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加盟展会刚刚在广州落下帷幕,现场的热闹背后却折射出市场正在悄悄变天。近日,现场聚集的品牌方和加盟商,早已不满足于以往那种凭感觉参与,他们全都盯紧了回本周期、各类成本、还是外卖上的实际订单量,变得格外务实。
往年,茶饮和咖啡品牌总能占不少风头,一排摊位都是熟面孔。这回,几乎可以用“冷清”来形容,店家数量锐减,原本想入行的投资者发现,开店包赚的局面已经不见了踪影。
一边是市场上的茶饮品牌你追我赶,加盟店扎堆明争暗斗,门店太密,价格一路卷到头,顾客的消费习惯却悄然转变。
现在回头看看,那些靠跑马圈地快扩张的大品牌,也开始踩刹车,部分品牌提高保护距离,有的甚至暂停扩张,大家都明白了,活着比什么都重要。于是,不少加盟商撑不下去了,合约到期干脆撤场,这一波,热浪熄火是实实在在摆在眼前。
而在小吃快餐摊位,人气却始终火热。饺子、饭类、牛杂、炸串,无论口味还是定位都切中日常消费的需求。投资门槛对普通人来说不高,操作又不复杂,不用太多花哨的手段,就能吸引稳定顾客。
这类项目单店投资多在 20-35 万元区间,回本预期集中在 12-18 个月,这样的项目比那些高风险风口更让人踏实。很多跨行来的投资者原本搞建材、开装修公司,也都奔着这一块扎堆。
大家普遍心态从“赌风口”变成了“细算账”。有人说,哪怕是小项目,分散开来风险小,总比一头扎进大品牌,赔了投资又耗时间强。
现场还有新热门自助烤肉这种新派业态,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关注。看上去热闹的背后其实是小心翼翼算账毛利润空间有限,餐厅损耗高,人工也少不了,租金压力哪怕小一点点失衡,净利润就容易被吃光。现下,哪怕能把顾客排到门外,也还得盯紧各项成本。
品牌光环神话在慢慢消退,这在展会上格外明显。过去大家觉得只要加盟大品牌,抬头挂块招牌就有生意,上线有流量,转身就能赚钱。
但这些头部品牌动辄高配方案让开店成本暴涨,装修、设备啥都必须总部授权,很多人加盟之后才发现,等到收回成本的那天,市场热度都变淡了。
多尝试经营轻模式的小项目,更能适应现在说变就变的环境。投资人精打细算,品牌商也知趣地开始放“利旧”政策,用旧设备、自己找装修队,大幅压缩开店成本,使大家更容易迈出第一步。
加上加盟费也出现降低甚至延后的新玩法,无论是甜品还是快餐,目的都是让更多人敢投,模式轻运营稳,将风险降到最低。
各地的小吃饮食习惯不一样,有人靠分散开店抗风险,也有人根据本地行情灵活微调策略。这也让新进入门的投资者学着不盲目跟风,而是立足自己熟悉的地区,稳扎稳打。
通篇看下来,这场展会敲响了实用主义的钟声。投资者不再一股脑“冲鸭”,而是懂得深思熟虑,品牌方跟着一起把门槛降下来,大家都明白:做就是要有细水长流的准备,不再简单追求规模扩张。
如今的餐饮创业,拼的就是单店能否过得去,这个现实没有更直白的答案了。
更新时间:2025-09-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