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田径大奖赛嘉兴站女子100米栏项目迎来激烈角逐,作为中国田径新星,21岁的夏思凝在预赛中跑出13秒75的个人赛季最佳成绩,强势晋级决赛。
然而,赛后采访中她透露:“脚部疑似骨裂,自己还没有把握好那个度和对训练的把握;只要挺过去的话就好了,多给自己点时间吧!”
这一消息令无数观众揪心,更令人动容的是,4月30日决赛前,夏思凝因伤势加剧被迫退赛,她强忍泪水向观众席深深鞠躬致歉,现场掌声与叹息声交织。
这位曾以“跨栏女神”形象走红的运动员,此刻的脆弱与坚强形成强烈反差,吸引来很多粉丝的关注。
从她赛后自述的“两只脚都不认识我了”到“从中学业余转专业需要过程”,我们看到了年轻运动员的成长阵痛,属实不容易。
夏思凝的爆发力与跨栏技术堪称国内顶尖,但“半路出家”的标签始终如影随形,她坦言从中学业余训练转向职业体系后,对高强度训练的“度”把握不足。业余时期依赖天赋的“野蛮生长”,在职业赛道上却成了隐患——身体尚未适应科学化、高负荷的训练模式,伤病便如定时炸弹般爆发。
一方面,教练团队是否为她制定了循序渐进的康复计划?从“疑似骨裂”到强行参赛,医疗团队是否及时干预?另一方面,赛程密集程度是否合理?全国大奖赛作为重要积分赛,运动员为保住参赛资格不得不带伤上阵,这种“以赛代练”的模式无异于饮鸩止渴。更令人深思的是,当流量与成绩挂钩,年轻选手是否被迫陷入“伤病-参赛-加重伤病”的恶性循环?
别让天赋成为牺牲品,夏思凝的眼泪,不该只是热搜上的谈资。她的遭遇或许是众多运动员的缩影,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下,个体的伤痛常被集体荣誉掩盖。我们赞美她鞠躬致歉的担当,更应追问为何总要让运动员用职业生涯为体制漏洞买单?职业体育需要温度——科学训练体系、完善医疗保障、人性化赛程安排,缺一不可。
夏思凝说“只要挺过去就好了”,但挺过去的代价,不该是拿运动员的未来赌明天。
13秒75的赛道上,夏思凝退赛时的鞠躬,却让她更像一个真实的“人”。愿这次伤病成为转折点,让中国田径学会在追求成绩的同时,守护好每一颗追梦的心。
观众期待的不仅是冠军,更是一个健康、完整的夏思凝。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