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要轰炸纽约?(上)

(本文为今日头条「头条深一度」独家稿件)

1957年1月21日的深夜,纽约探长霍华德.芬尼带着四个人在康涅狄格州的一座山丘上沉默前行,他的目标是山顶上的一座房子,按照他的估计,那里将解开一段长达16年的秘密。

到达门前后,芬尼礼貌的按响了门铃,两分钟后,一个穿着睡衣的男子打开了门,芬尼也没废话,拿出搜查令向男子展示——“梅特斯基先生,我们需要搜查您的住所”。

屋里的男人没有任何惊讶,他笑着打开屋门,对着警察们做了个请进的手势,几名警察在这座干净整洁的房子里快速进行搜索,芬尼探长很快找到了一本笔记,简单翻了翻,他也轻松了下来。

芬尼探长走到客厅,给男子一支钢笔和一张回执单,请他签字确认。男子接过钢笔边写边说:“我知道你们这些家伙想干什么了,你们觉得我是疯狂轰炸机。”

芬尼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直接问道:“你留下的字母F.P,到底是什么意思?”

男子哈哈一笑:“FP就是Fair Play,公平竞赛啊!探长你不觉得公平很重要吗?”

芬尼也没有回答这个问题,站起身来问他,你要不要换身衣服再走?穿着睡衣在警局里过夜,应该不会很舒服。

男子站起身来表达感谢,转身进入卧室换衣服。芬尼探长对着其他几个手下说:“他会穿双排扣西装,并且会扣上扣子”。

几分钟后,穿着深色双排扣西装的男子走了出来,探长的手下们目瞪口呆——天啊,老大你还会算命?

乔治.彼得.梅特斯基

只有芬尼没有感到意外,他长长的呼了一口气,这场长达十六年的追捕终于结束,疯狂轰炸机,你终于落网了!

劳务纠纷

1903年,乔治.彼得.梅特斯基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他的父亲是立陶宛的斯拉夫人,在当地做木工,小日子过得还挺不错的。

在这样的手艺人家庭里,小梅特斯基顺利的长大,在犬父无虎子的资本主义体系下,梅特斯基没有接受什么高等教育,但是进行了良好的职业培训,成为了一名电工。

由于年龄较小,梅特斯基完美的躲过的一战,在一战以后被招入美军海军陆战队。但是,手艺人在哪都不吃亏,入伍后的梅特斯基没有成为大头兵,而是由于职业特长,被派到了上海,给美国领事馆搞搞维修。活不累,环境也很棒。

1928年10月,梅特斯基服满兵役退伍。退伍后的他继续着自己的电工生涯,他在联合爱迪生公司找了一份机械师的工作,收入稳定技术成熟,小日子过得美滋滋。

由大发明家爱迪生先生创造联合爱迪生(爱迪生联合电气)公司在美国电气系统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爱迪生,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毕竟他在小学作文里的出厂频率比勋宗在通辽宇宙中的出厂频率还高。但是很多人所不知道的是,相比于在科技上的成就,爱迪生在商业中的人品也颇为不堪,而联合爱迪生公司则继承了创始人的这一特质,它也将生动的向我们诠释,为什么国际共运能在20世纪上半夜席卷全球。

1931年9月5日,梅特斯基照常上班,那天他的任务是清理发电机组外围的一些静电刷。正在梅特斯基专心工作的时候,他身旁一个锅炉突然爆炸了,巨大的爆炸直接把他崩飞,火焰产生的高温烟雾被他吸入肺里,梅特斯基当场昏迷。

紧急时刻,好在旁边的几个工友相当仗义,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把梅特斯基拖出浓雾,迅速送往医院。经过医生的抢救,梅特斯基的命保住了,但人基本废掉,身上多处骨折,肺部留下严重灼伤,在医院里躺了很久。

然后,联合爱迪生公司找上门来,本着弃约精神付给了梅特斯基半年的病假工资后宣布——从今天起,您就不是我们公司的员工啦,我们从此一刀两断,互不相欠啦。

联合爱迪生的无耻让梅特斯基惊呆了,就算卸磨杀驴,你也得让驴缓口气吧?我这病还没治完呢,肺炎都发展成肺结核了,我这是100%的工伤,你们一点赔偿都不给?

联合爱迪生的回应只有一个字——滚。

爱迪生创建的公司

身体和心灵受到了双重暴击的梅特斯基决定诉诸于法律,他向法院申请工伤赔偿,要求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那么,法院的反应是什么呢?

