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风吹过福耀总部的玻璃幕墙,七十九岁的曹德旺轻轻放下肩头重担,像一位老船长将舵轮交到早已熟悉航线的后继者手中。资本市场用2.3%的涨幅为这场交接投下信任票,而更多人在这位“玻璃大王”平静的“我退下来对福耀更有好处”背后,读出了中国企业史上难得一见的传承智慧。
1994年的夏天,刚从学校毕业的曹晖没有走进宽敞明亮的办公室,而是被父亲径直领到福清老厂的熔窑车间。五十多度的炙热空气中,这个年轻人跟着老师傅们一起搬运玻璃、测量炉温,一干就是六年。老师傅们至今说起仍感慨:“那时候他整天浑身湿透,工服能拧出水来,却从没听他抱怨过半句。”
这段看似“不近人情”的安排,恰是曹德旺育人智慧的体现。就像古人说的“玉不琢,不成器”,曹晖在车间的岁月,恰似一块璞玉的打磨过程。此后他远渡重洋,在美国从零开始搭建销售网络,睡仓库、啃冷面包成了家常便饭。这些经历让他不仅懂得玻璃制造的每个环节,更深谙国际市场的运行规则。
许多人好奇,这位执掌福耀三十多年的创始人,真的能放心退隐吗?细看公告中的安排,可见曹德旺的良苦用心。他卸任董事长后,仍保留董事席位,担任“终身荣誉董事长”,专注于战略决策、人才培养和企业文化这三大基石。
这让人想起2018年福耀美国工厂遇到的困境。当时曹晖面对中美管理文化的碰撞,正是曹德旺送来的《工厂管理100条》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老船长没有亲自掌舵,却为迷茫中的新船长指明了方向。如今,这种“抓大放小”的模式已写入公司章程,既给予年轻一代充分的施展空间,又为企业系上了一根保险绳。
“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始终悬在众多家族企业头上。曹德旺的破解之道,是让福耀完成从“曹家人的企业”到“大家的企业”的蜕变。
通过引入三位各具专长的独立董事,家族在董事会中的占比降至15%。与此同时,福耀颇具前瞻性,早在2010年便搭建起职业经理人备选库。其以开放之姿,于全球范围内广纳贤才,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最引人注目的是,公司章程中明确写入了接班人考核机制——“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启动接班人替换程序”。这种制度化的安排,让企业的未来不再系于一人一身。
有网友感叹:“这就像一位睿智的父亲,既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又立下了不能逾越的规矩。”
在中国企业界,我们见过太多舍不得放手的创始人,或是仓促交班导致企业动荡的案例。曹德旺用三十年时间,为我们展示了传承的另一种可能。
这让人想起茶道中的“一期一会”——每一次相遇都是独一无二的。曹德旺与曹晖的父子传承,何尝不是如此?老一辈的稳健与年轻一代的活力,传统制造业的深厚底蕴与数字化、国际化的新趋势,在这些看似对立的面相中,福耀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平衡点。
夕阳映照在福耀工厂的玻璃上,折射出绚丽的光芒。曹德旺的退位,让人想起成熟的麦穗总是低垂着头。这位古稀之年的企业家,用他特有的方式告诉我们:真正的传承,不是简单的位置交替,而是精神与制度的绵延不绝。
就像山涧溪流,历经曲折终汇入海,福耀的这场交棒,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成功案例,更是一个关于时间、成长与放手的中国故事。在这片重视宗族血脉的土地上,曹德旺用他的实践证明了:最深的爱,是敢于在适当的时候,微笑着目送下一代走向远方
更新时间:2025-10-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