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向蒋介石提出了国共两党谈判的8条原则性意见是:
1.在国共两党谈判有结果时,应召开各党各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参加的政治会议;
2.在国民大会问题上,如国民党坚持旧代表权,中共将不能与国民党达成协议;
3.应给人民以一般民主国家人民在平时所享受之自由,现行法令当依此原则予以废止或修正;
4.应予各党派以合法地位;
5.应释放一切政治犯,并列入共同声明中;
6.应承认解放区及一切收复区内的民选政权;
7.中共军队改编为48个师,并在北平成立行营和政治委员会,由中共将领主持,负责指挥鲁、苏、冀、察、热、绥等地方之军队;
8.中共应参加分区受降。
第一次交锋,便是短兵相接,这无疑给刚刚开始的谈判罩上了一层阴影,也预示着这次谈判是一场艰苦的马拉松式的谈判。
蒋介石向他的谈判代表指示3条原则:
一是不得于现在政府法统之外来谈改组政府问题;
二是不得分期或局部解决,必须现在整个解决一切问题;
三是归结于政令、军令之统一,一切必须以此为中心。
此后,蒋介石又多次同毛泽东直接会谈,但多以讨论原则问题为主,至于各种具体问题,则由周恩来、王若飞同蒋介石选定的代表张群、张治中、王世杰、邵力子商谈。
经过最初几天的泛谈,1945年9月3日,中共方面正式提出一份包括11项内容的谈判方案:
1.确定和平建国方针,以和平、团结、民主为统一的基础,实行民国十三年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中的三民主义;
2.拥护蒋介石的领袖地位;
3.承认各党派合法平等地位和长期合作和平建国;
4.承认解放区政权和抗日部队;
5.严惩汉奸,解散伪军;
6.重划受降地区,中共应参加受降工作;
7.停止一切武装冲突,令各部队暂时原地待命;
8.结束党治过程中国中,迅速采取必要措施,实行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党派平等;
9.政治民主化;
10.军队国家化;
11.党派平等合作。
蒋介石当即召集国民党方面的4位代表开会,商量对策。随后,他又亲拟《对中共谈判要点》交给他的代表们,要他们据此拟出针对中共提案的具体对策来。
9月4日晚,在中山四路德安里101号,国共双方代表的唇枪舌剑开始了,不管共产党做出多大的让步,国民党代表坚持要中共交出军队和取消解放区。
到9月中旬,谈判实际上陷于停顿。
在其他问题上,如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等,经过双方多次磋商,找到了一些共同点,双方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决定将未解决的问题留待以后继续商讨,并且同意签订一个会谈纪要,使这次最高级谈判暂告一个段落。
代写回忆录,刘老师13605514848
10月10日下午,曾家岩桂园客厅,《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在这儿举行签字仪式。
经过43天艰苦的马拉松式的谈判,难产的《双十协定》终于问世,尽管双方并没有就解决中共军队问题和解决解放区政权问题达成协定,但这个协定还是有许多积极方面的条款。
如大家“一致认为,中国抗日战争业已胜利结束,和平建国的新阶段即将开始,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并在蒋主席领导之下,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现三民主义。
双方又认同蒋主席所倡导的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及党派平等合作,为达到和平建国必由之途径。
一致认为应该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并应先采取必要步骤,由国民政府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协商国事,讨论和平建国方案及召开国民大会各项问题。”
因此,舆论界对此抱着乐观的态度。
在重庆的一个多月中,毛泽东利用空暇拜访老朋友,结交新朋友,在各界人士中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一首气势磅礴、豪迈千古的《沁园春.雪》在重庆传抄,大有令重庆纸贵之势。
