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波 | “评议”虽好,一“选择”就变味

上一轮中超联赛的裁判评议出来了,就被评议的几个判例而言,结果并不出人意料。从专业角度讲,评议得没啥毛病。问题在于,这几个判例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首先要对评议本身表示肯定。本届足协相对于前面很多届足协,主观上还是想做点儿好事和实事的。裁判判罚的公正性欠缺,一直是足协最被诟病的痛点之一,本届足协敢于用公开评议的方式直面矛盾,显然是个进步,必须予以赞许和鼓励。阳光下的腐败一定是最少的,公开评议等于提高了裁判界制造不公平判罚的成本,有助于降低错判误判漏判反判的数量,维护公平赛场秩序的下限(上限就别想了),同时也能缓解舆论压力。

如果说美中不足,那就是每期评议选择的样本量偏小,有时候代表性不够。前面几期评议,由于整体判罚争议不算严重,这个弱点还不那么突出,刚出的这一期,便暴露得比较明显,感觉与评议想达到的目的有着不小的差距。本期评议的中超第八轮,是本赛季以来判罚争议最大、舆论反响最强烈的一轮。争议的焦点,不是某次具体的判罚专业性上正确或是错误,而是判罚尺度不一。山东泰山客战北京国安上半时连续领到红牌的两次犯规,与上海海港主战成都蓉城时,主队的两次犯规极为相似,犯规者领到的却是两张黄牌。而第七轮青岛西海岸迎战山东泰山时高迪蹬踏克雷桑,以及京鲁大战第6分钟曹永竞飞铲李源一那一脚,一点不比泽卡踩踏王刚脚踝的犯规程度轻。这几个红牌级别的犯规,只有山东泰山两度染红,其他的要么黄牌,要么连牌都没有。

裁判是人不是机器,如今有机器的辅助了,只是决定权仍在人手里。是人就难免犯错,裁判因执法风格不同判罚尺度偏严或偏松,皆属正常,关键是对双方要一致。那些无关风格松紧的犯规,不同裁判判罚上亦不该有过大的差异。很巧,京鲁、沪蓉之战同等性质的犯规,上赛季金哨唐顺齐给了两张红牌,银哨李海新则掏出两张黄牌。耐人寻味的是,受益的都是主队。而从以往的执法风格看,唐顺齐和李海新并无尺度松紧方面大的差异。赛后裁判评议如果真是出于公心,真想达到体现公正的目的,理当把这两场比赛的四次争议判罚全部列入评议范围。但实际上,仅列入了泽卡吃到红牌的那一次,另外三次被选择性忽略。这样,既无法进行两场比赛之间的对比,也不可能评议京鲁大战三张红牌彼此之得失了。既然回避了“判罚尺度不一”这个最大的争议焦点,评议的正面意义也就大打折扣。

裁判判罚的争议,是竞技场上永远的话题。只要判罚决定权由人而不是机器来掌控的现实不变,这一条无解。所以,绝对的公平不可能实现,最高境界只能是相对公平。现代足球赛场执法一个多世纪至今的相对公平,是靠概率来支撑的——每支球队都会因判罚失误而受损,也会因判罚失误而受益。假如受损和受益的比例差别不大,那就是一种相对公平。相对公平的前提,是让这种概率自然起作用,尽量减少人为干预的因素。中国足球缺乏公平执法环境的症结,恰恰是人为的干预太多了,自然规律不得不退避三舍。庸哨、黑哨全世界都有,然而最可怕的不是庸哨和黑哨,而是官哨。惧怕评议的是庸哨,惧怕公开的是黑哨,官哨这两条都不怕。

因此,给评议组提一条建议:每一轮比赛所有场次的争议判罚,包括点球、红牌和疑似点球、红牌,均列入评议范围。工作量是大了点儿,不过每轮八场比赛,这种争议判罚超过两位数的情况不会太多,评议组增加几位专家,多受点儿累,应该不难实现。即使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多少增加一点犯错成本也是好的。

当然,终极解决方案,还是此前一篇文章里我提到过的,随着科技的发展,期待不久的将来,裁判这个行当能由AI来替代。专业层面,完全能够做到。改变人性是最难的,干脆直接让他们出局。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7

标签:泰山   目的   黑哨   黄牌   山东   红牌   足协   尺度   裁判   公平   体育   尹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