,退朝之后,迅速就把这事儿告诉了武则天。
武则天其实一直在幕后注视着李显的一切操作,她发现李显比较能折腾,实在不是一个合格的傀儡,正好借此机会把他废了,换一个人来当皇帝。
684年二月六日,武则天召集群臣到乾元殿,同时调羽林将军程务挺、张虔勖等率禁军封锁皇宫,然后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下发太后懿旨,宣布废黜皇帝李显,降为庐陵王。
李显被这一幕搞得目瞪口呆,直到被废黜的那一刻,他都还没回过神来,当禁军把他架出去时,他还不忘回头看着武则天喊道:“我有何罪?”
这时,武则天才不紧不慢地回应道:“你想把天下交给韦玄贞,还敢说自己无罪?”
就这样,新任的皇帝李显,因为口不择言,在皇帝的宝座上仅仅待了55天,就被自己的母后给废了。
李显被废后,武则天改立幼子豫王李旦为帝,并继续临朝称制。
然而,李旦和其他几个哥哥不一样,他对权力没有任何欲望,一心只想安静地发展自己在书法、文字训诂方面的爱好。
因此,李旦登基后,根本没把皇位当回事,依然是一心扑在了自己的爱好上,至于朝政事务,既然自己的母后想管,那是最好不过了,省得耽误自己研究书法。
所以,李旦由此成为了一个合格的傀儡。
但这次改立皇帝,武则天采取了新措施,也正是因为这些严厉的措施,引发了一系列剧变。
首先,她限制了皇帝李旦的人身自由,将其软禁于皇宫,禁止其参与任何朝政事务,而且将李旦安置在别殿,这就很严重了。
李旦再怎么说,也是李唐名义上的天子,堂堂的皇帝连坐在龙椅上当个吉祥物的资格都没有,而且还不能居住在正殿,现在直接给撵到别殿软禁了,这是非常过分的。
此外,武则天还下令改元光宅,东都洛阳改名神都,旗帜颜色、官服颜色、官职名称也全部更改。
与此同时,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请求为武氏立七庙,并追封先祖为王。
这非常大胆,要知道,在古代,所谓的七庙,是皇帝的特权,属于天子宗庙的标准配置。
这一连串的事件发生,明眼人都知道武则天想干什么了,这分明就是篡位的征兆。
由此,朝野上下包括武则天的亲信在内,有很多大臣对此十分不满。
在朝廷中央,以宰相裴炎为首,率先出面劝阻武则天,让她不要立什么武氏七庙,还列举了汉朝吕后的例子提醒武则天,最后成功迫使武则天收回成命。
裴炎虽说是武则天的亲信,但这些所谓的亲信大臣中,很多人是有底线的,他们可以接受武则天掌管朝政,毕竟当年李治还在世的时候,武则天就参与朝政了。
但他们绝对不能接受武则天篡夺李唐江山,软禁皇帝。
因此,武则天第一次尝试朝着称帝的路上迈出第一步,就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
在地方上,李唐开国名将李世勣的孙子李敬业在扬州起兵,以扶持庐陵王李显,匡扶大唐为号召,聚众十万,宣布讨伐武则天。
消息传来,武则天当即任命李唐宗室大将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发兵30万镇压。
那么问题来了,武则天只是个太后,并不直接掌握兵权,她为什么能调动30万大军?
原因很简单,武则天早在李治时代就深度参与朝政,李治临终遗诏又将军国大事交给她决断,自从李显登基以来,武则天已经临朝称制,成为李唐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
她的权力和皇帝没有区别,而且是合法的,加上她几十年的经营,政治威望也极高。
所以她作为一个合法的最高统治者,可以随时调动李唐的一切武装力量。
不久之后,李敬业起兵之后,丢掉了匡扶大唐的理想,试图割据一方,最终战败自杀。
而朝廷中央的那些反对武则天的大臣,武则天也开始挨个收拾。
从以裴炎为首的大臣跟武则天唱反调,到地方上的李敬业起兵谋反,让武则天意识到,称帝的阻碍很大,要想真正登上帝位,就必须清洗调那些反对自己的人。
为了干掉这些反对者,武则天任用了一批新贵。
这些人在历史上有个单独的称呼,叫做“酷吏”。
武则天为了除掉反对自己的人,先后重用了残忍嗜杀的酷吏索元礼、周兴、来俊臣、侯思止等人,接着就对朝廷大臣展开了大清洗。
为什么要用酷吏呢?
因为要除掉这些反对自己的文武大臣,就不能用常规手段,需要这些酷吏们罗织罪名,以栽赃、诬陷、以酷刑屈打成招等手段,给他们扣上谋反的罪名,再将其杀掉,这样是最快的方式。
由此,在武家人以及酷吏们的卖力工作下,裴炎、名将李孝逸、大将程务挺、王方翼等等,众多的文臣、武将被他们栽赃陷害,最终被杀害,由此被牵连进来的何止数千人。
铲除这些反对势力后,武则天称帝的障碍基本上被清除大半,于是走出来实质性的称帝步伐。
她开始授意自己在朝廷以及地方上的心腹,为自己称帝制造舆论。
这个所谓的舆论,就是通过发现各种“祥瑞、天书”之类的迷信活动,好对外展示,是上天降下天书,昭示李唐气数已尽,自己称帝是天命所归。
就在武则天为称帝而大肆制造舆论时,唐高祖李渊的子孙们再也坐不住了,如果任由武则天继续搞下去,李唐江山必定被颠覆。
为了挽救李唐,琅邪王李冲、越王李贞、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等人谋划起兵讨伐武则天。
但这些李唐皇室亲王们实在是太菜了,前脚刚起兵,后脚就被彻底镇压,他们根本没有能力跟武则天抗衡。
到了690年,武则天以酷吏作为打手,干掉了绝大多数反对自己的大臣,搞死了众多李唐皇族亲王,舆论造势也搞得差不多了,称帝的时机已然成熟。
这一年的九月九日,武则天正式宣布称帝,改元天授,国号为周。
李唐江山由此改姓。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武则天称帝了,但她在位期间,忠于李唐的文臣武将并未被彻底消灭,李唐这面旗帜已然拥有号召力。
这些文臣武将接受了武则天称帝的事实,但极力阻止武则天传位给武家的人。
15年后,以张柬之为首的五大臣联合禁军统领以及李唐宗室,发动神龙政变,将武则天赶下岗,拥立太子李显登基,是为唐中宗,李唐由此光复。
以上,就是武则天称帝的大致过程。
总的来说,武则天之所以能称帝,首先就是她在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就已经与李治共同执掌朝政,苦心经营了整整23年。
李治死后,又在遗诏中给了武则天决断军国大事的权力,此举实际上为武则天后续成为事实上的统治者铺平了道路。
此后,武则天利用李治的遗诏授予她的合法权力,宣布临朝称制。
为了称帝,她花了整整七年时间,任用酷吏充当打手,罗织罪名,以栽赃、诬陷、屈打成招等各种残酷手段,对朝野上下展开了大清洗。
在清洗了称帝路上的所有障碍以后,武则天才顺利登上帝位,成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
更新时间:2025-04-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