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撑不过一个月?印度厂商发出警告,想跟中方和解,印外长访华

稀土元素作为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其战略价值日益凸显。

今年4月,在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对部分稀土及相关产品实施了出口管制措施,这一举措迅速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这一变动给印度带来了显著压力,特别是在稀土供应链方面。

印度国内制造商发出警告,关键稀土储备可能难以支撑超过一个月,强烈呼吁尽快寻求与中国达成和解,以争取恢复稳定的稀土供应来源。

面对国内产业界日益加剧的紧张形势,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于7月13日启程前往中国进行访问。这是印度外长时隔五年后的首次正式访华,回来带印度想要的结果吗?

捧着金饭碗要饭

印度工业界最近被一股焦虑笼罩,汽车零部件巨头的CEO们眉头紧锁,工厂生产线的节奏日渐放缓,而问题的核心,竟藏在地壳深处那些并不稀有的稀土元素里,特别是驱动电动汽车的那块关键磁铁。

印度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曾令世界瞩目,690万吨稀土资源稳居全球探明储量第三。这本该是张王牌。然而现实是骨感的,印度对全球稀土产量的贡献长期不足1%。

咨询机构安永的专家阿比吉特·库尔卡尼点破关键,技术鸿沟与基建落后如同两把铁锁,死死锁住了印度的稀土潜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制造业不得不严重依赖进口输血。中国作为全球稀土加工领域的绝对主导者,自然成为印度绕不开的供应商。

从电动汽车电机到风力发电机组的核心,中国生产的钕铁硼磁铁几乎成了印度绿色转型的命门。

讽刺的是,印度从中国进口的近90%商品,如阀门、轴承、电机甚至文具,按智库GTRI报告所言,并未超出印度技术能力范围。

但现实是,低技术含量的日常用品尚且依赖进口,遑论高精尖的稀土加工?当工业维生素的供应链亮起红灯,印度工业体系的基础性短板终于浮出水面。守着金山却要四处求援,这种困境该如何破解?

中国按下“暂停键”,印度产线告急

今年4月,中国对钐、钆、铽等7类关键稀土元素及其磁铁产品实施出口管制。印度汽车制造商协会随即拉响警报,进口中国稀土磁铁已难如登天。

压力迅速转化为产线上的寒意,印度汽车零部件龙头Sona公司的CEO维韦克·辛格向媒体坦言,5月到7月,月产量持续下滑。

这家年产22万台牵引电机的企业,如今面临供应链卡脖子的窒息感。行业内部消息更令人心惊,若无缓解,多家车厂的生产线恐将在8月陷入停滞,距断粮预警,不过一月之遥。

这种脆弱性深刻暴露了印度产业结构的深层问题,尽管中国连续多年是其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1384亿美元。

但印度对华贸易逆差接近千亿,且80%的笔记本电脑、太阳能板、抗生素等关键物资依赖中国供应。

当中国调整出口策略,印度产业链问题暴露无遗,面对一个月倒计时,印度厂商的求生欲迅速转化为行动方向,和解呼声日渐高涨。

印度制造厂商首席执行官维韦克·维克拉姆·辛格发出警告,除非与中国达成某种和解,让磁铁供应恢复,否则控制损失的选择极为有限。辛格的呼吁代表了印度业界的普遍焦虑。

短期解困之道,似乎绕不开对华协商的谈判桌。而印度政府显然也捕捉到这一信号,时隔五年,外交部长苏杰生踏上访华行程,业界普遍期待稀土出口限制与恢复直航等议题能取得突破。

与此同时,一场自力更生的产业救赎也在加速。印度政府正计划大手笔投入250亿卢比扶持本土稀土磁体产业,Sona等企业已积极表态参与。

更宏大的本土稀土增产计划更酝酿着350亿至500亿卢比的投入。

辛格虽承认开发无稀土替代品需6到9个月,但其团队已着手攻关效率与成本瓶颈。不过,产业专家对此路径保持审慎,辛格直言发展本土稀土产业不是无需激励且可小规模试水的生意。

从贫瘠的技术储备到建立完整产业链,印度需要跨越的不仅是资金门槛,更是人才、工艺与时间构筑的崇山峻岭。

莫迪在金砖会议上强调确保关键矿产供应的必要性,暗示这场资源自主战役已被提至国家战略高度。

当技术攻坚遭遇时间赛跑,外交接触便承载了更多期待,苏杰生此行能否为印度产业赢得喘息之机?

印度的双轨突围

7月13日,印度外长苏杰生抵达中国,行程焦点锁定在天津举行的上合组织外长会议。此行意义特殊,这是五年来印度外长首次访华。

清华大学钱峰研究员敏锐指出,此行释放了双边关系持续缓和的关键信号。

据印媒披露,一份聚焦务实合作的突破清单已在准备中,稀土出口限制与恢复直航位居前列。

更深远的目标在于落实领导人共识,推动人文交流正常化,互派记者、民间往来等印度关切议题或纳入讨论。

知情人士透露,此访不仅意在双边关系正常化,也为莫迪可能于今秋访华参加上合峰会铺路。回望近年,中印关系曾因2020年边境对峙跌入低谷。

转折始于2024年10月边界巡逻协议的达成,此后双方外交、国防高层互动逐渐回暖,今年1月印度外交秘书访华,6月防长辛格与国安顾问多瓦尔相继来华,边界和平成为核心议题。

正如复旦大学林民旺教授所析,中印关系改善的关键仍在印度自身。其政策摇摆性既受国内政治影响,亦随中美关系波动而调整。

当产业界的求生呼唤撞上外交层面的谨慎试探,这场围绕稀土的博弈已悄然嵌入中印关系回暖的大背景之中。

印度汽车业一个月断供的倒计时,690万吨稀土深埋地下却无力转化,映照出新兴工业国在高端产业链上的爬坡之艰;中国一张出口管制令触发跨国供应链震荡,凸显全球产业生态的深度互联。

而印度厂商急切的求和呼声与政府内外并举的突围策略,从百亿卢比产业投资到外长五年来首度访华,无不传递着务实信。

苏杰生天津之行的真正价值,或许不止于争取几吨磁铁的临时通行证,更在于试探一种可持续的竞合平衡。当发展需求撞上资源现实,和解从不是退让,而是看清彼此筹码后的理性落子。

主要信源

印度制造商:只有与中国和解,才能拿到稀土——澎湃新闻

将赴天津出席上合会议,释放中印关系缓和信号,印度外长时隔五年访华——环球网2025-07-14

印度:若稀土永磁体短缺问题得不到解决,汽车生产或将中断——观察者网2025-07-07

印度外长时隔5年首访华,印方期待两大议题获突破——直新闻2025-07-14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5

标签:财经   印度   外长   稀土   中方   厂商   中国   磁铁   关键   产业   稀土元素   议题   天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