法院表示:堂下何人状告本官?对于梅特斯基提交的工伤申请,法院干脆的予以拒绝,理由很简单,因为你交晚了,超过受理期限了。梅特斯基欲哭无泪,那段时间我就剩下半条命了,连床都下不来怎么申请?医院证明不行吗?法院表示不行,请您一边凉快去吧。

工伤赔偿拿不到,梅特斯基又去状告爱迪生公司,要求他们至少支付自己后续的医疗费用,结果,这个官司愣是整整拖了五年,直到1936年才宣判。在爱迪生公司的律师和三名同事的证词下,原本的工伤变成了因违规操作造成的意外事故,公司没想他索赔已经是仁至义尽,真不知道你哪有脸向公司要钱哦?!

这套流程走下来,梅特斯基欲哭无泪,本来满身是理的他生生变成了讹诈分子,想要馒头,给了拳头。他的诉求均被法院驳回,差点倒赔给爱迪生公司钱。而且,这起官司穿出去后让梅特斯基基本社死,本来就接近丧失劳动能力的他再想找一份工作更是难上加难了。

梅特斯基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平白无故受了重伤还要反过来被指责?潜伏在身体里的斯拉夫血液开始觉醒,既然你们不给我公道,我就要自己拿回我的公道!

小试牛刀

在梅特斯基的思路里,要回公道的方法很简单。让敌人害怕,让他们畏惧,然后让他们给我认错道歉!简单地说,就是吓唬一下老东家,让爱迪生公司的混蛋们知道老子不是好惹的!

那么,通过什么方法呢?

作为一个斯拉夫人,梅特斯基觉得这简直不是个问题——自然是靠炸弹。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20世纪,无论是搞刺杀还是抢银行,美国人多喜欢用枪支,而东欧一带则经常用炸弹,那真是小鸡不尿尿,各有各的道。

制作炸弹,本身就是斯拉夫人的种族天赋,而梅特斯基参军后也受过这方面训练。他用黄铜管里塞了一些火药,密封后用电池做了个简易的打火装置,再塞进一个工具箱里就算齐活。1940年11月16日,梅特斯基把这个简易炸弹放在了爱迪生发电厂的一个窗台上,然后消失在了夜色中。

回家以后得梅特斯基倒头就睡,根本没去打听炸弹的效果。因为他知道,这个炸弹根本就不会炸。

虽然跟爱迪生公司有仇,但梅特斯基并不想伤害曾经的工友们。他做这个炸弹只是为了给爱迪生公司一个警告,所以他留了一张纸条——

“爱迪生联合公司的骗子们,这是给你们的!——P.F”

如梅特斯基预想的,很快,工人们就发现了这个土炸弹,然后马上向高层汇报并且报了警。按照梅特斯基的设想,接下来爱迪生公司就该反思自己的错误,把钱赔偿给他,然后再去主动自首皆大欢喜了吧?

可惜的是,梅特斯基对于联合爱迪生的经营状况没有多少了解。爱迪生公司的高管们在看到炸弹后确实认真思考了一下最近得罪谁了,答案是实在数不过来。在多年的贯彻下,联合爱迪生公司的经营理念那是熊猫吃大餐——除了笋还是笋。损事干太多了,仇人比我的头像还多,实在想不到会是谁扔的炸弹,不做人事,我很抱歉。

所以,警方也根本无从下手调查,爱迪生公司也没有任何反应,这个案子稀里糊涂的就结案了。就这样,梅特斯基苦等了一年没有任何消息,气的脑瓜子嗡嗡的。

为了表达自己的愤怒,梅特斯基又做了一枚哑弹,这次放在了联合爱迪生总部大楼旁边,警告这群虫豸呢,这事儿还没完呢!

结果,这次警告依然没有任何效果。联合爱迪生依然毫无反应,纽约警方更是让人明白啥叫丧事喜办。他们认为,罪犯本来想做的不是哑弹,而是在安引信的过程中遭遇了巡警才没能得手,因此,我们警方英雄的保护了城市安全,纽约又赢了!

梅特斯基在报纸上看到了纽约警方这样安排自己,气的七佛出窍。刑啊,你不是说我没来得及装引信吗?这次我给你安一个实弹,让你们看看老子的厉害!

