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闻变新闻!“微信办公违规”为啥旧事重提?微信工作群可禁否?

“多人因微信办公违规被处理”的症结何在?为何不严禁使用微信工作群办公?

近几天,一则“多人因微信办公违规被处理”的新闻上了热搜榜第一,一些主流媒体也争相报道转发。仔细阅读该新闻,你会发现这其实是一则“旧闻”!因为,该新闻中所列举的大多数案例均系已多年以前披露过的“旧案例”,时间最早的发生在2106年10月,最新的也是发生于2022年4月。

其实,前些年,一些主流媒体就曾经报道过“多人因微信办公违规被处理”的事例。2019年2月22日,《人民日报》就曾以《「提醒」警惕!已有多名公务员因微信办公被处分!》为题披露过此类事件。其中列举的案例也被近日的“多人因微信办公违规被处理”新闻所引用。

所以,近日的“多人因微信办公违规被处理”新闻实则是旧事重提,并没有多少新意!

尘封已久的旧事为何现在重提?其深意恐怕不仅仅是微信办公泄密违规那么简单吧!

咱们不妨来瞧瞧这些案例究竟凸显了什么问题!

这些案例的违规重点无一例外都是在微信工作群转发涉密文件!有的是上级部门向下级单位的微信工作群转发、有的是本单位内部转发、有的是在单位内部科室微信工作群转发!

人们不禁要问,现在大多数单位都配备了公车和办公电话,为何不能通知下级单位来拿文件,或者派车送达一下?一个单位都在一栋楼办公,又不是隔了十万八千里,为何不能动一动腿,跑几步送一下文件?难道某些人的腿就那么金贵,动一动还会累坏了不成?动动脚,出出汗,活动一下筋骨,不是还能够锻炼一下身体吗?有助健康啊!哪有那么多的事态紧急的事情!采用人工送达,哪怕晚一点,天就会塌下来吗?

故此,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之所以出现“多人因微信办公违规被处理”的现象,其症结还是“懒政怠政”,是“坐堂办公”的“衙门作风”!习惯于发号施令,只愿意动嘴,而不乐意动手动脚,乐于待在办公室这个“舒适圈”,其本质上就是变相的形式主义!

“多人因微信办公违规被处理”固然有这些人罔顾保密法规,工作敷衍塞责之因,但不得不说,所谓的“微信工作群”也为“衙门作风”的形式主义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微信工作群”到底有不有用?该不该设立?或许在一些事务性的上传下达上有一定的作用,但相比其在形式主义、“衙门作风”等方面的弊端,显然是弊大于利!

查阅相关信息得知,并没有相关的规定和要求必须建立“微信工作群”!《人民日报》的《「提醒」警惕!已有多名公务员因微信办公被处分!》文章中也明确“原则上不提倡使用微信办公”!

“微信工作群”有泄密风险,可能会助长形式主义,那么“微信工作群”又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2

标签:科技   旧闻   工作   新闻   形式主义   案例   单位   衙门   人民日报   作风   症结   文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