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均已开通全网一键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图源:NCBD餐宝典
夜幕下的小龙虾大排档,好不容易等来一桌客人,可是他们点了一份蒜蓉小龙虾,却先掏出手机拍了五分钟,灯光下虾壳泛着油润的光泽,不知还能闪耀多久.....
.
小龙虾市场的冷却,不是一场意外死亡,而是一次必然的行业出清。它宣告了餐饮旧时代的、
靠单一爆品通吃、依赖季节红利、追逐流量泡沫的模式正式失效。
网红美食生死簿
批量制造舌尖快消
打开抖音,满屏都是“爆汁”“拉丝”“糯叽叽”的特写镜头;走进商圈,每家餐厅门口都排着看不见尾的长队——但仔细一看,去年排脏脏包的队伍,今年在排烟囱面包,明年不知道又会排什么。
图源:网络
网红美食的生命周期正极速缩短,脏脏包从供不应求到菜场面包店跟风仿制,就像短暂又绚烂的烟花;2022年的竹筒奶茶从西湖边首发到全国景区遍地开花,再到被曝“竹筒发霉”翻车也是抬眼一瞬的事情。
图源:小红书
还有淄博烧烤和天水麻辣烫,也似乎没能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
图源:小红书
因为所有爆款背后,都有一套有迹可循的的工业化生产公式:就好比脏脏包是可颂加上巧克力酱最后撒上可可粉的搭配;甜品店里的爆浆蛋糕是戚风搭配奶盖和水果;竹筒奶茶是预制茶底盖上奶油顶最后用竹筒包装而已。
图源:网络
核心逻辑并不难看出来,只要抓住高热量和强视觉冲击就能抓住消费者的好奇心理和对美食的渴望。
图源:网络
核心逻辑有了,也当然少不了“氛围组”: 亮黄的榴莲、焦褐的脏脏包、乳白色的奶盖都是强烈的色彩冲击;再加上流淌、拉丝、冒烟这些看得见感受得到的词汇,谁看了都得迷糊一会。
图源:小红书
网友评论:“‘居然也来我们城市了!没人能拒绝这口流心!隐藏吃法get!’这些和网红美食捆绑起来的话听得我耳朵都要起茧子了。”
明知是套路,为何仍有消费者前仆后继地去尝试各种网红快消品美食?
图源:网友评论
不少消费者仿佛陷入一场集体癔症:明知网红食物大概率“不好吃又贵”,却仍忍不住掏出手机扫码取号,并在等待的两小时里精心构思九宫格朋友圈文案。
在上海陆家嘴上班的90后Lily坦言:“我可以不喝,但周一开会时不能听不懂同事讨论‘奶油顶塌不塌’。”当品尝网红食物成为社交硬通货,拒绝等于自绝于话题圈。
图源:网友评论
而且当你连续刷到10个推荐同家店的视频,会产生“全网都在吃”的错觉。
殊不知可能是同一个机构的批量投放,算法推荐打卡、消费、再生产内容、再次推荐、形成完美的流量闭环,直到下一个热点出现。
图源:网友评论
这种加速背后是供应链的极致内卷,一旦某个单品被验证能火,原料、设备、加盟方案立即被塞进一个包袱里等着被商家领走。
就好比竹筒奶茶火了,一周能出货的竹筒狠狠翻了十几倍;麻辣烫爆了,甘肃甘谷的辣椒价格当月就能麻雀变凤凰,当第一批加盟商赚到快钱,第二批跟风者进场时,品质早已参差不齐,差评反噬品类的速度远超想象。
图源:网友评论
在这条流水线上,食物不再是食物,而是快消品。
图源:网络
小龙虾正是完美样本——红彤彤的视觉冲击,徒手剥壳的仪式感,堆叠成山的盘子的满足感,无一不是为传播量身定制。
夜宵顶流跌下神坛
小龙虾的十字路口
网友评论:“剥小龙虾时不用回工作微信”,小龙虾繁琐的食用过程成了正当的失联借口,徒手剥虾、费力卷饼,这些刻意设计的“麻烦”反而提供了情绪价值。
但是在今年的夏夜里,霓虹依旧闪烁,却照不见往年小龙虾店前的长队,就算店门口摆着促销立牌,店内的客人依旧是稀稀拉拉,明明之前这会儿,可能等位的板凳都不够坐。
图源:小红书
因为这种情绪价值已经不是消费者非要追求的东西了,当外卖平台上和实体店的小龙虾100上下的价格遇上十几块钱的麻辣花甲,或许简单且解馋的麻辣花甲更具有性价比。
图源:美团
当“饱腹感”权重超过“仪式感”的时候,汉堡、炸鸡、螺蛳粉等反而变成“硬通货”,它们的共同点是无需等待、分量扎实、口味稳定。
图源:小红书
再说了,点开外卖软件琳琅满目的泰式生腌、潮汕牛肉、川式烤鱼,哪一种都好像比人均一百多就啃一肚子壳来得实在一些吧?
