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媒热评丨神舟二十号升空:“太空出差”已成常态

今天下午,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将进行发射,今天恰逢是中国第十个航天日。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于17时17分点燃熊熊“圣火”,为航天日庆生,为神舟二十号送行。

如果放在20年前,这是举国沸腾的盛事。而今天,它更像是一则“例行新闻”出现在你的手机碎片信息中,这种“习以为常”,恰恰是中国航天最了不起的成就:载人航天,已经从“惊天壮举”变成了“常态化出差”。

犹记得2003年金秋十月,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首飞冲天,举国欢腾,全国人民守着电视看直播,杨利伟实现了中华民族绵亘千年的飞天梦。

从神舟五号到二十号,短短的22年间,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突飞猛进,发射间隔从几年缩短到半年,单次发射成本下降60%,载人航天成功率一直保持着100%,这在世界航空史上都是唯二的存在。

而今,中国的太空飞船已然能常态化出差,就像高铁从“新奇体验”变成“日常通勤”,这背后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艰辛付出。

发射载人航空,和老百姓有关吗?和你的疑惑一样,美国的一位议员,就曾在1969年阿波罗登月时,质问NASA局长:“这能解决贫民窟问题吗?这些钱够建10万套廉租房了。”局长回答:“先生,正是为了解决地球上的问题,我们才要仰望星空。”

美国局长的答复很抽象,我们尝试着把它具象:航天技术催生了材料学革命,冬奥会的场馆保温层就使用了飞船的隔热材料;航天监测技术的发展,催生北斗导航系统、更为精准的天气预报等;此外,在地球上,重力会导致蛋白质分子结晶结构杂乱,空间站微重力环境则可生成“完美晶体”,这就给制药技术带来突破性的革命,不少国家已经在空间站研究癌症、阿尔兹海默症药物的研制。

神舟二十号,此番就有类似的重要任务——将一批肉眼不可见的链霉菌带入空间站,它们将在空间站生长、繁殖6代,供科研团队开展相关研究。

抛却这些实质性的科学研究外,太空探索还犹如在传播和寻找文明火种,就这像大航海时代寻找新大陆。你能说,哥伦布发现美洲毫无意义吗?

探索星辰大海,看似“高大上”,实则和每个个体息息相关,越来越普通的“太空出差”,却展示了越来越非凡的中国航天。

1969年,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后的第一句话:我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在并不遥远的未来,完全有可能会发生:中国的一小步,世界的一大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5

标签:神舟   常态   太空   举国   空间站   小步   美国   中国   航天   局长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