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烽火往昔,承精神续华章

历史的长河奔涌不息,但有些记忆永远镌刻在民族的血脉之中。每当翻阅抗战历史相关书籍,或是聆听那激昂的抗战歌曲,内心深处对抗战岁月的敬意便如潮水般翻涌,而这份敬意,也如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我引向那些真实而鲜活的抗战记忆。八十年前,中华大地硝烟弥漫,山河破碎,但亿万同胞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用不屈的脊梁撑起民族的尊严。

抗战的烽火,曾在中华大地上熊熊燃烧。从东北的白山黑水,到西南的崇山峻岭;从华北的广袤平原,到华南的沿海边疆,每一寸土地都见证了中华儿女的英勇抗争。这份记忆,如长白山上的松柏,永远扎根在华夏儿女的心间。

我的家乡吉林,在那段黑暗的岁月里,率先遭受了日军的铁蹄践踏。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地沦陷,吉林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然而,他们没有屈服,无数的抗日义勇军、抗联战士在冰天雪地中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杨靖宇将军,这位东北抗联的杰出领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当敌人剖开他的遗体时,发现他的胃里竟全是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这种坚韧不拔、视死如归的精神,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历史的长河中。

而在祖国的西南,成都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同样留下了抗战的深刻印记。作为大后方的重要城市,成都承担着支援前线、保存文化火种的重任。无数的工厂内迁至此,工人们日夜劳作,为前线生产武器装备;学校西迁,师生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教学,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人才。川军出川抗日,那一句“川军出川,誓不还乡”的豪言壮语,至今仍回荡在历史的天空。他们穿着简陋的草鞋,背着简陋的武器,毅然决然地奔赴抗日前线,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

在这片热土上,川军将领李家钰用生命诠释了“铁血忠魂”。豫湘桂战役中,日军大举进攻洛阳,第一战区司令蒋鼎文弃守撤退,中国军队危在旦夕。李家钰主动请缨,率部殿后阻击日军。面对装备精良的敌人,他亲临前线指挥,以简陋装备死守阵地,最终在掩护友军转移时不幸中弹牺牲,践行了“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的誓言。这位川军将领的忠勇,至今仍在巴蜀大地传颂。

先辈们用生命诠释了抗战精神的深刻内涵,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学子,身处曾经留下抗战深刻印记的成都,我也时刻感受着这种精神的召唤,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学习充满挑战,每当面对复杂的地质数据时,脑海中总会浮现抗战将士在枪林弹雨中抢修战壕的身影。他们用简陋的工具构筑防线,而我们用知识为新时代筑梦,这份精神,跨越时空,一脉相承。

志愿活动更让我触摸到民族脊梁的温暖。在盲协家教的活动中,我成为一名志愿者,定期为视障家庭的孩子辅导功课。记得第一次走进小江(化名)的家时,他因看不见而显得格外谨慎。我尝试与他一起触摸盲文课本,用声音描绘数学公式的形状,教他用手指在橡皮泥上“写”汉字。当他终于独立解出一道应用题时,那份惊喜让我深刻体会到:知识的光芒,即便在黑暗中也能照亮心灵。这种经历让我想起抗战时期,在防空洞里坚持读书的少年——他们用知识抵御绝望,而我们如今用陪伴传递希望。

我参与的“善行100”街头劝募活动,为山区小朋友筹集善款。寒风凛冽的冬日,我与伙伴们在街上向路人讲述山区孩子寒冬中缺衣少书的困境。一位年轻母亲带着女儿停下,女儿将零花钱郑重放入箱内,用稚嫩的声音传递着最温暖的希望,“这是我攒的压岁钱,希望哥哥姐姐能穿上暖和的棉袄。”这些温暖的瞬间让我明白,先辈们用生命守护的家园,如今正由无数平凡人的善意续写着。

这些志愿活动看似平凡,实则是抗战精神的当代回响。辅导盲童时,他们指尖的坚韧让我更坚定用专业回馈社会的决心;劝募筹款时,路人的善意让我明白:先辈以血肉捍卫山河,我们则以点滴善意续写温暖。每一次伸出援手,都是将历史的火炬传递向更明亮的未来。

历史的烽烟已散,记忆的烙印却愈发清晰。铭记历史,并非沉溺于伤痛,而是让和平的钟声永远回荡。漫步校园梧桐树下时,我们享受着科技与文化的繁荣,更应铭记:这安宁岁月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珍惜和平,便要为之努力:在国际合作中展现大国胸怀,在科技创新中捍卫尊严,在文化交流中传递中国声音。抗战精神早已超越历史范畴,化作戍边战士风雪中的坚守、科研人员的彻夜攻坚、平凡人的默默奉献。

当“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呼声回荡世界,当“开创未来”的誓言在新时代奏响,我们深知:传承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涅槃重生。正如黄河之水,既有“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迈,亦有滋养两岸的温柔——我们以和平之犁耕耘希望,以发展之舟驶向未来,但永远铭记:那曾支撑我们穿越黑暗的民族脊梁,始终在血脉中挺立。

站在历史的坐标上回望,我们看见:每一寸曾被战火灼伤的土地,如今都绽放着繁荣之花;每一滴曾洒落的热血,都化作滋养未来的甘霖。80周年,不仅是纪念,更是誓言——我们愿以青春续写英雄的史诗,以奋斗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以赤诚之心铸就民族复兴的新的脊梁。因为,唯有铭记过往的烽火,方能照亮前方的长路;唯有传承不朽的精神,才能让民族的脊梁永远屹立于世界东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9

标签:历史   华章   往昔   烽火   精神   川军   脊梁   民族   铭记   简陋   和平   先辈   前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