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在今年的四月份,特朗普挥舞起关税大棒,对中国进行无理的加税,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国给出反击,使出稀土王牌。
而有种比稀土资源还要珍贵的钨矿,中国的产量已经达到了85%以上,占据全球第一的位置。只是没有想到,就是这样珍贵的矿产,却卖出了白菜价,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你肯定知道稀土金贵,但听说过比稀土还“硬核”的战略矿产吗?它就是钨矿,江湖人称“工业牙齿”。熔点冠绝所有金属、硬度碾压普通钢铁,航空航天、核工业、高端切削工具都离不开它。它的价值,绝非偶然。
时间回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一个耐人寻味的对比揭示了钨的威力,装备了含钨合金枪管的德军士兵,其武器平均能发射惊人的1.5万发子弹依然可靠。
而法军使用的普通枪管,发射大约6000发后就面临报废。这七倍寿命的差距,在生死相搏的战场上意味着什么?它直接关乎士兵的生命和战局的走向。
钨,因此一战成名,被冠以装备金属之王的称号。
令人既自豪又困惑的是,全球钨矿供应的命脉,牢牢掌握在中国手中。数据表明,中国贡献了全球超过85%的钨矿产量。
江西一省就坐拥全球最大钨矿朱溪与第二大大湖塘,仅2016年浮梁县朱溪钨矿横空出世,就以286万吨三氧化钨资源量刷新世界纪录,储量相当于原冠军大湖塘的2.7倍。赣南、赣西北、赣东北三大钨矿带形成三足鼎立,中国钨矿版图可谓星光熠熠。
不过,技术短板却让这份厚礼长期难以兑现应有价值。2003年的一组数据刺痛人心,我国进口每吨钨丝需支付19.9万美元高价,出口的同类产品均价却仅2.8万美元/吨。进口价是出口价的7倍!
这赤裸裸的差距,暴露出深加工技术与国际顶尖水平的鸿沟。初级矿砂与粗加工产品占据出口主流,犹如将金疙瘩磨成粉贱卖,高附加值红利白白流失。
更雪上加霜的是内部无序竞争,2002至2004年,全国115座主要钨矿开采总量连年失控,产能严重过剩直接压垮价格,钨精矿一度暴跌至2万元/吨。
在工业黄金被恶性竞争拖入泥潭,整个行业在2015年迎来至暗时刻,全行业56%企业亏损,上市钨企净利暴跌353%,惨烈程度触目惊心。资源禀赋与技术实力间的失衡,为行业埋下了隐患。
中国钨矿政策的调整,也在国际博弈中掀起波澜。
当2010年后中国逐步收紧稀土、钨等战略资源出口配额,稀土年出口量从最高8万吨降至3万吨级,没想到让长期依赖中国廉价供应的美日欧迅速向WTO提起诉讼。
2014年裁决要求中国调整出口管理措施,这场“资源维权战”虽遇波折,尽管裁决结果对中国不利,许多专家也质疑其合理性,但中国在遵守WTO裁决、调整具体管理方式的同时,并未放弃对战略资源保护的核心理念。
更深远的布局在于产业链安全,当部分国家将自身稀土资源封存不用却指责他国出口政策时,中国选择苦练内功,一手严控开采总量与环保红线,一手全力打通矿山到材料再到高端零部件的全产业链条。
这既是对资源诅咒的破解,更是为高端制造崛起筑牢根基。钨丝、硬质合金、特种合金钢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正悄然改变“挖土卖土”的旧模式。
今天的钨价高并非偶然,2023年前5月钨精矿产量同比下滑19.13%,与光伏钨丝等新需求爆发共同作用的结果。
长期看,钨的战略稀缺性与中国产业升级的共振,有望支撑其价值持续回归。中国钨业已从价格被动接受者,逐步转向规则参与制定者。
困局之下,政策重拳与市场规律双管齐下拉开行业自救序幕。为守护战略资源可持续性,自然资源部果断收紧开采闸门,不再批准新钨矿勘探开采,小型矿场被严格限制,对钨精矿实施全国配额管理。
从数据上可以看到,2016年配额9.13万吨,2022年仅小幅增至10.9万吨。开采总量天花板牢牢锁住供应盲目扩张。
技术升级战也在悄然推进,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躺在资源上吃老本没有出路,向精深加工要效益成为共识。
光伏产业爆发意外送来东风,极细钨丝因高强度成为切割硅片的关键材料,需求激增为行业打开高增长新赛道。当供给侧改革遇上需求端扩容,市场终于迎来转机。
多措并举之下,中国钨产业终于迎来了价值回归的曙光。最直观的体现就是钨产品价格的持续攀升,不断刷新历史记录。
最新的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5月初以来,钨精矿价格历史性地突破了17万元/吨的大关,而深加工产品仲钨酸铵的价格更是站上了25万元/吨的高位。
对比2015年国内钨精矿平均售价仅约7.35万元/吨的冰点时刻,以及当时行业普遍亏损的惨淡景象,当前的局面堪称一场强势的价值逆袭。
这轮始于2016年的上涨行情,分析普遍认为,这种供需紧张格局在中短期内难以根本性缓解,钨价有望在中长期内维持在较高水平运行。
这不仅意味着矿山企业终于可以摆脱越挖越亏的窘境,获得合理利润,更重要的是,它为整个行业积累了宝贵的资金,为持续投入技术研发、向高附加值领域冲刺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回望中国钨业的跌宕历程,恰似一部从捧着金碗讨饭到点石成金的奋斗史。当朱溪钨矿以286万吨储量震惊世界时,我们拥有的不仅是地下的财富,更是工业化进程中的战略底气。
从白菜价的酸楚到今日价格高企的振奋,转折背后是国家对资源红线坚守、企业对技术短板的猛追、产业对高附加值赛道的开拓。
钨价逆袭的轨迹清晰印证,珍贵资源终须匹配尖端生产力,才能赢得国际市场的敬畏与公平回报。
钨矿的故事远未终结。当光伏钨丝闪耀在新能源浪潮中,当国产高端合金刀具切入全球产业链,中国钨业正以鼎新带动革故,让这份深埋地底的工业脊梁,真正撑起民族制造业的挺拔高度。
资源在手,更需匠心锻造,这才是产量第一大国应有的价值担当。
江西发现世界最大钨矿:储量为原最大钨矿的2.7倍——观察者网
供需趋紧价格攀升 钨新周期开启——新浪财经2025-06-24
我国稀土五大产业病:产能过剩污染严重卖白菜价——2014年04月22日 11:09 | 作者:谢玮 |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这种“赛黄金”的珍贵矿藏在西方库存告急,去年全球84%产量在中国——红星新闻2023-10-31
更新时间:2025-08-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