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话点评:
13的市盈率,市值42亿(22年3月,机构增资3000万的时候,公司估值40亿,三年时间,增资的机构浮盈5%,跨越了一二级市场),在大A不算贵;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和净利稳定增长(财务状况也比较好,15亿的营收,应收账款和存货都只有1个多亿,整体的毛利率还能维持在30%以上),在全球环保政策加持下,产销两旺,公司积极扩充产能(21年产能6万吨,23年10万吨,24年13.5万吨,计划扩建的产能还有26.5万吨,其中国内的20万吨项目或因募集资金差额,受到影响);从不可降解到可降解再到自然降解,是政策趋势(现在是三者并存);眼前最大的冲击是美关税,公司北美市场营收58%,影响很大,但是公司在泰国设厂计划10万吨的产能(其中3.5万吨以及开始投产,按照23年公司销量8.47万吨,58%是4.9万吨,泰国工厂的产能足以覆盖。美国总不可能对全球实行贸易禁运吧,关税壁垒是工具,不是目的!)。值得重点关注(慎重起见,还可以等2季度报告落地,公司业绩的表现)!
现在同行业同时出现了两个PE13:众鑫股份和裕同科技,而塑料餐具的富岭股份股价表现强势,我麻了(从使用体验来说,塑料餐具很强,纸、甘蔗渣、玉米芯渣,装较高温度液体还是会有渗透,除非镀膜或食用蜡)!让时间去证明吧!
以下内容由DEEPSEEK生成,个人审阅编辑:
众鑫股份(603091)分析报告
一、公司概况
众鑫股份成立于2016年,2024年于上交所主板上市,是国内纸浆模塑行业龙头,专注于自然降解植物纤维模塑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核心产品为可降解餐饮具(占比98%以上),如餐盒、托盘等,广泛应用于餐饮、快消、医疗等领域。公司全球市占率达16%,终端客户包括星巴克、麦当劳、汉堡王、Costco等国际知名企业,外销收入占比超85%。
二、行业分析
1. 政策驱动替代需求
• 全球“禁塑令”升级(如欧盟)、中国“双碳”目标推动环保材料需求。纸浆模塑作为塑料替代品,2022年全球渗透率仅1.38%,预计2030年前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7.6%。
• 国内政策如海南“禁塑令”试点(纸浆模塑占代塑市场1/3),为公司内销增长提供动力。
2. 市场空间广阔
• 工业包装(工包)成为新增长点,全球纸浆模塑工包市场规模预计2028年突破180亿美元,中国产能占比超40%。众鑫通过控股达峰环保切入工包赛道,覆盖3C电子、医疗器械等高附加值领域。
三、核心竞争力
1. 技术壁垒深厚
• 拥有4项发明专利、83项实用新型专利,掌握蔗渣浆改性、无氟耐高温等核心技术,产品毛利率达34%-35%,显著高于同行。
• 自主研发设备及工艺,人均工效达57万元/年,下一代设备目标提升至30万美元。
2. 全球化产能布局
• 国内产能12.37万吨,泰国基地2025年4月首批产品出货,规划产能10万吨/年,可规避美国反倾销关税(2024年对美销量9.3万吨)。
• 轻资产模式扩张,资产负债率仅23%,经营性现金流健康。
3. 客户资源优质
• 覆盖80多个国家,2024年新增客户100+(如Reynolds、星巴克),并通过欧洲超市生鲜托盘测试进入小批量供货阶段。
四、财务表现
1. 收入与利润高增
• 2024年营收15.46亿元(+16.6%),归母净利润3.24亿元(+39.9%),毛利率35.0%(+9.92pct),净利率20.95%(+20.01pct)。
• 单Q4收入3.98亿元(+9.2%),净利润0.88亿元(+20.3%),受益成本优化及海外订单增长。
2. 费用与现金流稳健
• 期间费用率10.0%(同比-0.2pct),财务费用因汇率收益下降。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44亿元(同比+46.17%),货币资金增至6.91亿元(IPO募资助力)。
五、发展战略
1. 工包业务拓展
• 控股达峰环保切入工业包装,技术互补+客户协同,目标抢占3C电子、医疗等高毛利市场。
2. 全球化产能落地
• 泰国基地2025年产能3万吨,规划扩至10万吨,覆盖美国市场关税缺口,预计盈利优于国内。
3. 国内市场深耕
• 海南代塑政策推广下,内销收入2.03亿元(+14%),市占率达50%,未来有望随全国禁塑落地加速增长。
六、风险提示
1. 短期波动:泰国产能爬坡及国内竞争加剧或影响利润率。
2. 政策依赖:需求复苏及代塑政策执行力度存在不确定性。
3. 成本风险:原材料(蔗渣浆)价格波动及汇率变动压力。
七、估值与展望
• 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3.4/4.2/5.3亿元,对应PE 12.4X/10.0X/7.9X,估值低于轻工制造行业平均水平(14.66倍 vs 行业29.62倍)。
• 长期空间:若工包业务贡献20%营收,2025年市值有望突破55亿元;全球纸浆模塑渗透率提升至5%后,市值或向百亿迈进。
结论:众鑫股份凭借技术、产能及客户优势,在“以纸代塑”趋势中占据先机,工包业务与全球化布局有望打开第二增长曲线。短期需关注产能释放节奏,长期成长逻辑清晰,建议持续跟踪政策及订单落地情况。
风险声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谢谢您的关注!每一次转、评、赞都是对我持续更新的鼓励!谢绝未成年及在校生打赏!
更新时间:2025-04-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