毛泽东还专门拜访了国民党右派头子陈立夫、戴季陶等人。蒋介石感叹:“中共统战真厉害!”蒋介石这时的心境,就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两个宿敌在重庆面对面的较量,随着《双十协定》的签字和毛泽东返回延安,总算暂时画了一个句号。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终止,相反,它只是双方一场决定性较量的序幕,好戏还在后头。
10月20日,国共在重庆开始了第二轮商谈。共产党方面的代表是周恩来、王若飞,国民党方面是张群、王世杰、邵力子。
商谈的主要内容,是有关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问题,双方一致同意,政协代表的名额为36人,其中国民党、共产党、民盟和无党派社会贤达四方面各9人。
毛泽东指示说:在谈判中,必须首先解决伪军、重划受降区和承认解放区这三大问题。而蒋介石所关心的,只有两条,一是所谓恢复交通,一是缩编共产党领导的军队。
10月22、23、26日,双方代表又进行了三次商谈,主要谈及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停止进攻、运兵和恢复交通;二是重划受降区;三是承认解放区。
在第一个问题上,蒋介石似乎退了一点:地可以不占,运兵要继续。谁都明白,运兵还是为了占地。周恩来更清楚这一点,所以他表示:此事待请示延安后再作答复。
承认解放区的难度更大,解决的希望更加渺茫,双方达成的唯一协议,是同意继续商谈。
国共双方代表在谈判桌上唇枪舌剑之时,战场上的较量亦在激烈地进行,华北、东北都有战场。
11月11日、15日,两党代表又先后进行了会商,这两次重点谈东北问题,正是在11月中旬,国民党政府在“外交接收”东北受挫以后,决心以“武力接收”。东北的战火因此而突起,谈判成果甚微,周恩来决定返回延安,向中共中央汇报并研究下一步的计划。
谈判取决于实力,自恃实力远胜于对手的蒋介石不愿妥协,他只需要共产党人的俯首帖耳。在他看来,战与和的目的只有一个:解决共产党。
这种“和”局共产党人不会答应,蒋介石的兴奋点是“战”。然而迫于民众反战的压力,加之尚未做好全面内战的准备,故而“战”衅亦未敢轻开。
1945年底,和不了,战不成,和与战都是僵局。
就在此时,杜鲁门宣布任命马歇尔为总统特使,赴华调处国共分歧。12月20日,马歇尔从华盛顿飞赴上海,开始了他的调停之旅。马歇尔使华,给陷入僵局的国共和谈带来转机。
由于马歇尔施加了压力,蒋介石同意组织一个三人小组,由国共两党和美方各派一名代表参加,讨论解决与停战有关的问题。
1月5日,双方代表协商,决定由中共代表周恩来、国民党代表张群、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组成三人小组,继续磋商实施停战的具体细节。
调解需要公正,马歇尔最初的形象是不偏不倚;调解需要资本,马歇尔手中握有美援。毛泽东接受了前者,蒋介石害怕后者。
正因为如此,马歇尔来华仅20天后,调停工作便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1月10日上午,停战谈判达成协议,宣布从1月13日午夜起,停止一切战斗行动,停止中国境内的军事调动,停止破坏与阻碍交通线的行动。
此外,还规定在北平成立一个军事调处执行部,以确保停战协定的执行。
停战协议签订的同一天,由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中国似乎即将出现一个各党派联合执政的政权。
政协会议达成军队国家化的协定,为军队的整编和统编奠定了基础。蒋介石对军队国家化远比对政治民主化热心得多,想借此整掉共产党的军队。
毛泽东对蒋介石的心思了如指掌,也深知马歇尔的意图所在。人民的军队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是和平与民主的保障,当然不能交给专制的蒋介石,更不能让蒋介石“吃掉”。
整军谈判就在上述背景下开始进行。经过反复辩论,讨价还价,最后,达成了国共军队5:1的方案。
1946年2月25日,三人军事小组终于在重庆上清寺尧庐正式签署了整军协议。在双方的力请之下,马歇尔以“顾问”的名义签了字。
蒋家王朝【第89期】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与蒋介石在招待会上
作者简介
自小喜欢文字,小学生时,作文已常做范文。文青时期,多篇文章获奖。风雨几十年,爱好未改,喜读文史,坚持写作,擅长撰写回忆录、家族传承史、企业发展史,如有需求咨询刘老师,欢迎交流。
更新时间:2025-05-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