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回踩,还是趋势转弱的危险信号?

7月收官战沪指单边大跌1.18%,深成指大跌1.73%,创下4月慢牛以来的最大跌幅,两市近4300只个股飘绿,内资单日净流出超700亿,恐慌盘抛压明显。但量能放大至1.93万亿,是近几个月单日最大量,整体呈现放理杀跌之势,这场突如其来的调整让投资者困惑:究竟是慢牛中途的良性回踩,还是趋势转弱的危险信号?

技术面博弈:支撑与破位的心理拉锯

从技术逻辑看,尽管沪指跌破10日均线,但关键结构(如3536点缺口支撑)尚未被实质性击穿。并且一日大跌的参考意义并不大,历史经验表明,牛市初期的首次放量调整往往伴随资金高低切换,2019年3月及2020年7月的急跌后均出现新高。当前两万亿成交额隐含多空激烈博弈,若能在3530-3550区间构筑平台,则可能复制过往震荡上行的路径;但若有效跌破颈线支撑,需警惕短期趋势破坏引发的连锁反应。

政策变量:催化剂的时空错配

盘后国常会释放两大信号值得深究:一是加速“AI+商业化”,二是消费贷贴息新政。从产业逻辑看,国产算力芯片替代(如昇腾生态)和下游应用端(AI+医疗、教育)存在预期差,但市场或担忧美国H20芯片供应放松后的竞争格局重构。而消费刺激政策与当日顺周期板块暴跌的背离,折射出市场对经济数据的过度反应,或为后续修复埋下伏笔。

全球资本流动的暗线逻辑

值得关注的是,本轮调整恰逢美联储议息会议后,美元指数反弹和人民币汇率的大跌引发北向资金和主力资金波动。但7月创业板8.14%的涨幅仍领跑全球,彰显新经济资产的吸引力。近期中概股审计底稿谈判进展、中美稀土博弈等变量,都可能通过跨境资本渠道间接影响A股风险偏好。

投资者的次生风险:情绪钟摆的陷阱

当市场长时间没有赚钱效应,又遭遇单日大跌时,散户容易陷入“线性外推”误区:7月20%收益者担忧利润回吐而杀跌,空仓者又纠结是否“倒车接人”。历史数据显示,极端情绪指标(如跌停股骤增、融资盘缩量)出现时,往往对应短期转折点。但当下机构仓位仍在83%的中高位,暗示主力尚未大规模撤退。

明日发改委发布会将成为关键观察窗口,若释放超预期稳增长政策,可能逆转技术破位带来的惯性下跌。市场正站在筹码重构的十字路口,与其猜测单日涨跌,不如审视持仓与宏观趋势的契合度——毕竟7月的科技股溢价、中报业绩分化已指明结构选择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2

标签:财经   信号   危险   趋势   单日   市场   逻辑   资金   政策   量能   跌停   变量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