网友评论:“与其又要排队又要剥壳的网红小龙虾,不如十分钟吃个汉堡实在,毕竟肚子饿是物理现象,不是情绪价值。”
而且现在不少消费者开始返璞归真,发掘出了反向消费,年轻人发现网红餐厅一份芝士薯条大几十,可菜市场一斤土豆配上空气炸锅将会等于无限量薯条,这种“食材成本与售价的巨差”促使更多人回归厨房。
图源:小红书
所以小龙虾的热度下降,也离不开年轻人的新生活态度,当消费者在菜场举起15元/斤的小龙虾,看着同样的品质,更便宜的价格,明显是自己做更香啊!当消费者开始按克重计算性价比时,小龙虾的光环瞬间碎了一地。
图源:网友评论
生鲜电商的预制小龙虾套餐更是釜底抽薪——盒马99元三斤装,还送手套湿巾。
图源:网友评论
在这场乱局中,预制菜扮演了一个矛盾的角色,尤其在小龙虾市场它的双面性暴露无遗,所以小龙虾的预制菜是“替罪羊”还是“救世主”?
以前想吃顿好的小龙虾可能得下馆子,现在在生鲜平台买一份预制好的麻辣小龙虾,不到100块,回家加热8分钟,味道和店里差不多,还省了排队和停车钱。
图源:美团
这直接导致了传统虾馆客流的断崖式下跌,预制菜打破了餐厅“现做现吃”场景然后轻松转移到了每家每户的餐桌上,对许多餐厅而言,预制菜看起来像是来“砸场子”的。
对于小龙虾而言,预制菜可以是突破时空限制的神器。
预制菜品的工艺能让消费者在冬天也能吃到品质稳定的小龙虾,这样原来夏季生意就能变为全年生意;而且还不再担心厨师状态好坏,味道稳定。
图源:网络
当堂食与预制的边界正在急速模糊,那么当“快”和“便宜”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当店里的招牌小龙虾在超市就能买到,餐厅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
餐饮快时尚
一场没有赢家的内卷
当消费者走进一家网红餐厅,菜单上每季度焕然一新,从冬天的围炉煮茶到夏天的冰粉小龙虾;当你发现隔壁的奶茶店又推出了和上周流行的动画联名的新品;当你意识到去年的网红餐厅早已悄然换上了新的招牌和菜系——你不是在逛一家服装店,但你所体验的,正是餐饮业的“快时尚化”。
图源:小红书
餐饮快时尚完美复制了Zara、H&M的模式:快速模仿、快速上线、快速淘汰,这些正在深刻重塑我们的餐桌,也将无数餐饮从业者拖入疲惫的旋涡。
一个小龙虾品类火了,资本涌入,门店激增,对原料的需求暴涨。
但这并非养殖户的春天,大型连锁品牌凭借采购量会想将虾价压到极致,这种模式逼得供应链只能追求“量”而非“质”,甚至以次充好,因为“慢工出细活”在快节奏的淘汰赛中毫无优势。
图源:抖音
快时尚餐饮的核心是把复杂的烹饪流程被分解为不停地煮虾、捞虾、装盘,像个机器人,员工不再需要精湛厨艺,只需像流水线工人一样重复操作,这降低了人力成本,也扼杀了美食的本质。
为了快速复制和标准化,重口味调味也从特色变成了掩盖食材本味和品质不稳定的最佳武器,消费者从南到北吃的麻辣小龙虾,可能味道都出自同一个厂的预制调料包,统一的标准反而是失去特色。
回到当初小龙虾爆火的时候,消费者看到的是对“真实”的渴望,是商家采用本地当季食材、展示烹饪过程,正因为这些消费者才愿意为“锅气”和“人情味”买单,但放眼现在却不复当初。
网友评论:”我们打卡了无数家店,但是都是如出一辙的味道。”
图源:网络
小龙虾品类的集体遇冷就是这场内卷最直接的恶果,市场被迅速做滥,消费者新鲜感耗尽,只剩下一地鸡毛和37.2%的闭店率。
写在最后
餐饮的快时尚战争没有未来,它只会带来疲惫和内耗,小龙虾的“降温”是一次市场的思考:除了更快更便宜,还能提供什么?预制菜也不是终点,它只是一种工具,一把双刃剑。
真正的未来属于那些能用食物传递情感、用空间创造体验、用真诚构建信任的食物,毕竟人的胃和心,永远渴望被真诚地满足。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品牌官
更新时间:2025-08-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