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才得知妹妹尚有女儿在世,毛主席急问毛岸英:她现在在哪儿

1950年5月19日,春末夏初,正是犁草子田的时节,一辆嘎司69车从长沙出发,往韶山驶去。

那时候的韶山还没有通公路,车子只开到了湘潭七里铺。在湘潭军分区武装警卫的注视下,一位穿着中山装和布鞋的年轻人走下了车。

这正是28岁的毛岸英。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思乡心切,总是想回故乡,看一看家乡的山水和故人。

可惜,国事繁忙,毛主席始终抽不出空,只能让儿子去一趟,了却他无法回乡的遗憾,顺带让岸英了解一下,老家还有哪些亲人。

毛主席亲缘不浅,但他的好几位至亲都倒在了革命路上。

毛岸英深知父亲的伤痛,到了韶山后认真地走访亲戚邻居,得知一个重要信息:毛主席的妹妹,还留下了一个女儿。

毛岸英得知后大为震惊,写了汇报材料交给毛主席。毛主席看完材料,激动地问毛岸英:“她现在在哪儿?”

至此,一段蒙尘几十年的亲缘,缓缓揭开……

毛主席第一位牺牲的亲人

1950年5月,从韶山探亲回京的毛岸英还未来得及好好休整,就急匆匆写了汇报材料,亲自交给毛主席。

中南海菊香书屋里,父子俩默然而立。良久,毛主席才问毛岸英:“她现在在哪儿?”

毛主席话里的“她”,指的是毛主席妹妹留下来的孩子前几日,毛岸英回乡探亲,拜访了在老家的亲戚长辈。

在看望毛主席表兄——文运昌时,这位老实正直的读书人透露出一个让毛岸英十分错愕的消息:“泽建的那个孩子还活着。”

毛岸英心里“咯噔”一下,没想到会得到这么一个消息。毛泽建,这个名字曾经离他很远,但如今再听到,只觉无比熟悉,还夹杂着心痛和怀念。

毛泽建是毛主席的堂妹,乳名“菊妹子”。她比毛主席小12岁,出身贫苦,六七岁时就被父母送到毛主席家,成为文七妹和毛贻昌的养女。

对毛主席来说,“菊妹子”比亲妹子还要亲。他经常拉着“菊妹子”讲国家大事和革命道理,希望她像有志男儿一样,闯出一片天,建功立业。为此,毛主席还给“菊妹子”取了一个名字:毛泽建。

毛泽建没有辜负这个名字。她将自己视为一把剑,利刃出鞘,所向披靡。每次革命斗争,她都一马当先,不怕流血牺牲,有“女先锋”的美名。

湘南起义期间,毛泽建成为耒阳县游击队队长,带领游击队多次击退敌人,让敌人惶惶不可终日,闻风丧胆。

碰上这么一个对手,敌人咬牙切齿,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1928年5月,毛泽建和丈夫陈芬在遭遇敌人的围困时突围失败,不幸被捕。

因不肯透露游击队的消息,陈芬被敌人残忍杀害,枭首示众,怀有身孕的毛泽建则被井冈山的红军救了出来。

此时的毛泽建身受重伤,不想拖累红军,就地隐蔽起来。在一家农户里,她拼尽全力生下一个男孩儿,取名“艰生”。

新生儿的啼哭声穿透院墙,引来了在外面徘徊的豺狼,刚生产完的毛泽建再次入狱。

成为母亲的她来不及多抱抱自己的孩子,甚至不知道她拼命生下来的婴儿,已经夭折了。

1929年8月20日,毛泽建牺牲于衡山马王庙刑场。牺牲之前,她留下了催人泪下的绝笔:若革命成功,万死无恨。

毛主席听闻妹妹牺牲,痛心地写下八个大字: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毛泽建,成为了毛主席的亲人里,首位献身革命的烈士。她和她的孩子、丈夫,都倒在了追求革命理想的路上。

所以,无论是毛主席还是毛岸英,都认为毛泽建已经没有孩子幸存于世了。那么,文运昌所说的孩子又是谁呢?

