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8个窗口只开2个,“降本增效”不能走进误区

□杨茂英(西南科技大学)

2月18日,西安王女士在秦农银行西安南郊支行办理业务时发视频称,营业厅8个服务窗口仅开放2个(含1个对公窗口),办理效率低引关注。银行回应称,对公窗口空闲时可办理对私业务,且工作人员已全部到岗。21日,陕西银监局工作人员回应称,此类纠纷需要消费者自行投诉,但最终仍需要涉事双方协商处理。涉事银行承诺将在老年客户集中的网点试行“潮汐窗口”,灵活调配人员。(2月21日《中国新闻周刊》)

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各行各业都在提倡降本增效,而降本首当其冲的便是削减人力成本,银行等企业单位也不例外。但大批量压缩人力成本,减少办理窗口,看似是“节能增利”的明智之举,却暴露了其背后管理的“一刀切”以及服务意识的缺失。

商业银行服务窗口,往往是无收费的服务岗位,况且,现在银行大部分业务已经转到线上手机银行App中,所以适当地削减人工成本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无可厚非。但因为线上业务的“欣欣向荣”就忽略线下窗口办理的刚需,可谓得不偿失。一刀切地削减窗口业务,仅保留一个对公窗口和一个对私窗口,平时可能无太大影响,但在业务办理高峰期,如新闻中所提到的3小时内仅办理了6个普通号业务的现象,就会屡见不鲜,服务效能低下。

此外,《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我国60岁老年人智能手机拥有率达76.6%,其中只有34.9%的老年人能够较为独立且熟练地应用智能手机各项功能,老年群体线上办理银行业务的难度较大,所以大部分老年人会选择前往线下办理业务。但业务办理窗口被削减,进入银行便需要在自助服务机上排号取号,甚至是“自助操作”解决需求,否则就需要长时间等待窗口叫号,这无不是公共服务意识缺失的体现。

诚然,大环境下银行“降本增效”的选择是大势所趋,但不能走进误区,不能盲目地削减人工成本和业务窗口而忽略公共服务的本职功能,可谓是本末倒置。银行要将“人的需求”放在首位,真正将便民服务意识融入日常工作中。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6

标签:商业银行   窗口   银行   西安   智能手机   缺失   中国   老年人   误区   老年   业务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