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仓将军:提前 2 个月安排家人撤离台湾,遗体被人冒死接回大陆

前言

和吴石将军相比,陈宝仓是幸运的。

1950 年,他在台湾是中将职位,属于比较有权力的,所以也能做一些事。

在被抓之前,陈宝仓其实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所以他悄悄办了件“冒险事”,把妻子和孩子送出台湾。

两个月后,他自己倒在刑场上,后来,他的遗体被几个普通学生冒死接回祖国。

这位丢了右眼的“独眼将军”,人生经历也是一段传奇。

“独眼将军”陈宝仓

陈宝仓的右眼,是 1938 年宣城战役丢的。那时候他在前线指挥,日军的航空炸弹突然落在附近,弹片擦过右眼眶,鲜血瞬间糊住了眼睛。

身边的参谋要抬他下去,他却抓着望远镜喊“先把阵地守住”,直到把指挥权交出去,右眼已经彻底看不见了。

后来在后方医院,医生说要摘眼球,他只说了句“摘就摘,少只眼睛照样打鬼子”,从此,他就只剩了一只眼睛。

这不是他第一次在战场上拼命了,之前也同样危险,不过那时候的陈宝仓还能应对。

1937 年淞沪会战,他是昆山城防司令。那时候日军装备比咱们好太多,相比于日军的精良装备,陈宝仓手里的兵大多是临时凑的。

但是陈宝仓也不怕,他靠着工兵出身的本事,在昆山挖了三层战壕,还改了河道当屏障,导致日军猛攻三日,没迈过昆山一步,就是这三天,上海的老百姓和工厂物资才顺利转移。

抗战打了八年,陈宝仓一直表现英勇,只是在这个打仗的过程中,对于国家的未来,陈宝仓的想法慢慢变了。

以前他觉得打仗是为了升职,但是归根到底是什么还没有想得很清楚,直到后来接触了进步思想。

1938 年武汉会战,他认识了我党方面的人,那时候他觉得,只有大家拧成一股绳,才能真的救中国。

1939 年起,他开始偷偷给新四军送弹药,后来调到中越边境,还帮胡志明的队伍培训人。

后来,胡志明在广西被抓,是他联合吴石等人斡旋,才让胡志明在 1943 年放出来。

未来心中的理想,在国军退到台湾后,陈宝仓决定做一个地下工作者,他用着“中将高参”的身份跟过去。

没人知道,他早就通过香港的民革,跟中共华南局接上了头,任务是配合吴石搜集台湾的军事情报。

那时候台湾的特务到处抓人,陈宝仓知道自己处境危险,可他没想过退缩过,只不过,他觉得家人是无辜的,所以琢磨怎么把家人送走。

1950 年 1 月,离他被捕只剩两个月,陈宝仓开始行动。最大的难题是儿子陈君亮,刚到服役年龄,按国军规定,成年男性没官方公务根本不能出境。

他想到了在香港的英商顾伯诚,两人抗战时一起办过军粮运输,关系过硬。他偷偷写了封信,让顾伯诚以“英商洋行商业考察团”的名义,给妻子师文通和孩子办了“家属随行证”。

这种证在当时管用,特务一般不敢查英商的人。

送家人走的那天,陈宝仓没去码头。他怕自己的中将身份引来特务注意,只在远处的电线杆后看着客轮开远。

船开的时候,陈宝仓的妻子师文通看到岸边有个戴眼罩的身影站了很久,她知道那是陈宝仓,更知道这一分别,可能就是永别。

刑场枪声后,忠魂归乡

家人走后,陈宝仓把所有精力放在情报上。

他借着高参的身份,在国防部档案室抄台湾海防部署、驻军分布,每次跟吴石见面,都把情报藏在公文包夹层里。

可没等这些情报送完,1950 年 3 月,蔡孝乾叛变,吴石先被抓了。

陈宝仓知道自己暴露了。当天晚上,他把办公室里的机密文件全烧了,连钢笔里的墨水都倒干净,怕留下半个字。

3 月底的一个早上,他刚出家门,就被几个穿便衣的特务围住。他没反抗,但是也没有给特务透露任何有用的信息。

由于实在问不出什么,1950 年 6 月 10 日,台北马场町刑场,陈宝仓跟吴石、朱枫等人一起被处决。

临刑前,他给好友段翔九写了张绝笔信,只有两句话:“死后即用火葬,请转知家属。”

可当时的环境下,陈宝仓将军的心愿没有办法实现,他家人都在海外,骨灰怎么领走呢?

师文通在香港得知消息,急得睡不着,只能拜托亲朋好友,可是亲朋好友也不敢露面,最后,在台湾的两个学生于心不忍,决定帮忙。

这两个都是台湾大学的学生,以前听过陈宝仓讲抗日故事。两人趁着夜色摸到火葬场,找到火化工。

刘师傅早听说过陈宝仓的事,知道他是抗日英雄,不忍心看他的骨灰没人管。他趁着夜班没人,从骨灰堆里找出陈宝仓的骨灰,装在一个陶瓷罐里。

可是骨灰领出来了,怎么送到香港呢?当时的香港进入需要证件,还需要有人带,这是一个难题。

就在这时候,陈宝仓女儿的同学殷晓霞站了出来,这个姑娘才 19 岁,但是一点也不怕。

1950 年 7 月,她把骨灰罐绑在腰上,外面套着裙子,登上了去香港的轮渡。

可到了香港关口,她才发现入港证忘在台湾宿舍了,如果没有证件,港英政府的警察要把她遣返。

而一旦回去,骨灰就没了,殷晓霞情急之下跑到海边,跳进海里,凭着小时候学的游泳本事,游到了香港岸边。

当师文通接过骨灰罐时,罐子还是湿的,但是师文通感动不已,她的丈夫陈宝仓将军,终于和家人团聚了。

1951 年,师文通带着骨灰回到大陆;1952 年,新中国给陈宝仓发了烈属证,上面有毛主席的亲笔签字,证现在保存在中国革命博物馆里。

后来师文通资助当时帮忙的学生去美国留学,可殷晓霞,那个跳海送骨灰的姑娘,从香港去上海上大学后,就没了消息,成了师文通后半生一直牵挂的事。

一位将军忠魂归乡,是无数人的接力,这些普通人的热血,让陈宝仓精神没有停在刑场的枪声里,反而像一束光,照亮了那段黑暗的岁月。

他们带来的不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信念,不管在多危险的时刻,总有人为了正义、为了家国,愿意挺身而出。

参考资料:

“这是一部知道结局,但仍要追下去的剧”

2025-10-15 20:34·央视新闻

隐蔽战线四烈士在台牺牲75周年纪念活动在京举行

2025-06-10 20:13·中国日报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2

标签:历史   台湾   遗体   将军   家人   骨灰   香港   特务   刑场   日军   昆山   右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