重拾遗失的亲情

1950年5月,当毛岸英从文运昌口中得知姑姑还有一个孩子时,第一反应就是“艰生”没有死。岂料,文运昌听完毛岸英的猜测,连连摇头:“不是艰生,是梁国生。”

毛岸英更疑惑了:梁国生又是谁?文运昌轻叹了一口气,娓娓道来。

原来,梁国生是陈芬姐姐陈淑元和革命斗士梁泽南的骨肉。孩子六岁时,梁泽南牺牲,陈淑元带着孩子四处躲藏。

为了不暴露身份,她把孩子放在母家,跟着陈家长辈生活,对外说是毛泽建的养女,改名“陈国生”。

陈芬、毛泽建和陈淑元相继牺牲后,孩子又被一对革命伉俪收养。但很快,她的养父母也牺牲在了斗争前线。

毛岸英听完这段往事,五味杂陈。他又走访了多名亲戚,确定姑姑真的有一个孩子还活着,就在衡阳的一所普通中学当老师。

陈国生一事意义重大,毛岸英回京后马上写了一份汇报材料说明此事。毛主席看完材料,提出想见一见陈国生。

于是,1951年春天,惴惴不安的陈国生带上母亲的遗物来到北京,和毛主席见面。

遗物不多,只有几封信、一件破旧的狱衣和两张老照片。当陈国生拿出这些东西时,毛主席的眼眶红了。

他摩梭着放在桌子上的狱衣,沉默许久,才说:“这是你母亲临终前穿的。”

说完,毛主席又把弄乱的狱衣叠好,推给了陈国生:“你留着吧。”

一地沉默里,毛主席问起了陈国生的工作和生活,有没有困难,需不需要帮助等等。

陈国生在毛主席温和的语气里逐渐平静,她鼓起勇气,提出想要修一下养母的坟。

“三舅,是否可以跟政府讲一下,请他们拨一笔款,把墓修一下。”毛主席没想到陈国生会提出这个要求。

但很快,他就以“国家困难”为由拒绝了。毛主席说,全国烈士千百万人,修了一位烈士的墓,就不能不管其他的烈士。

现在国家困难,哪里都要钱,实在拿不出余钱来修墓。等国家经济发展起来后,陈国生不说,政府也会重修烈士墓,但现在还不行。

“我父母的墓也是一个草坟,有好多人建议重修,我不让哩!”

陈国生一听,顿时明白了毛主席的苦心,不再提起此事。舅甥俩聊了很久,才结束此次会面。

回了衡阳的陈国生,没有到处宣传她和毛主席的关系。比起“主席外甥女”这个名头,她更喜欢“烈士子女”这个身份。

当然,她也没有到处说母亲是烈士。烈士子女,是她对自己的鞭策和鼓励。

总之,这次北京之行并没有改变什么。陈国生继续在学校里教书,住集体宿舍,就和芸芸众生一样,当一名普通的劳动者。

毛主席没有给她任何优待,只是偶尔会给她写信、寄照片。信中不谈家事,也不谈国事,内容也非常简短,多是希望陈国生好好工作。

陈国生知道毛主席的态度,也守着界限,延续这段可贵的亲情。除了那次给母亲修墓之外,她从不主动要求什么。毛主席寄过来的钱,她也分文未动。

毛主席感慨陈国生的懂事,写信夸赞:“泽建若在,当以你为慰。”这是对陈国生最好的赞扬。

毛家满门英烈,却从不因此要求得到什么,陈国生如此,毛家其他后代亦然。就连毛主席的亲生女儿,都要“夹着尾巴”做人。

公者千古,私者一时。伟人最伟大的地方之一,就是公私分明,从不谋私利,而是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毛主席对陈国生的态度就说明了这一点。

哪怕面对最疼爱妹妹的唯一孩子,毛主席也是恪守原则,不越雷池一步。这是领袖的坚守,也是一种伟大的精神。

谨以此文,致敬伟大领袖毛主席,致敬所有革命烈士!

参考资料:

1、红视频|致敬了不起的“她”:傲霜秋菊毛泽建——红网2023-03-08 09:58

2、党的女儿 | 毛泽建:革命斗争的女先锋——澎湃新闻 2021-10-28 21:07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4

标签:历史   女儿   妹妹   孩子   烈士   韶山   牺牲   妹子   敌人   母亲   材料   游击队   湘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