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0年囤金,如今一夜归零!黄金暴涨背后,最大的受害者是谁?

暴涨行情的背面是信任彻底崩塌的开始。这一次被黄金狠狠绊倒的,是一群“交了钱、签了合同,却连颗金子都没摸着”的普通人。

他们不是赌徒,甚至在别人眼里是最稳妥的一拨人。

就在黄金噌噌往上涨、门店生意火到排队的时候,北京一家“中国黄金”门店悄悄关门,带走了高达72.8公斤、总价超过一千万元的金子。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这是一个藏在金价热浪之下的隐秘陷阱,是一场打着“国家品牌”旗号的集合式收割。

65岁的徐楚芳突然接到双井店店长电话:“中国黄金出事了,经理跑路了,你赶紧报警。”她十几年来一共在这家店存了10公斤黄金,差不多砸下了家里90%的资产

她赶到现场,店铺早早人去楼空,反应过来的还有几十位“顾客”,每个人手上都攥着一张“中国黄金”的“托管保证单”,一脸懵。

他们不是被骗一次,是连续被忽悠了十年

这家双井店一开始确实是中国黄金直营店。这就给了很多顾客一种强势信任感:“有国家队做背书,怎么可能出事?”

“黄金托管”的话术设计得极其诱人,每克手续费打四到六折,每存50克还送1.25克金子。听起来像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要享受这待遇,有一个前提条件─。客户看不到实物黄金,只能拿一张写着“保证储存”的纸质合同。一年到期再自己来取或者续存。

家在北京的徐楚芳夫妇、李一鸿,还有60多岁的周大爷,都在这样的逻辑下一年接一年存金。最长的一个客户整整续存了11年,从未见过自己的金条一面。

为啥很多人选择在金店长期存金,而不是银行。

银行手续费高、不打折、不送金子,关键还“不给面子”,不如光鲜亮丽、服务态度爆棚的“中国黄金”店来得“体贴”。更重要的“它带着‘中国’两个字”!

这个“中国黄金”店,真的是“中国黄金”吗?

案发后,几十名存金顾客纷纷去报警、找媒体、上门维权,才发现这家“中国黄金北京双井店”,早就从直营变为加盟,运营主体两度变更。从“北京金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变成如今已跑路的“三鼎原商贸有限公司”。

挂着中国黄金的牌子,干的却是加盟商的私营生意。品牌方早撇得一干二净,法务部仅表示从来没授权过门店开展“黄金托管”业务。

你以为你是存在“国家金库”里的金子,其实不过是寄放在街边金店老板的私人口袋里。

甚至连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都非常清楚,只有银行有资格提供黄金积存与资产管理业务。金店连门都没有资格进。

全链合谋,信任崩塌。这不是一个人跑路的单点故障,是多年积累下的“信任殖民地”被击穿。

黄金本是“最安全的资产”,现在却成了“不见实物”的金融黑匣子,连带着品牌、门店、程序,全部反卷进信任危机。

正规品牌难掩体制松弛。一个“中国黄金”的门店能搞出托管骗局11年,监管哪里去了。品牌授权到底有没有底线。一纸“加盟”协议,难道就是品牌方与消费者之间的“免责文书”。

加盟乱象不是个例。河南焦作、杭州延安路、温县天宇城的多家中国黄金店都有类似事件发生,把消费者买的金子拖着不还、甚至拒绝认账。连销售员都换了名字,顾客拿着合同都“找不到责任人”。

“国家队”的金色光环,正在反噬普通人。

并不是所有“打着中国招牌”的企业,都值得你无条件信任。平台、品牌、门头,都是光鲜外衣。最可靠的永远是你对风险的认知深度。如果你连黄金实物都没见过,那几克金子到底存在哪了,谁都不知道。

法务甩锅是套路,舆情发酵才是关键。当下数十名投资人已经报案,主要涉案人也已自首,品牌方虽然试图抽身,但民事责任极难全脱。“合法持证”的托管凭证中印有“中国黄金集团营销有限公司”的公章,这是绕不过的关键证据。

一旦确立“实质控制”关系,品牌方或难免责。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明明托管业务在其公众号宣传多年,纸质合同也盖自家章,为何事发后全然失忆。

后续将催生黄金监管风暴。如果金价继续攀升,黑金店暴雷的风险还不止这一颗。“黄金监管沙盒”、“黄金托管备案”的相关法规或将重启。

黄金暴涨的年代,不仅是财富快速重分配的窗口,也是骗局借光行骗的天堂。

别老拿“国家招牌”当防骗护身符。真想投资黄金,有正规渠道、有合格执照、有透明机制。

如果连实物都没见,连门店性质都没分清,那你投资的或许根本不是黄金,而是“信仰泡沫”。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9

标签:财经   受害者   黄金   中国   金子   品牌   北京   实物   顾客   合同   金价   法务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