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爷,你这两年掉了好几颗牙,看起来怎么还精神头越来越好?”在小区健身广场,邻居们总这样打趣今年62岁的张大爷。可仔细一看,他笑着露出满口缺牙,却能一口气打太极、爬六楼气不喘。有人好奇:“是不是掉牙多,压力少,反而身体更轻松?”张大爷也半开玩笑地说:“年纪大了,掉点牙正常,听说牙少的人有福气。”但真相果真如此吗?
牙齿与寿命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秘密联系?大部分人都以为,老了掉牙是自然现象,不过,医学上早有研究将牙齿健康与寿命紧密关联。据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团队的长期随访数据显示,60岁以上持续掉牙人群,其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竟然高出同龄稳健咀嚼者近28%。到底为啥会这样?是不是牙齿掉得多反而更健康长寿?还是掉牙其实是某种健康隐患的信号?尤其是“掉牙多的人活得更久”这种说法,究竟只是谣言,还是另有深意?今天,带你揭秘“牙齿与寿命”的那些不为人知的真相。
很多人觉得老年掉牙纯属自然老化,其实医学界对此早有科学分析。中国口腔医学会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人最后剩牙平均仅有15.7颗,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20颗健康牙标准。
权威牙科专家指出,牙齿不仅仅关乎美观,更直接关联咀嚼、营养吸收、认知功能和心脑血管健康。咀嚼变差,食物难以碾碎,胃肠道负担加重,相关消化系统疾病风险随之上升。值得注意的是,一项发表于《柳叶刀》的多中心研究发现:保持24颗以上自身天然牙的老年人,平均寿命比掉牙严重者高出3.2岁。
而“掉牙多、活得久”的说法,实际缺乏科学依据。相反,牙齿遗失往往提示:全身健康状况正在下滑。有学者总结,口腔健康状况可预测心脑血管、糖尿病、阿尔兹海默症等多种慢性病发病风险。可见,牙齿好坏,不仅影响吃饭,更深刻反映了身体的“老化速度”。
健康口腔带来哪些好处?临床资料与实际案例,给出不少答案。
坚持基础口腔保健的老人(每日刷牙2次、饭后漱口、每年洗牙检查),在随访5年内发生脑卒中和冠心病的概率,比咀嚼力差、牙齿脱落多者低16.4%。此外,河北医科大学跟踪调查表明,自然牙保存良好的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发生风险降低了12.7%。
有牙能“吃能嚼”,意味着蛋白质、维生素B群、钙等营养元素摄入充足,对维持免疫系统活力、防止肌肉流失和骨质疏松有直接助益。相反,牙齿缺失太多的人,由于食欲减退及咀嚼效率下降,往往出现消瘦、贫血、慢性炎症等健康问题,总体寿命受影响的概率增加8%-13%。
专家强调,“牙齿是全身健康的重要风向标”。牙不好时,很多慢性疾病也会频频“找上门”。所以,掉牙多的人并不会比牙好的人更长寿,相反更需要引起警惕!
想要做到“口腔健康、长寿常在”,该怎么做?医生建议:
关注牙龈和口腔卫生。每天用含氟牙膏早晚刷牙,正确使用牙线,能有效减少牙斑和牙龈炎风险。
定期口腔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有松动/牙龈出血等情况及时求医,“小病大养”,防止牙齿脱落蔓延。
合理补牙、装假牙。必要时及时进行修复,不仅改善咀嚼,还能提升营养吸收和生活自信。
饮食均衡,补足钙维生素D。多吃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少吃过黏、甜、酸食物,保护牙釉质。
管理血糖、血压等慢病。不少全身疾病与牙齿问题互为因果,综合管理,效果加分。
此外,家属、子女要注意关心老人口腔健康,预防“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命”的尴尬,守护幸福晚年。
医学普遍认为,60岁以后,每少掉一颗牙,都是对身体寿命的“加分”。养好牙,其实就是在养寿命。掉牙多活得久只是流言,健康的牙齿才是长寿的根本。
即使已经有牙齿松动或缺失,也不要灰心,从现在开始加强口腔健康管理,一样能收获更有质量的晚年生活。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第三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老年口腔健康与认知功能关系的研究》
《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更新时间:2025-09-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