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2021年清明,江苏溧阳水西村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迎来了两位特殊的祭拜者,粟裕的长孙粟志军与陈毅的孙子陈正国并肩站在粟裕与楚青的墓前。
献花、鞠躬,动作庄重而默契,这一幕被镜头记录下来,引发了人们对两个红色家族跨越近百年渊源的好奇,这背后,是一段从战火中淬炼的革命友谊,更是一种穿越时代的精神传承。
1927 年南昌起义失败后的那个深秋,20 岁的粟裕作为警卫班长,在江西崇义的山林里第一次见到了 26 岁的陈毅。
彼时的两人不会想到,这段始于败军之际的相遇,会在未来 20 年里改写中国近代史的走向。
当粟裕带着警卫班为大部队断后时,陈毅站在山岗上大声吟诵:“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这句诗不仅点燃了战士们的斗志,更在两个年轻人心中埋下了生死与共的种子。
1934年红军长征后,陈毅与粟裕奉命留在南方打游击战,这是两人革命生涯中最艰难的一段经历。
抗日战争时期,陈毅与粟裕的配合愈发默契,1941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陈毅任代军长,粟裕任第一师师长。
在苏南抗日根据地,两人一个统筹全局、协调各方,一个专攻战术、擅长奇袭,打出了不少经典战例。
1943年的黄桥战役中,面对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粟裕提出“诱敌深入、分割围歼”的策略,陈毅则亲自到群众中动员支援,最终以少胜多,歼敌1.1万余人。
当地百姓后来流传:“陈军长的嘴,粟师长的腿,能把敌人打粉碎。”这种军民联动、军政互补的模式,成为两人合作的鲜明特点。
1947 年 5 月的孟良崮战役,堪称陈粟合作的封神之战。当张灵甫的整编 74 师妄图 “中心开花” 时,粟裕在地图前连续 48 小时未合眼,最终用 “猛虎掏心” 战术将敌军围困在崮顶。
陈毅站在指挥所外,望着漫天炮火对参谋说:“粟裕指到哪里,我们就打到哪里!” 当全歼 74 师的捷报传来,陈毅即兴赋诗:“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非粟莫属!” 这场战役不仅扭转华东战局,更让 “陈粟不可分” 的威名响彻大江南北。
从宿北战役到淮海战役,华东野战军在两人指挥下歼敌数达百万,成为解放战争中战绩最辉煌的部队之一。
1958年,粟裕因工作问题受到错误批判,不少人避之不及,陈毅却用特殊的方式保护了他。
在批判会上,陈毅先作了批评发言,但话里话外都把问题限定在“工作方法”层面,避免上升到政治高度,会后,他私下对粟裕说,老弟,忍一时风平浪静,咱们革命几十年,这点风浪算什么?
粟裕心里清楚,陈毅的“批评”是为了让他少受冲击,后来他在回忆录中写道:“陈老总这个人,看似粗犷,实则心细如发,在那种时候,他能做到这一步,是真把我当兄弟。”
这场风波没有影响两人的友谊,直到1972年陈毅去世,粟裕亲自为他守灵,送别这位并肩作战了四十多年的老战友。
陈毅的幼子陈小鲁与粟裕的女儿粟惠宁,从小就在父辈的革命家庭中长大,两家住得近,孩子们常在一起玩耍。
1972年陈毅去世后,陈小鲁一度情绪低落,粟惠宁一直陪在他身边,用父辈的革命故事鼓励他。
1975年,两人决定结婚,粟裕亲自操办了婚礼,没有盛大的仪式,只摆了几桌简单的酒席,来的都是两家的老战友。
婚礼上,粟裕送给新人一个木盒,里面是陈毅在黄桥战役时用过的钢笔,还有他自己在孟良崮战役中缴获的望远镜。
这两样东西,一个见证了陈老总的文采,一个见证了我们并肩作战的日子,现在交给你们,要记住父辈是怎么过来的,粟裕的话,让在场的人都红了眼眶。
