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共首位殉国的政治局常委,与毛主席是同乡,儿子是国之栋梁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避寒

编辑|避寒

1928年4月21日,上海龙华刑场,一个26岁的湖南青年走向生命终点。他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也是这个职位上第一个倒下的人。

很多人不知道,他和毛泽东是湖南湘潭老乡,更不知道他留下的独子,后来成了新中国水电事业的开拓者,这个人叫罗亦农。

从报馆校对工到旅俄支部书记

1919年6月,上海法租界马斯南路吴兴里,一家小报馆的昏暗油灯下,17岁的罗亦农正在校对版面

他原本在湘潭老家有个现成的富二代身份。父亲罗子厚开碓行、做米生意,还管着几处公堂。家里不缺钱,缺的是罗亦农这种"不听话"的儿子。

14岁那年,他考进美国人办的益智学校,教会要求学生做礼拜、听神学课。罗亦农不干,1917年,他直接退学,父亲气得够呛,赶紧给他娶了媳妇,想用婚姻拴住这个叛逆的儿子。

婚后4个月,罗亦农在一个夜晚悄悄离家,目的地上海。

到上海后,他先进了一所中学。父亲不肯寄钱,他只好去报馆当校对工,工资不高,管吃管住,更重要的是能看书。

报馆里堆着各种书刊,罗亦农翻到《新青年》,一页页读下去,像是找到了出口,陈独秀的文章让他热血沸腾。他打听到陈独秀住在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几次登门拜访。

陈独秀见这个湘潭青年求知欲强,介绍他参加工读互助团。1920年,罗亦农进入"外国语学社"学俄语,这个学社是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办的,专门培养赴苏留学生。

同年8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罗亦农和刘少奇一起入团

1921年5月,机会来了,上海共产党组织要选派一批青年去莫斯科学习,罗亦农入选。

临行前,他回湘潭探亲,对家人说:"世界要变,我要到俄国去找一条出路。"

这批青年化装成裁缝、理发匠,乘日本邮轮到长崎,转海参崴,越过伊曼河,辗转两个多月,终于抵达莫斯科。

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的生活条件很苦,白天上课,晚上要冒着严寒到街上站岗,星期天还得去做工,有些人动摇了,想退学。

罗亦农不一样,他到处做同学们的思想工作,鼓励大家坚持。他热情、活泼,很快赢得信任,中国班学员推举他当负责人

1921年冬天,罗亦农由团员转为党员,他还是刘少奇入党的介绍人之一。后来,中国班的党团员组织旅俄支部,罗亦农被选为支部书记

从湘潭富家子弟,到上海校对工,再到旅俄支部书记,这个过程用了两年

上海滩上的三次起义

1925年1月,陈独秀给旅莫支部写信国内形势发展太快,急需能独当一面的同志回来,罗亦农名列其中

3月12日,他从莫斯科动身,4月中旬到上海。

党中央让他去广州,主持粤区党校工作,这一去,罗亦农成了党中央委派筹办党校的第一人。广州只待了不到5个月,革命形势变化太快,党校筹建计划搁置了。

1925年12月,罗亦农调任中共上海区执委会书记

上海是远东第一大都市,也是帝国主义势力盘踞的老巢,罗亦农到任后,上海先后举行了200多次不同形式的工人罢工

1926年10月,上海工人第一次武装起义,失败了。

1927年2月,第二次起义,又失败了。

罗亦农没有气馁,他和周恩来、赵世炎等人研究第三次起义方案,这一次,要动真格的。

1927年3月21日中午12点,黄浦江上轮船汽笛齐鸣,各工厂汽笛跟着响起,这是起义信号。

80万工人开始总罢工,电车停驶,轮船抛锚,商店关门,学校罢课,下午1点,罢工转为武装起义。

工人纠察队向反动军阀的各个据点发起进攻,罗亦农协助总指挥周恩来部署,亲自到一线指挥。

战斗打了30个小时。3月22日下午6点,闸北火车站据点被攻克,除租界以外的上海市区,全部被工人武装占领。

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了

一年多以后,周恩来在党的六大上说:"罗亦农真是上海暴动的创造者。"

这句话分量很重,周恩来不是随便夸人的人。

26岁政治局常委的最后121天

上海工人起义胜利后,蒋介石翻脸了。

1927年4月12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笼罩上海

罗亦农被调离上海,到武汉参加党的五大,他当选中央委员

5月到9月,他先后担任江西省委书记、湖北省委书记。8月,八七会议在武汉召开,罗亦农被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

11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罗亦农当选为政治局常委。26岁的政治局常委,这在党史上极为罕见。

他同时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中央长江局书记。负责湖北、湖南、江西、四川、安徽、陕西等省的革命工作。