正当梅特斯基在制造下一个炸弹时,一个意外打断了他的计划。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对珍珠港进行了一些小破坏,美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一点小摩擦。在这个节骨眼上,梅特斯基停止了自己的计划,给纽约警察局写了封信:

“我不会在战争期间制造更多炸弹,在下的爱国主义情怀不允许自己做这种事情,但是我依然会把联合爱迪生绳之以法,他们必须为自己的卑鄙行为付出代价——F.P”

疯狂轰炸机

在停止爆破行为的这几年里,梅特斯基除了打零工养活自己以外,一直在努力的想讨个公道。他不停的写信,给警察,政府,报纸,社会名流乃至于联合爱迪生的高管,控诉这家公司的无耻,希望有人能主持公道。

然而,从1941年太平洋战争开始,到1951年,梅特斯基写信足足写了十年,却没有收到哪怕一封回信。诺大个纽约,没有一个人愿意搭理他。

长久被压抑的愤怒再次被激发,这次它的目的不仅是联合爱迪生,而是整个纽约城,你们不是无视我吗?好,我就弄出一点你们没法无视的事情!

1951年3月28日,纽约中央车站传来一声巨响,一个烟灰缸被崩上了天,把旅客们弄得灰头土脸。4月15日,纽约公共图书馆门口的电话亭爆炸,把路过行人们吓了一跳。8月,中央车站门前的电话亭也发生了爆炸,所幸的是,三起爆炸都没造成人员伤亡。

电话亭爆炸

连续三次爆炸终于引起了一些关注,《纽约时报》在不起眼的角落里写了几段关注爆炸事件的报道。而纽约警方一如既往的不靠谱,他们没有把他和当年的“FP先生”联系到一起,认为只是小孩恶作剧,不予立案。

三个炸弹送出去就收获了这么个结果,梅特斯基再次愤怒了。9月7日,他又炸了爱迪生总部大楼门前的电话亭,9月21日,他给爱迪生的工厂也寄了一枚炸弹,但依然没有引起重视。

说起来,没有被重视是梅特斯基自己的问题,因为他根本不想伤人,造的炸弹不比二踢脚威力大,而且专挑没人的地方放,也难怪警察把他当成恶作剧。

迫于无奈的梅特斯基只能在10月22日给《纽约先驱论坛报》写信自曝,“炸弹将继续存在,直到联合爱迪生公司因他们对我的卑鄙行为被绳之以法。我已经用尽了所有方法,打算用炸弹让别人为我伸张正义。F.P.”(报纸未刊载这封信)。

在信的最后,他还狠狠调戏了一把那帮愚蠢的纽约警察,表示自己已经有两枚炸弹已经安装完毕,一枚在派拉蒙剧院,一枚在宾夕法尼亚车站,你们赶紧去拆弹吧!

警察们气急败坏的赶到两个地方,清空所有行人,打开3000多个储物箱,掀翻几百个座椅,最终确定没有炸弹。

当警察在剧院翻炸弹的时候,14街地铁站里的储物柜突然爆炸,好在依然无人受伤。用如此丧心病狂的方式调戏警务人员,梅特斯基先生终于被重视起来,警察开始满大街抓那个炸弹狂人。

此时,终于找到节奏的梅特斯基却突然停止了投放炸弹,只是在1951年年底再次给《先驱论坛报》投稿,警告更多更狠的炸弹袭击即将来临,除非得到自己想要的公正,否则它将一直持续下去,当然,落款依然是字母FP。

虽然报纸不会刊载他的信件,但这事确实上了纽约的热搜,纽约人虽然对他人偏冷漠,但关乎自己安全的事儿还是上心的,他们给这个炸弹大哥送了一个绰号——疯狂轰炸机,并一致要求警察尽快解决问题。

纽约警察都快哭了,在一个几百万多万人口的城市里找一个藏炸弹的人,你这是蝙蝠身上绑鸡毛,以为我是什么鸟?

而且,消息通过路边社传出去后,立刻还有一堆混蛋来蹭热度,以疯狂轰炸机的名义到处报假警、安假炸弹,警察拢共就这点人手,实在跟不上节奏啊!

那边梅特斯基倒是发现了新大陆,他觉得,既然关注度有了,那就干脆不干活,换换头像,哦不,写写信也挺好的。他没事就给各大报纸写信,表达对联合爱迪生的愤怒和对警方的嘲笑。一来二去的他还写上瘾了,以至于整个1952年他大半时间都在码字喷人,全年就放出去3枚炸弹,不务正业了属于是。

梅特斯基的不务正业让纽约警察局长斯蒂芬·肯尼迪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他把各大报纸的主编召集过来开会,要求他们不要发表关于疯狂轰炸机的稿件,给他限流!反正他也不伤人,咱们慢慢抓就是了,没必要造成市民恐慌。

梅特斯基并不知道警方和媒体的PY交易,所以他在1953年依然按之前的节奏放出去3枚炸弹,但他逐渐发现自己的热度急剧减弱,这样下去,没有关注度了,啥公正怕是也捞不到了!梅特斯基给报社写信石沉大海,给警察写信还是毫无回应,好家伙我不更新还真以为我是头像区Up主?不造两个炸弹出来,警察还以为我是水仙不开花——装蒜呢?

