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明主动给中国打来电话,可为何荷方还是不打算认错?如果中荷之间爆发贸易战,最大输家为什么一定是荷兰?
在中荷关系因安世半导体而变得敏感之际,荷兰经济大臣主动给中国打来电话,本以为安世的问题将在高层沟通下得到解决,但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为什么?荷兰虽然在通话中表示“希望寻找对各方都有利的方案”,却对他们强行接管中国企业在荷兰子公司治理权这件事,既不认错,也不提归还。这哪里有丝毫解决问题的诚意?分明是死不悔改。结果可想而知,这通电话,双方没谈拢。

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其实很清楚。咱们中国的闻泰科技,几年前正正规规地出资,收购了荷兰的安世半导体。这些年来,正是在中国市场和资金的支持下,安世半导体才不断发展壮大,也给荷兰交了不少税。可令人没想到的是,今年9月底,美国刚出台一项针对中资企业子公司的新规,荷兰第二天就紧随其后,直接冻结了安世半导体的全球资产,并将闻泰科技的股份几乎全部移交给第三方管理,只象征性地留下1股;还罢免了中方任命的首席执行官,使得中方管理层连公司系统都无法登录,员工工资也被停发,这已经不是正常的商业管制,而是公开的硬抢。
事情发生之后,荷兰经济大臣主动打来电话,只是反复强调要“寻找对各方有利的方案”。这是什么意思?摆明了就是要拿抢过来的安世半导体当筹码,迫使咱们让步。但中方的立场非常明确:中方重视中荷合作,荷方必须纠正错误行为,尽快将企业管理权依法依规归还中方。可荷兰方面不仅没有听进去,反而变本加厉。安世中国区的运营系统至今仍处于瘫痪状态,员工讨薪无门,其他中国企业想与其开展正常业务,也面临一定困难。这一系列行为,更让人怀疑荷方这通电话的诚意。

其实,荷兰在对待中国关切的问题上如此胡来,并非没有“前科”。四十多年前,荷兰政府不顾中方严正反对,执意向中国台湾地区出售潜艇,导致中荷外交关系被中方降级,多年之后才逐步恢复。现在,荷兰似乎又忘记了历史的教训,再次跟随外部势力,不惜违背基本的商业契约精神。
但荷兰或许没有意识到,今天的中国已拥有强有力的反制手段。一方面,是安世半导体绝大多数的产能和业务在中国,中方针对安世中国子公司实施的出口管制,直接影响了它全球供货能力。拿不到安世的芯片,谁遭殃?欧洲车企。安世供应着欧洲汽车产业近3成的芯片需求,要是欧洲拿不到安世的芯片,那至少部分生产线要出现短期停摆;另一方面,中国还有稀土牌。汽车的电驱、传感器等核心部件的生产都要用到稀土,而全球范围内只有中国一家有能力供应整个欧洲汽车行业的稀土需求。所以如果中国决定对欧洲打稀土牌,那欧洲汽车行业的天恐怕就要塌了。正如丰田高管所说,“中方在60天内就能让整个汽车产业停摆”。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因为现在欧洲车企的稀土库存最多只能维持60天左右,一旦稀土供应受阻,叠加芯片短缺,欧洲汽车产业将面临停产危机。

而荷兰自身,也不可能从这场风波中获益。它强行接管安世,意味着失去中国市场的订单与投资。同时,由于无法正常供货,安世还将面临欧洲车企的巨额索赔。更重要的是,荷兰的国家信誉受损,未来还有多少中国企业敢去投资?总的来说,荷兰目前的态度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未来60天十分关键,欧洲汽车产能是否会陷入停滞?荷兰将付出多大代价?输家到底是谁?答案很快就会揭晓。
更新时间:2025-10-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