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终究是一场父母和子女各自完成自我分化的过程,把“我”的想法和孩子的分开,尊重孩子的独立性。
一大早,我妈刚起床,就迫不及待地和我说:我昨天晚上看了一个视频,专家说了小孩子要早睡觉,这样对头脑发育有好处,老二睡得太晚了,你以后每天让老二早睡半个小时。
我突然就被这句话点燃,爆了起来。妈妈的话,对我来说就像一个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可是这个早睡半个小时这个任务,我无法完成。在妈妈下达了这个命令的同时,我的脑袋里面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去达到她的目标了。在那几秒钟,我脑袋里面已经过了一遍可以调整的可能性,发现现在已经是我最优的状态了。
我说我做不到,妈妈来了一句:“成绩差一点又有什么关系的,你这样弄成绩就好了?你给他早睡半个小时,怎么就做不到啊?”语气中充满了质疑和指责。
晚自习一直是我辅导儿子学习,他对自己有完成作业的要求。儿子不是那种灵光的孩子,背书要背很久,要重复多次,达到的效果还不是很好。每天晚上10:00睡觉,是儿子自己安排的,也是我全力配合的结果。
听完妈妈的话,我内心有一种无力感,我没有办法达到妈妈的期待。小时候的那种相似的感受重现:如果我不能满足妈妈的期待,妈妈会反复叨唠,软磨硬泡,时不时地翻出来说,直到我妥协,把我打趴下,她才作罢。
妈妈看到这个关于早睡的视频,引发了她自己的焦虑,然后一起床就把这个焦虑的情绪迫不及待地、毫不过滤地抛给我。如果我接下来了,就成了我的事情,焦虑就转到我身上了,我就要尽力去完成这个任务。妈妈就轻松了,她只需要盯进度就好。
我对妈妈说:您动动嘴巴下命令,别人就一定要做到,我从小到大您都这样。她马上说:“我从小是打你了,还是骂你了,还是虐待你了,你就这样恨我啊。以后我都不管你了好吧,你看我再管你一句呢。”妈妈在我小时候就这样,发狠说不管我,接下来的几天,她就会冷暴力我;然后我要慢慢地开始讨好她,才能打破这个局面。小时候的我在这样的时刻,内心是慌张的,好怕妈妈不爱我,不管我啊。我这样让妈妈不高兴,一定是我的错。
我习惯以妈妈的感受为中心,做符合她心愿的事情,来缓解她的焦虑。让妈妈开心,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刻进了我的DNA。妈妈不开心,我不敢开心,如果我开心了,我会有罪恶感。然而妈妈的期待我无法完成,我就会有愧疚感和无力感。我觉察了自己的感受:无力感和不被看见的委屈。自己曾经奋力地去表达反抗,但是妈妈却总有千万个理由压下来。
现在的我,已经不是曾经那个要抬头小心翼翼观察妈妈脸色的小女孩了。我深呼吸,觉察了感受,放缓了语速,用柔和的语调对妈妈说:妈妈,您刚说的早睡半个小时我现在做不到,但是您的建议我会思考。您刚才说不管我,让我感觉到了您在威胁恐吓我。但是您说的是对的,不要管我,是因为我有我的边界。我和老二自己会调整状态,我的事情我自己安排计划,并且负责后果。
这时,我爸爸在边上对着我妈妈说:我早就和你说过了,你自己直接管,可以按照自己的做法来;但是别人在做的时候,就不要指手画脚的,你咋就管不住自己呢。我爸爸接着对我说:你妈妈说了,你就嗯嗯嗯就完事了。
是啊,不接不就行了嘛?她把情绪扔过来的时候,我不去接,不是顺从,也不是反抗,反抗也是在被我妈妈的情绪操控着。如果有力量的话,再安抚安抚我妈妈的情绪。
女主人的心情决定全家的运势,这句话的含金量持续在上升,加油做好那个稳定的“定海神针”。
作者简介:
蒋凡 | 渡过倾听者 0708
渡过学会爱孩子3群管理员,两个孩子的妈妈。先后完成渡过厌学复学基础课、渡过陪伴者系列课程。陪伴女儿成功走出情绪困境,现已正常上学3年。
渡过学会爱孩子团队简介:在学习和成长中,走近孩子的内心,接纳、包容、信任孩子,让孩子在被父母的看见中得到疗愈,产生爱的连接,陪伴孩子逐渐走向康复。
这里有陪伴,对孩子的爱让我们理解彼此,互帮互助;这里有支持,“苍鹭信箱”倾听你的困惑,陪伴者、志愿者为你答疑解惑;这里有看见,“爱的微语”收集群内金句制作成海报,每一个人的发言都可能被珍藏。
这里,我们一路相伴,在学习和成长中,走进孩子的内心,产生爱的连接,陪伴孩子逐渐走向康复!
更新时间:2025-08-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