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大博士生到 AI 领域专家,再到放弃海外荣耀回国,他经历了什么

文|zz

本文叙述皆有官方信源,为了读者有更好体验放在了文章后缀!

最近,有一条消息在科技圈炸了锅。

某国际顶尖AI专家,在美国结束长达十几年的工作生涯,并即将回国。

曾发表的论文200多篇,被引用近20000次,甚至还担任华为技术副总裁。

那么,他究竟是谁?

他选择回国,又究竟是为了什么?

从编程少年到AI新星

2003年的合肥,夏日的阳光透过梧桐树叶,斑驳地洒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校园里。

18岁的少年齐国君,拖着行李箱站在东区大门前,眼神中闪烁着对未知的渴望。

这个来自江西普通家庭的少年不会想到,这里将成为他AI梦想起航的地方。

说起他的求学经历,明显他是一个典型的“大器晚成”。

这位现在名声显赫的国际AI专家,其实他当年的高考成绩并不出类拔萃。

甚至,他最开始想填报的专业是生物专业,这与如今的职业可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齐国君回忆起初入科大的情景时,笑着说“当时计算机系录取分数线要比生物系低几分,我就报了。”

渐渐地,齐国君也感到在中国科技大学的求学生涯中,计算机领域远远比他想象的更加有趣。

但在大二那年,一次偶然接触到的神经网络课程,彻底改变了他的学术轨迹。

那门课的教授,也正是后来成为他博士导师的著名机器学习专家张燕平教授。

“齐国君最特别的是他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张燕平教授回忆道。

当其他学生还在理解基础概念时,齐国君已经能提出改进算法的具体方案。

这种天赋,在齐国君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得到充分展现。

他在国际顶级会议NIPS上发表的关于半监督学习的论文。

创新性地解决了小样本条件下的模型泛化问题,被引次数迅速突破千次。

齐国君的实验室灯光,常常会亮到凌晨。

齐国君的师弟李航回忆:齐师兄有个习惯,遇到难题时会站在白板前一动不动地思考几个小时。

有次为了推导一个公式,他连续工作了36小时。

正是这样近乎“疯狂”的求知欲,让他成就了一个奇迹。

登上AI学术之巅

2005年,齐国君在本科毕业之后,并没有像别的大学生一样着急找工作,而是选择了开启读博之路。

在整整七年时间,他竟然拿到了两个博士学位。

一个是中国科技大学自动化系的博士,另一个则是美国伊利诺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的哲学博士。

这样的成就,放眼整个AI圈也没有几个人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

2012年,齐国君在获得博士学位后,选择接受了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邀请。

他加入世界著名AI学者,Yoshua Bengio的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

当时正值深度学习革命前夕,蒙特利尔成为全球AI研究的中心之一。

由于语言不通,齐国君在刚到加拿大时,语言和文化都是障碍。

但他并没有因为这些外界因素就被困住,依旧在学术界崭露头角。

2014年,他提出的跨模态表示学习方法在ImageNet挑战赛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当时,能够将图像识别准确率提升了3.2个百分点,是惊人的进步。

Bengio教授曾评价齐国君的工作,改变了他们对多模态的学习理解。

在2016年,齐国君独立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出首个能够同时处理图像、文本和语音的统

一深度学习框架。

这项成果,甚至还被《Science》杂志专题报道。

随即他的荣誉“接踵而至”。

2018年“AI 2000最具影响力学者”、2019年加拿大国家研究主席奖、2020年IEEE杰出青年科学家等......

后来,齐国君在蒙特利尔购置了别墅,他的妻子也在当地医院找到理想工作,女儿进入顶尖私立学校。

这一切都看似完美的生活,突然迎来了新的转折。

科技报国的时代召唤

在2021年春天的一个深夜,齐国君收到了一封来自国内的邮件。

信中详细介绍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实施进展和人才引进政策。

这一封信的到来,让他辗转难眠。

那段时间,他经常凌晨醒来,常常思考思考一个问题。

他的研究到底应该为谁服务?

然而,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2021年7月,他受邀回国参加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在上海张江科学城,他看到国内AI应用的蓬勃景象。

从智慧医疗到自动驾驶,从智能制造到城市治理。

那种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让齐国君大为震撼。

但是,回国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齐国君的妻子玛德琳最先感到反对,“我们在这里有完美的生活,为什么要放弃?”

就连他的导师也劝他三思:“美国的学术环境更有利于基础研究。”

关键的事情,发生在2021年国庆节。

齐国君带着全家回国探亲,并且特意参观了合肥科学岛。

当女儿指着人造太阳'装置时,说道“爸爸,这是世界上最酷的东西”。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玛德琳的态度开始软化。

齐国君回忆道,在经过长达半年的家庭讨论后,他们最终达成共识——回国发展。

看到他回国的消息,或许有许多人都感到不可思议。

但他在回国后,依旧充满干劲!

打造中国AI创新高地

2022年3月,齐国君正式加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担任多模态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

他回国后的第一个项目就极具挑战性——开发适用于基层医疗的智能影像诊断系统。

在加拿大,他们追求的是学术指标的突破。

但是,在国内,就更应该关注技术,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

齐国君的团队,仅用9个月就开发出首个支持CT、超声和X光的多模态分析平台。

并且,在云南、甘肃等地的试点医院,将肺结节检出率提高了40%。

2023年,齐国君牵头成立了“跨模态通用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

还联合华为、科大讯飞等企业,攻关大模型时代的核心技术。

他还特别注重青年人才培养,实验室里30岁以下的研究人员占比超过60%。

实验室90后的研究院王梦琪说起齐国君老师时,就会想到他经常说的话。

国家真的需要吗?产业到底能用吗?百姓们能受益吗?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2024年4月,齐国君在清华大学的一场演讲中谈到AI。

AI技术可以全球化,但AI应用必须本土化。

在中国,庞大的应用场景和数据资源,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创新沃土。

如今,齐国君的团队,正在攻关新一代多模态大模型技术。

与其他纯粹追求参数规模的国际同行不同,他们更注重模型在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的落地应用。

这才应该是中国AI发展的正确方向。

从合肥再到蒙特利尔,再到现在终于重回故土。

齐国君的学术轨迹,画出了一个完美的圆。

在采访时,被问及是否会后悔放弃海外的优越条件时,他首先向大家展示的是手机中的一张照片。

实验室刚研发的AI辅助诊断系统,正在西部某县医院使用。

在它的屏幕前方,是一位正面露笑容的藏族老阿妈。

或许,这正是他的答案。

科学家最大的幸福,是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可以造福亿万同胞。

在这个科技变革的时代,齐国君和他的同行者们,正在用行动诠释,什么才是真正的科技报国。

参考链接

红星新闻(顶尖专家齐国君,自美归国 2025.03.25)

环球网(又一位科学家从美回国,AI专家齐国君加盟西湖大学 2025.03.24)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4

标签:蒙特利尔   荣耀   专家   齐国   合肥   加拿大   人工智能   博士生   中国   科学家   实验室   学术   领域   海外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