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见顶的三种迹象


历史不会轻易地再次出现一模一样的情况,但却总是有着类似的节奏。察觉到这些迹象并不是要去预估最高的点,而是要在热闹的时候保持一点理智。 在A股市场里,好多投资者常常会进到“牛市没天花板”这种错误的认识里面。经统计大概九成的散户从来没有在牛市中得到满意的回报,反倒老是在高位进行买入操作,最终被紧紧套住。回想以前的行情走势,不管是2007年涨到6124点的那个高位,还是2015年攀升到5178点的峰值,每一回牛市到达顶部都展现出相似的迹象。普通股民能不能很快察觉到这些预警信号,跟多年积累下来的收益能不能顺利拿到手有直接的关系。 牛市的顶可不是难找的,通常会在市场特别热闹的时候暗暗给出重要信号。把A股的历史数据跟现在的市场特点放在一起看,我总结出了三个快要到顶的迹象,能帮投资者在特别兴奋的时候保持冷静。

1、抽血泵发动:IPO、再融资与减持潮

牛市结束最明显的信号源自资金方面的转变。在A股市场刚设立的时候,就把为实体经济服务当作定位,并且一直将融资功能放在很重要的位置。经统计可以看出,从2005年到现在,A股借助IPO、再融资以及大股东减持等途径,总共从市场中抽取了23.06万亿元。 熊市阶段,融资活动一般都比较冷清。因为市场的流动性比较紧张,所以融资方很难获得满意的价格。再看牛市时期,整个市场的估值都在不断上升,上市公司以及大股东更愿意把握这个时机,在高位把股票卖出去换成现金。

回想过去的历史呀,在2007年牛市达到顶头的时候呢,就出现了中国平安1600亿的再融资方案,这个方案就跟把市场给压垮的那个最关键的因素似的;等到2015年啦,监管层开始整顿场外配资,直接把牛市靠着活命的流动性根基给斩断啦。 从现在的数据来讲,2025年到现在A股IPO募了652亿元,又进行了2324亿元的再融资,重要股东净减持了1228亿元,这三个数据都处在历史比较低的水准,显示“抽血泵”还没有全部开始运作。 可当这些指标开始明显往上升了,尤其是有那种达到上百亿规模的IPO或者再融资项目出现的时候,投资者就得格外留意了。资金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被打破,通常就是牛市结束的开头。

2、增量资金耗尽:场外资金入场步伐放缓

牛市生于流动性,死于流动性。每一轮牛市都伴随着场外资金的持续涌入,一旦增量资金枯竭,牛市便失去了继续上涨的动力。 衡量场外资金入场的重要指标是“存款搬家”进度。用A股日均成交额与居民存款之比可以清晰看到资金入市的进程。历史数据显示,2014-2015年牛市中共有5万亿元存款涌入股市,占当时居民总存款的近10%,这几乎达到了市场承受的极限。

当那些压根不懂股市的人(像开出租车的师傅、在菜市场卖菜的大妈)都开始没完没了地讲起股票,并且随随便便就推荐股票代码的时候,那就表示最后那点要增加的资金也已经进到股市里来了,市场马上就要发生转变了。 2025年8月的资料表明,A股的投资者总人数已经达到了2.37亿人,不过活跃账户所占的比例依旧不是很高。当下市场的成交金额已经从之前的低点大概0.5万亿元回升到了3万亿元上下,这体现出资金进入市场的进程已经超过了一半。 从居民存款的规模方面来看,这次牛市资金进到市场里,最大的可能性大概是15万亿元。跟它对应的呢,市场成交额比较高的范围大概在5.5万亿元上下。要是整个市场的成交额快到这个数了,那就意味着新增的资金差不多没啦。

3、估值极端泡沫化: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

估值就像是测量市场风险的温度计一样。要是市场估值到达了历史上那种特别极端的水平,那就表示泡沫已经积攒得很厉害,都到了很危险的地步啦。 A股在2007年出现过历史上最高的估值情况,那会儿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都超过50倍啦;2015年牛市到达最顶端的时候,创业板整体的市盈率更是达到了130倍呢。把这些估值的程度跟上市公司盈利的基本面支撑相比,那差距可大得很明显呀。 现在的市场估值有分别的特点呢。

在2025年9月这个时间点的数据表明,沪深300的市盈率是14.23倍处在比较合适的范围里;可是创业板的市盈率却还有75.85倍这么高,有些小盘股的估值是有点高了。这种结构上的泡泡得让投资者留意着点儿。 估值泡沫化的典型表现是“超级股王”和“永远涨”的叙事出现。市场会诞生一个“神话级”的龙头股或板块,其“市梦率”高到无法用传统估值解释,人们用“这次不一样”等理由为其辩护。 当媒体都在说行情好,喊着“万点不是梦”“黄金十年”这类特别乐观的话,并且市场只盯着好消息看,对不好的消息就当没看见,把每一个好消息都使劲儿夸大的时候,一般就表示估值已经到了容易出问题的范围啦。

除了那三种关键的迹象之外,技术指标的背离也是很重要的辅助判断手段。要是指数创出新高但成交量却在减少,或者MACD、RSI等这类技术指标没法一起创出新高,那就意味着上涨的动力已经变弱了。 要注意的是,这些见顶的信号一般不是单独出现的,通常会彼此增强力量,构成很危险的“共振效应”。明智的投资者不会想着去预判最高点,而是当多个信号一起出现的时候,就慢慢减少持有的仓位,把一部分盈利变成实实在在的钱,利用已经赚到的利润去争取剩下的收益。

在投资这个领域里,活的时间长要比赚得快更有意义——能看出牛市啥时候到顶,这可是长期存活的关键本事。要是周围的人都在说股票能赚钱,真正厉害的投资者就会停下脚步去想:还有哪些人没买呢?让市场接着往上涨的钱是从哪儿来的呢?答案通常让人心里不踏实,但也就是这种不踏实,能让我们不会在热闹劲儿中迷失了方向。 这里的数据仅仅是供参考的,可别将其当作投资建议呢。市场自身带有风险,投资时得多个心眼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7

标签:财经   牛市   迹象   市场   资金   投资者   市盈率   存款   场外   流动性   成交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