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国际抗衰老与稳态医学大会在深圳举行 共探健康老龄化解决方案

为应对全球老龄化健康需求,推动稳态调控与科学抗衰领域创新发展,2025 国际抗衰老与稳态医学大会于2025年10月17日至18日在深圳成功举办。大会吸引了来自全球11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名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代表及媒体人士参会,诺奖得主与多名院士领衔献策,为全球抗衰老与稳态医学研究注入新动能。

▲ 大会现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理事长、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院长王松灵,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裴钢,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创始会长、终身名誉会长兼监事长刘仁富,中国科学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季维智,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军军医大学国际免疫研究院院长吴玉章,深圳市政协副主席王大平,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生物医学新技术发展部部长代晓龙,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常务副理事长朱怡霖,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副理事长刘星、熊吉莹,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秘书处成员、分支机构负责人,以及来自世界十一个国家和地区、全国的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和新闻媒体代表一千余人参加本次大会。

大会由诺奖得主及多名院士领衔,汇聚了40多位国内外专业权威人士、行业精英以及产业杰出企业家,共同探讨衰老机制、干预策略以及健康老龄化解决方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所(CiRA)所长山中伸弥教授发来贺信及最新研究成果视频;京都府立医科大学校长夜久均教授向大会致贺信,对大会的召开表达了诚挚的祝福。同时,大会分享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斯穆特“抗衰老行业的未来”视频,为大会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此次大会以“稳态调控与科学抗衰:聚焦关键科学问题与前沿技术,促进研究与临床应用创新发展”作为核心议题,其目的在于突破传统医学“重疾病治疗、轻健康维护”的固有模式,构建“以健康为中心”的主动防控全新体系,为全球抗衰老领域的科研突破和产业升级注入新的动能。

▲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松灵致辞。

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松灵在致辞中,将“稳态”定义为“生命健康的基石”。他指出,当前,全球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阿尔茨海默病、心血管疾病等与衰老相关的慢性疾病发病率持续上升,这不仅影响个体生活质量,更给全球医疗体系带来了沉重负担。

而稳态医学的出现,恰好为这一难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办法。它突破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传统思维定式,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到机体与外部环境的交互层面,系统地研究稳态调节的规律,剖析稳态失衡的根源,研发恢复稳态的技术手段,同时融合中西医理论的精髓,为科学抗衰老与疾病预防开辟了全新路径。

王松灵院士强调,本次大会的核心目标,便是推动稳态医学在基础研究、临床转化与产业应用之间实现深度融合,让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守护健康的实际方案,为全球健康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 大会共同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裴钢致辞。

大会共同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裴钢,从“健康理念革新”破题。他指出,老龄化下“衰老”不再是不可逆终点,而是可干预的生物过程;“稳态”是生命系统的动态“生命线”。“抗衰老”与“稳态医学”碰撞催生健康理念变革,即从求“长寿”到求“健康”等转变。他提出五项合作倡议,呼吁全球同仁以深圳为始,重定义“老年生活”,让70岁成新起点,80岁仍活力充沛。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创始会长、终身名誉会长、监事长刘仁富致辞。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创始会长、终身名誉会长、监事长刘仁富在致辞中从行业发展的视角,回顾了促进会的成长历程以及本次大会的特殊意义。他表示,中国抗衰老促进会自成立11年以来,始终秉持“依法办会、科技兴会、产业强会”的初心,已逐步成为行业内交流合作的“桥梁”、科普知识的“窗口”以及展示成果的“舞台”。

刘仁富强调,当前国家大力支持银发经济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培育,为抗衰老事业与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他希望大家凝集共识,汇聚合力,把本次大会办成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高质量的成果展示会、高规格的合作交流会。

▲深圳市政协副主席王大平致辞。

深圳市政协副主席王大平从城市发展剖析深圳与大会主题契合点。深圳以“人民健康”为先,布局大健康产业,有算力资源、探政策突破,将借会完善生态、加强合作,成科研转化高地。

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代晓龙致辞称,博鳌乐城作为国内唯一先行区,其转型目标与稳态医学理念契合,未来将开放资源,探索通道,共建创新策源地。

本次大会在学术领域的亮点,集中体现为“标准化突破”与“理论成果落地”两大方向,为稳态医学领域的规范化发展奠定基础。

开幕式上,“全国科学技术名词——稳态医学”正式发布,这一重磅事件瞬间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这一举措具有深远意义,它意味着此前国际交流中稳态医学领域存在的术语不统一、概念模糊等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稳态医学领域由此迎来了标准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为全球科研人员开展合作研究、进行学术交流提供了统一的“语言体系”。“稳态医学”由王松灵院士率先提出,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稳态医学这一崭新学科。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事务中心副主任张晖致辞。

与此同时,三部聚焦稳态医学与抗衰老领域的著作同步公开推出,成为学术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其中,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王松灵院士主编的《硝酸盐与机体稳定》(英文版),系统地梳理了硝酸盐在维持机体稳态方面的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前景,为国际学术界提供了具有中国视角的研究参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肿瘤综合治疗中心主任李文斌主译的《肿瘤医生说》,从临床实践入手,深入解读了肿瘤防治与机体稳态调节之间的内在关联,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了实用的健康指导;王松灵院士主编的《稳态医学》新书也正式启动编写工作,计划全面构建稳态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以及临床应用框架,以填补该领域系统性著作的空白。

▲《稳态医学》新书正式启动,与会领导、嘉宾共同按下启动柱。

在主旨报告环节,多位院士专家的分享为参会者呈上了一场“学术盛宴”。中国科学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季维智,围绕灵长类动物模型在衰老研究中的应用展开论述,为抗衰老机制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实验视角;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松灵分享了稳态调控技术在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关联方面的研究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军军医大学国际免疫研究院院长吴玉章,深入解读了免疫稳态与衰老干预的最新进展;南方科技大学前沿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朱健康,从表观遗传调控的角度,探讨了延缓衰老的潜在靶点。

面对全球老龄化带来的共同挑战,本次大会积极推动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成为全球抗衰老领域智慧互通、资源共享的重要平台。

大会期间,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行业权威专家、学者、企业家齐聚一堂,通过主题报告、圆桌讨论、海报交流等多种形式,分享各自在抗衰老与稳态医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探讨该领域发展的关键问题与未来方向。更重要的是,由全球科研机构、临床医院、企业共同参与的“稳态医学大系统”在大会期间正式整合搭建,首批成员单位完成了授牌与签约。这一系统的建立,不仅为全球同仁提供了长期合作的平台,更构建了“联合研究、人才互通、成果共享”的长效机制,将推动全球抗衰老与稳态医学领域形成“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新格局,为全球老龄化应对贡献“中国方案”。(彭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0

标签:科技   稳态   深圳   解决方案   医学   健康   国际   院士   中国科学院   大会   中国   全球   促进会   领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