这时候的罗亦农,已经是国民党的头号通缉犯,租界到处都是特务、暗探、巡捕在找他

他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为了筹备党的六大,他冒着极大危险到湖南、湖北实地调查,回上海听取各地同志汇报,掌握第一手资料,他还和瞿秋白一起拟写提交六大的《党纲草案》

1928年4月15日上午,罗亦农来到英租界戈登路望志里的一个地点,准备和山东来的同志谈工作。

这个地点是中共地下党员何家兴、贺治华夫妇的家。贺治华已经叛变,暗中给国民党特务提供情报,换钱维持高消费生活。

她听说罗亦农要来会面,觉得发财机会到了,偷偷跑去巡捕房告密。

上午,罗亦农和山东省委书记吴鬃被抓,前来赴约的邓小平因为提前离开,躲过一劫。

邓小平马上报告周恩来,周恩来紧急召集特科的陈赓等人开会,商量营救方案,来不及了。

4月18日,罗亦农被引渡给淞沪警备司令部

监狱里,他写下绝命诗:

"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残躯何足惜,大敌正当前。"

1928年4月21日,上海龙华,罗亦农从容就义,年仅26岁

从当选政治局常委到牺牲,只有121天

独子罗西北的另一条路

1926年12月10日,罗西北在上海出生,这是罗亦农唯一的孩子。

孩子刚出生不久,母亲诸有能就被党组织安排去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罗西北留给外婆马淑平照顾。

1928年初,外婆接到第一个噩耗,女儿诸有能在莫斯科掉进河里,牺牲了

不久,第二个噩耗传来,罗亦农在上海被杀害

一岁多的罗西北成了烈士遗孤,外婆马淑平带着他离开上海,回四川老家避难。

1938年3月,周恩来托人在四川找到罗西北,把他送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12岁的罗西北见到了周恩来。

周恩来亲自为他写了去延安的介绍信

在延安,罗西北上了鲁迅小学、边区中学,后来进入自然科学院学习,他开始知道父亲做了什么,为什么会牺牲

1941年初,党中央把罗西北和其他烈士遗孤送到苏联,进入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学习。

同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

儿童院的生活急转直下,物资短缺,学生们要自谋生路。罗西北对无线电特别有兴趣,学会了修理收音机。

战争期间,他挨家挨户送前线战士的阵亡通知书,有些家属接到通知书就放声痛哭,年少的罗西北吓得撒腿就跑。

他记不清送过多少封这样的通知书,有些通知书无法交到家属手中,因为他们也在战争中牺牲了

为了填饱肚子,罗西北摆摊修电器、卖血。最艰难的时候,他把出国前买的皮夹克拿去换了一大袋土豆。

1944年8月,儿童院新院长让大孩子们自谋生路。罗西北被赶出儿童院,他和两个外国学员合租了一间不到7平米的小木屋。

为了吃饭、上学、居住,罗西北加入了苏联籍。这个决定在若干年后给他带来麻烦,现在顾不了那么多。

战争结束后,苏联国家安全部一位将军找到罗西北,问他愿不愿意为解放东北参加谍报工作。

听说是打日本鬼子,罗西北立刻答应了

他在赤塔接受无线电发报培训,不到一个月就达到发报员水平。1945年10月,罗西北经满洲里到齐齐哈尔,带着苏联谍报员身份,和当地国民党收编的土匪武装斗争,把情报发回中共方面

1945年,他回国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1948年,党中央选派21名学生留学苏联,罗西北是其中之一

他进入莫斯科动力学院,学了五年

1953年底,罗西北学成归国,这时候,距离他和外婆分别已经过去15年。

1954年,罗西北在北京大学校园里遇到了赵仕杰,次年底,两人结婚。

1958年,罗西北随周恩来考察三峡。周恩来问起他外婆的情况,嘱咐他:"你要孝顺啊,老人一生不容易。"

罗西北没有辜负周总理的嘱托,一直尽心照顾外婆,直到老人去世

此后几十年,罗西北扎根水电系统。他先后参加刘家峡、龙羊峡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

他担任过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院长兼党组书记、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副董事长。90年代,他担任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高级顾问、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管理局技术委员会顾问。

罗西北是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2005年11月17日,罗西北去世,享年79岁

父亲罗亦农活了26年,儿子罗西北活了79年。一个在革命年代为理想献身,一个在建设时期为国家奉献。

这就是罗亦农留给这个国家的遗产

参考资料:

湖南政研网《罗亦农:中共最早牺牲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建党百年湖南百人)

共产党员网《新中国英雄模范人物:罗亦农》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英雄烈士谱】罗亦农:最英勇的战士》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1

标签:历史   栋梁   首位   同乡   中共   儿子   周恩来   上海   莫斯科   湘潭   苏联   湖南   党中央   外婆   租界   省委书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