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小时内,中美谈判决定继续休战90天,但三大关键问题仍未谈拢!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一天半的谈判,三个月三次的密集会面,中美贸易战的火药味突然淡了。但“暂时休战”不等于和平到来,美方那句一切由总统决定的表态里还藏着多少变数?

环球网消息,7月28日至29日,中美经贸团队在斯德哥尔摩完成三个月内第三次高级别磋商。与前两次日内瓦、伦敦会谈相比,这次谈判节奏更快,一天半就出结果了。

节奏这么快,一方面是因为前两次谈判打好了基础,另一方面是中美上轮谈好的休战期要到了。

按照5月日内瓦会谈达成的90天休战协议,原定8月12日到期,若未能续约,美国对华关税将从30%跳涨至64%,中国反制措施也将同步升级。

会谈结束后,中方在发布会上用了三个关键词:坦诚、深入、富有建设性,算是对这次谈判的总体概括。

具体来说这次双方达成两项共识,其一就是继续推动已暂停的美方对等关税24%部分,其二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90天,也就是说中美关税战将继续休战90天。

这个时间点恰好与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日程高度吻合。按照外交界普遍推测,中美元首很可能借APEC峰会之机举行面对面会晤,甚至有消息称特朗普可能提前访华。这也表明,双方都希望为高层对话营造相对缓和的氛围。

不过双方并未当场签署新协议,美方反复强调在特朗普拍板前,这些都不是最终结果,不过贝森特的态度很积极,他承诺向特朗普提交积极报告,这也相当于给市场吃了颗"半成品定心丸"。

但在这次的谈判中依然有三大关键问题没有谈拢:

其一就是能源制裁问题,美方坚持要将"任何国家购买俄伊石油"纳入关税惩罚机制,这种将第三方议题强行植入双边贸易谈判的做法,直接触及中国多元能源战略的底线。

中方代表当场回绝了这一无理要求,强调中国作为主权国家,能源采购纯属内政范畴。

其实美国很早就想这么干了,就在谈判期间,特朗普突然将对俄"最后通牒"从50天压缩到10天,威胁若俄罗斯未能在10日内与乌克兰停火,将对所有购买俄油的国家实施惩罚性关税。

很明显这就是想把中国逼入两难境地,作为俄罗斯原油的最大买家,中国每日进口量超过200万桶,占俄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

而美国试图通过"长臂管辖",在打击俄罗斯经济命脉的同时,迫使中国在能源安全与贸易利益之间做出痛苦抉择。

但特朗普的小算盘还是打错了,中俄近年建立的"无上限"伙伴关系,已在能源领域构建起包括本币结算、管道直供等在内的多重保障机制,特朗普想就此打击中俄关系简直是在做梦。

更关键的是,美国自身也深陷通胀泥潭,若真对中国能源进口加征100%关税,不仅会推高全球油价,更将直接冲击美国消费者的钱包,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制裁,即便美方真的实施了,恐怕也坚持不了多久就会遭到反噬。

其二,美方此次未提TikTok或半导体限制,虽然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已经松绑,但美国又提出了新的苛刻要求,被中方拒绝了,现在双方在技术脱钩问题上的拉锯,仍是未来90天的暗战焦点。

其三是关于协议执行机制5月协议中关于芬太尼管制、农产品采购等条款的落实进度,成为美方质疑重点。

这三点分歧导致双方仅能就"继续谈"达成共识,却无法形成具体路线图。


回头来看,美方在这次谈判中其实一直都在刻意淡化矛盾,贝森特称会谈"非常富有成效",在会谈期间,特朗普政府更是直接拒绝了赖清德“过境”纽约的申请,甚至直接叫停台防务负责人顾立雄的华盛顿行程,又悄悄放行英伟达对华出售AI芯片,并暂停了新增贸易管制措施。

特朗普突然“放软身段”与中方的反制形成了精准呼应。6月伦敦会谈后,美方悄然暂停了新贸易管制,7月稀土管制生效当月,H20芯片立刻放行。这种“疼痛阈值”测试暴露出美国战略的矛盾性:既想遏制中国科技崛起,又无法承受产业链断裂的代价。

说来说去,这次谈判的意义并不是达成了多少共识,而是中美不会继续打下去,起码全球的市场还能保持相对稳定,大家还能有喘息的机会,毕竟谁都不愿意让矛盾继续激化,至于接下来会如何发展,是对抗还是握手言和就看这90天里如何博弈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31

标签:财经   中美   关键   小时   美方   美国   中国   关税   管制   反制   中方   俄罗斯   日内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