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空气湿度持续走低,凉风萧瑟,不少人的皮肤开始出现紧绷、瘙痒甚至皲裂等“干燥警报”。面对季节转换带来的护肤挑战,如何科学应对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皮肤为何容易干燥?
烟台山医院皮肤科专家分析,当前皮肤干燥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环境湿度降低与皮肤自身保水能力下降。空气湿度普遍偏低,干燥空气会加速皮肤水分蒸发;而室内暖气、空调等取暖设备的使用,更会加剧这一过程。同时,低温导致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减少,使得皮肤表面的天然保护屏障功能减弱,无法有效锁住水分,从而引发干燥、紧绷、脱屑等问题。
精准应对干燥挑战
针对不同人群的皮肤特点,专家提出以下护肤建议:
婴幼儿:极简安全,温和呵护
面部护理,每日用温湿毛巾轻拭1-2次,无需使用洁面产品。应选择成分简单的婴幼儿专用保湿霜,外出前、洗脸后,及时涂抹,重点保护脸颊、鼻尖等易泛红部位。身体护理,新生儿每日清水洗澡即可,1岁以上幼儿每周使用1-2次婴幼儿专用沐浴露,洗澡时间控制在5-8分钟。洗后立即涂抹保湿产品,衣物应选择纯棉材质。
健康成年人:平衡保湿,强化屏障
面部,宜用37-40℃温水及温和洁面产品,洁面后3分钟内按“水-精华-乳液/面霜”顺序护肤。偏油肌肤选择清爽乳液,偏干肌肤适用滋润面霜。身体护理,每周洗澡2-3次,时间不超过10分钟,洗后立即涂抹身体乳。室内建议使用加湿器,保持湿度在40%-60%。
老年人:深层滋养,预防瘙痒
面部,应选用封闭性强的厚重面霜,早晚各涂一次。身体护理,每周洗澡1-2次,水温37℃左右,时间不超过5分钟。洗后立即涂抹质地厚重的保湿霜,穿着以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为佳。
敏感肌人群:精简维稳,规避刺激
面部,以清水洁面为主,必要时选择无香无酒精的敏感肌专用产品。护肤流程应精简,避免使用厚重面霜。身体护理,每周洗澡1-2次,选用低敏沐浴露和敏感肌专用身体乳,衣物需漂洗干净,减少摩擦。
皮肤疾病患者:遵医嘱护理,严控诱因
湿疹、银屑病患者需用37℃以下温水洁面,使用医用保湿剂每日2-3次。洗澡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严禁搓澡。皮损处应厚涂保湿剂,穿着柔软透气的纯棉衣物,保持室内适宜湿度。
科学护肤三原则
当前护肤的关键在于根据自身皮肤状态选择合适方法,坚持温和清洁、足量保湿、科学防护三大原则,方能有效抵御干燥,维护皮肤健康。
专家提醒,若出现严重皮肤问题应及时就医,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护理和治疗。
YMG全媒体记者 林媛
责任编辑:盖鹏
更新时间:2025-11-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