1954年3月13日,纽约中央车站的男厕所里一声巨响,三个裤子都没提上的男子满脸鲜血的顶着漫天飞翔冲了出来,一股芬芳在中央车站开始弥漫,那一天,整个纽约无人吃的下晚饭。

是的,梅特斯基经过仔细研究,觉得最有影响力的行为莫过于炸屎。而且他还加大了炸弹威力,虽然还没达到炸死人的地步,但很容易让无辜的人见血。就这样,他已经从最初的争取正义逐渐向反社会倾向靠拢了。

从中央车站开始,梅特斯基频频出手,而且地点也逐渐变成人员密集的剧场、电影院、百货大楼等,随着受伤市民人数越来越多,警方和报社没法下热搜了,一时之间疯狂轰炸机再次回归顶流,报纸又开始了大规模报道。

警察那边则非常崩溃,随着轰炸机先生重回顶流,警局每天都收到各种真真假假的炸弹警告,每天屁滚尿流的去拆弹,工作根本没法开展。

而纽约市民更加崩溃了,没有人能克服蹲坑蹲一半就地飞翔的恐惧。而警方每天穿梭于城市中到处拆弹,让市民毫无安全感,跟纽约一比,哥谭都显得如此安宁祥和。

愤怒的市民纷纷走上街头,抗议警方无能,让恐怖分子逍遥法外,一时间肯尼迪局长成为了过街老鼠。实在顶不住的局长大人已经开始认真考虑了planB,要不咱们搞死联合爱迪生吧?反正也抓不住轰炸机先生,搞死爱迪生公司至少能让大家获得安全吧?

就这样,梅特斯基一路玩儿到1956年,他越玩儿越嗨,越玩儿越大。这年2月21日,74岁的老列车乘务员本尼·约翰逊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就近在宾夕法尼亚站的厕所蹲个大号,然后马桶炸了。

可怜的老先生原地上天被挂在了厕所隔板上,在漫天飞翔中昏迷过去,要不是送医及时的话,老本尼差点成为疯狂轰炸机手下的第一条亡魂,但即使捡回了一条命,老本尼也只能在余生中靠轮椅行走了。

梅特斯基

12月2日,派拉蒙剧场里1500名观众正在看舞台剧,又是一声巨响,在漫天烟尘中,大批观众毫无组织的四散奔逃,互相踩踏,虽然炸弹只弄伤了6个人,但踩踏事件则伤了足足100余人。

事情闹到这么大,市民们对警局的不满已经达到了顶点,肯尼迪局长在次日宣布将开展“警察局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搜捕”,当然,这蠢货的搜捕屁用没有(梅特斯基压根不住在纽约),警察满街乱晃的时候,纽约公共图书馆在平安夜又被炸了。

平安夜大爆炸的次日,纽约媒体和警方联合发布了一封公开信,敦促疯狂轰炸机自首,承诺进行“公平审判”。梅特斯基当天就秒回,他表示在将联合爱迪生绳之以法之前,自己绝不会放弃。

但是,这封圣诞公开信召开了一大批蹭热度的闲人,这封公开信在全国发布后把炸弹客的事情炒成了顶流,接下来的日子里,警察局每天都能收到50多个虚假炸弹警告和70多封胡编乱造的所谓告密信!折腾的他们根本没法正常工作。

这时候,梅特斯基又致信《纽约时报》,给肯尼迪局长挽尊了一下。他声称各处的炸弹都是自己几个月前放置的,警察抓不到自己很正常,纽约警方的行动依然是专业的,除了没用的地方都是有用的。

遗憾的是,梅特斯基的挽尊并没有拯救肯尼迪局长的职业生涯,由于工作不力,他被纽约市政厅直接开除,由交游广阔的约翰·克罗宁接手他的工作。

与此同时纽约市各界开出2.6万美元的悬赏,给任何对抓捕疯狂轰炸机有帮助的人,一张大网正在慢慢展开。

面对新接任的警察局长,梅特斯基会有怎样的境遇?请看同款封面的本文下篇。

(搜索「头条深一度」,看更多深度好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9

标签:历史   纽约   爱迪生   炸弹   轰炸机   警察   公司   警方   肯尼迪   探长   疯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