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国与巴基斯坦近日于达卡举行两国外交秘书级会谈,两国上一次外交秘书级会谈还是2010年。此次,孟加拉国拟正式向巴基斯坦提出45.2亿美元的财务索赔要求,这笔款项包括1971年前未分裂时期的资产份额,涵盖援助资金、公积金及储蓄票据等。据外交部官员透露,其中一项最重要的索赔涉及1970年博拉飓风后向当时东巴基斯坦提供的2亿美元外援。官员表示,这笔原存于巴基斯坦国家银行达卡分行(现孟加拉国首都)的资金,在孟加拉国独立战争期间被转移至该银行拉合尔(现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旁遮普省省会)分行。
除资产声索外,孟加拉国还敦促巴基斯坦就1971年大屠杀正式道歉。
巴基斯坦与孟加拉国的分裂源于1947年印巴分治。主导印度次大陆的英国殖民者奉行的“分而治之”策略加深了印度教徒与穆斯林的对立,二战结束后,英国因国力衰退加速撤离,印度独立运动内部却因宗教分歧走向分裂。此时的印度教徒与穆斯林已经长期存在社会、经济和文化冲突,穆斯林担心独立后受多数印度教徒压制。领袖穆罕默德·阿里·真纳(后来的巴基斯坦建国领袖)主张印度教徒与穆斯林分属不同民族,需建立独立国家。
穆罕默德·阿里·真纳
这一主张在1946年的“加尔各答大屠杀”中达到顶峰,当时在短短72小时内,宗教仇杀导致超过4000人死亡,暴力浪潮席卷全国,迫使英国接受分治方案。
时英国最后一任印度总督蒙巴顿勋爵提出分治计划,以穆斯林占多数的西北部(今巴基斯坦)和东部(今孟加拉国)组成巴基斯坦,其余地区归属印度。
由于分治方案提出仓促,边界划分直到独立后才公布。约1400万印度教徒、穆斯林和锡克教徒跨越新边界迁移,引发大规模暴力冲突,据估算,至少20万人在迁徙途中死于教派仇杀,超过7万名妇女遭到性暴力。
印巴分治后,巴基斯坦以“穆斯林家园”的名义诞生,却在地理上被分割成东西两块飞地——西巴基斯坦(今巴基斯坦)与东巴基斯坦(今孟加拉国),两地相隔1600公里,印度领土横亘其间。这场人为拼凑的“双翼国家”实验,仅维系了24年便以血腥分裂告终。
分治之初,东巴人口占全国56%,贡献了巴基斯坦70%的出口收入(主要来自黄麻),却在政治与经济上长期遭受西巴压制。中央政府将东巴视作“资源省”,将外汇收入投入西巴工业化建设,东巴人均收入到1960年代仅为西巴的60%。更尖锐的矛盾来自文化认同:东巴民众以孟加拉语为母语,但1952年西巴政府强行规定乌尔都语为唯一国语,引发大规模抗议。警察向达卡大学示威学生开枪的“语言运动”事件,埋下了分离主义的火种。
1970年,巴基斯坦举行首次全国大选,东巴政党“人民联盟”领袖谢赫·穆吉布·拉赫曼提出《六点纲领》,要求区域自治。该党凭借东巴人口优势赢得议会多数席位,却遭到掌权的西巴军政府拒绝。1971年3月,总统叶海亚·汗赴东巴谈判破裂后,发动“探照灯行动”,军队在达卡街头无差别扫射,逮捕并处决数万名知识分子、学生与少数族裔(主要是印度教徒)。这场被后世称为“孟加拉种族灭绝”的镇压,迫使千万难民涌入印度,其中就包括未来的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一家。
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以难民危机为由,于1971年12月3日对巴宣战。印度军队与孟加拉游击队“穆克提巴希尼”东西夹击,两周内击溃巴基斯坦守军。12月16日,驻达卡巴军签署投降书,次日西巴政府停火。这场短促战争造成30万至300万人死亡(多数为东巴平民),超过20万妇女遭系统性性暴力。1972年1月,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谢赫·穆吉布出任首任总理。
这场分裂改写了南亚地缘格局:印度借战争胜利确立区域霸权,孟加拉国在贫困与政变中艰难重建,而失去54%人口,陷入国土缩水、道义破产多重打击的巴基斯坦也始终未就历史罪行正式道歉。
更新时间:2025-04-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