陈小鲁与粟惠宁婚后育有一子,取名陈正国,这个孩子既是陈毅的孙子,又是粟裕的外孙,成为两个家族血脉的唯一连接。
从小,陈正国就听着两位祖父的故事长大:奶奶张茜给他讲陈毅“写诗退敌”的趣事,外婆楚青则教他认粟裕绘制的作战地图。
作为粟裕的长孙,粟志军从小听着爷爷“不搞特殊、踏实做事”的教导长大,他没有选择从政或从军,而是一头扎进了商业领域,1998年从复旦大学毕业后,他从基层做起,在物流公司当过分拣员、调度员,一干就是五年。
2005年,粟志军加入普泰(香港)集团,从项目经理做到董事长,他始终记得爷爷“不打无准备之仗”的教诲,每一个投资项目都要亲自调研。
如今,普泰集团在全球10多个国家有投资项目,年营收超百亿元,但粟志军依然保持着朴素的作风。
陈正国的人生轨迹更显多元,受家族影响,他从小对历史感兴趣,1996年考入湖南理工学院后,选择了历史专业。
2001年,他在剑桥大学攻读硕士时,专注研究华东野战军战史,从英国国家档案馆找到了1947年“七月分兵”时陈粟之间的12封加密电报。
这些电报中,陈毅在批注里多次写道“粟裕同志的意见更稳妥”,成为证明两人默契的重要史料,陈正国将研究成果写成论文《华东野战军的指挥艺术》,在史学界引起不小反响。
2011年,陈正国跨界创业,用32万元积蓄在长沙开了第一家乐尔乐超市,他把粟裕“集中优势兵力”的战术用到商业上:只卖刚需商品,砍掉中间环节,用极致低价吸引顾客。
如今,乐尔乐超市已有9000多家门店,年销售额突破500亿元,被称为“老百姓的平价超市”。
这些年,粟志军和陈正国只要有空,就会一起参加纪念活动,2015年新四军成立80周年纪念仪式上,陈正国站在祖父和外祖父的遗像前,深深鞠躬。
2021年那次水西村祭拜,两人不仅为粟裕和楚青献了花,还特意去看了当年新四军的伙房。
粟志军指着一口老锅说,我爷爷常说,当年他们用这口锅煮过野菜,也煮过胜利后的庆功粥,陈正国接过话,我外公也讲过,那时战士们分粥,总是让伤员多喝一勺,简单的对话,满是对先辈的怀念。
除了缅怀,两人更注重用行动传承精神,粟志军的企业常年资助革命老区的学校,为300多名贫困生提供助学金;陈正国则在超市里设立“老兵专柜”,为退伍军人提供折扣,还出资修缮了10多处革命旧址。
2020年疫情期间,粟志军协调海外资源,捐赠了200万只口罩;陈正国的超市坚持不涨价,还为医护人员免费配送物资,有人说他们“作秀”,陈正国回应,我爷爷说过,‘当官不是为了享福’,我们做生意也不是为了赚钱就忘了本。
站在 2025 年的时间节点回望,陈粟两家的故事早已超越了家族传承的范畴,红色精神在不同时代展现出惊人的生命力。
或许正如陈毅在《赠粟裕》诗中所写:“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这种根植于血脉的坚韧,正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 “青松”,在新时代的风雨中挺立,用行动诠释 “为人民服务” 的初心。
有人说,红色家族的后代自带光环,但粟志军和陈正国用实际行动证明:光环不是特权,而是责任。
陈毅在诗中写的“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这份“义”与“仁”,正是两个家族跨越世纪的精神密码,也是留给我们这个时代最宝贵的财富。
如今,水西村的那棵老槐树还在,就像陈毅与粟裕的友谊,历经风雨,愈发苍劲,而树下的后来者,正用自己的方式,让这段红色传奇继续书写下去。
溧阳融媒体中心 【2021-04-03】《水西精神代代相传——访将帅之孙粟志军、陈正国》
人民网【2015-02-12】《邂逅:粟裕与陈毅(之一)》
文汇客户端【2021-03-12】《一直被传与陈毅不和的粟裕却将女儿许配给了陈毅次子,并对他视如己出》
更新时间:2025-08-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