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躺着成千上百个好友,朋友圈里忙着给人刷点不完的赞。
可当你真正想找个人说说话聊聊天的时候;却犹豫起来了,怕突然的冒昧打扰到对方,怕自己的关心显得是微不足道的多此一举,也怕对方在忙。
于是,你默默的把聊天的对话框又给关闭了,心想想着:“算了,等他有空再说吧。”
可这一等,可能就是几个月、甚至几年,或许是一辈子了。
嘿,朋友: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成年人之间的疏远,不像小朋友之间过家家一样的游戏,也往往不是因为争吵,往往大多数是因为沉默。
知乎上有个高赞问题:“为什么现在的人越来越不爱主动联系朋友了?”
其中一个回答一针见血:
“不是不想联系,而是怕自己的热情成了别人的负担。”
我们总以为,真正的朋友即使不联系,感情也不会变。可现实是,再好的关系,也会在长久的沉默中慢慢冷却;就像拍打的篮球,你不使力去拍打,篮球在反复弹跳中,会慢慢失去上一次的高度。
电影《山河故人》里有一句经典台词:
“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
但那些愿意一次次主动联系你的人,其实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你:“我不想让这段关系变淡。”
曾看过一个故事:
一位网友说,他和大学时最好的兄弟毕业后各奔东西。起初,他们还会偶尔约饭、聊天,可后来工作越来越忙,联系渐渐少了。
有一次,他在朋友圈看到兄弟发了张医院的照片,配文:“希望一切顺利。”他本想问问怎么了,可转念一想:“他要是真有事,肯定会主动找我吧?”于是,他默默点了个赞,没再多问。
半年后,他偶然得知,兄弟那段时间做了场手术,差点没挺过来。他懊悔不已,打电话过去道歉,兄弟只是笑笑说:“没事,都过去了。”
可从那以后,他们的关系再也回不到从前。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不打扰”,其实是一种“不珍惜”。
我们总在等对方先开口,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可人生哪有那么多“刚刚好”?有些人,你不主动联系,可能就真的走散了。
看到过一段令人羡慕的友情,而且一直被网友津津乐道,高晓松和朴树的友情。
当年高晓松缺钱,找朴树借15万,朴树只回了两个字:“账号。”后来朴树缺钱,也只给高晓松发了两个字:“还钱。”
真正的朋友,从不会觉得你的联系是“打扰”。
那些总在主动联系你的人,不是因为他们闲,而是因为他们把你放在了心里,所以,哪怕只是简单的问候你好几个字,也可以很真挚。
就像《请回答1988》里的德善爸爸说的:
“缘分不是自动找上门的偶然,而是带着恳切盼望做出的选择。”
李诞在《奇葩说》里说过一段话:
“人生最遗憾的,不是失去了某个人,而是没有好好珍惜那些本可以抓住的温暖。”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可现实是,很多人一转身就是一辈子。所以,别再等“合适的时机”了,趁现在。
想问候朋友的时候,就发一句:“最近好吗?”,看到有趣的东西,也可以分享给他,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在干嘛?”,也想让对方知道:我还惦记着你,关心着你。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每个人都行色匆匆。愿意花时间主动联系你的人,一定是把你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
他们可能不会说漂亮话,但会在你需要时出现
他们可能不会天天黏着你,但会记得你的喜好;
他们可能不会频繁点赞你的朋友圈,但会在你发“累了”的时候,默默发来一句关怀暖心的话语。
这样的人,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珍惜的人。
写在最后
《小王子》里说:
“正是你为玫瑰花费的时间,才让它变得如此珍贵。”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是如此。那些主动联系你的人,不是在消耗你的时间,而是在用他们的方式,为你的人生增添温度。
所以,从今天起,别再让“怕打扰”“被打扰”成为遗憾。架起沟通的桥梁,想联系的人,就去联系;想说的话,就大胆说出口。
因为有些人,一旦错过,或许就真的不会再见了。
《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更新时间:2025-07-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