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凌晨,印度全国媒体都在『强硬抗议』,通宵无眠。为啥呢?特朗普要对印度实施50%的关税了。
好玩的是,这通知不是白宫或者商务部发出来的,而是美国国土安全部发的。
只给印度两天的反应时间,8月25日发通知,8月27日凌晨开始就要对所有印度输美商品加征50%关税,包括纺织品、珠宝、汽车零部件等主要出口品类。
印度外交部三次强调美方行为“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并称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国家利益。
核心论点就是,特朗普给出来的理由是,印度在俄乌战争期间不断进口俄罗斯原油,那中国也在做,为什么中国能做,印度就不行?
8月25日上午,美国国土安全部下属的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在官网悄悄挂出一份通知,宣布从8月27日零点起,对所有印度输美商品加征50%关税。不同于以往由商务部主导的贸易制裁,这次行动完全由国土安全系统操盘,理由是"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间接威胁乌克兰和平",硬生生把经济问题塞进了国家安全的范畴。
熟悉国际贸易规则的人都知道,这种操作堪称"不讲武德"。按照常规流程,贸易关税调整需要经过听证、评估、协商等一系列程序,给出口国留出至少数月的缓冲期。
但特朗普政府这次却把《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用成了"尚方宝剑",自今年年初成立"国外收入局"(ERS)后,更是把关税大权彻底交给了国土安全部门。这种绕过传统外贸机构的操作,让印度政府措手不及。
印度外交部在24小时内连发三次声明,措辞一次比一次强硬。"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的三连击背后,是整个国家的慌乱。要知道,美国市场吸纳了印度18%的出口货物,年交易额超过540亿美元。这次加税涉及的纺织品、珠宝、汽车零部件三大类产品,恰恰是印度出口的支柱产业。
不对称博弈:为何中国没事印度遭殃
印度人想不通的是,同样在进口俄罗斯石油,为什么中国没事,偏偏自己成了靶子?特朗普那句"治不了中国,还治不了你?"的私下抱怨,道出了这场贸易制裁的本质——柿子要挑软的捏。
从经济结构上看,中印对美依赖度有着天壤之别。中国对美出口额虽然庞大,但只占GDP的3.4%,而且出口商品中高科技产品占比高,供应链难以替代。
印度则不同,商品和服务出口占GDP的五分之一,其中对美出口又占大头,一旦美国市场出问题,直接影响全国经济命脉。更关键的是印度出口的多是纺织品、初级珠宝等附加值低的产品,很容易被越南、孟加拉国等国家替代。
反制筹码的多少更是一目了然。中国当年面对美国关税战时,手里有稀土这张王牌,控制着全球90%以上的稀土加工产能,一招出口管控就让美国军工和高科技产业犯了难。还有大豆,中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占其出口量的60%,停购之后美国豆农损失惨重。这些实实在在的反制手段,让美国不敢把事情做绝。
印度手里却没有这样的王牌。美国智库早就做过分析,就算印度对美国的波本威士忌、苹果手机加征报复性关税,最多只能让美国企业损失几亿美元,根本伤不到筋骨。印度曾经想学习中国限制原料药出口,但很快发现自己的原料药产能有三分之一依赖中国进口,真要实施起来,先倒霉的是印度本土药企。
产业竞争力的差距更明显。中国纺织业从棉花种植到成衣制造形成了完整产业链,还掌握着高性能面料等核心技术。越南虽然纺织出口量大,但60%-70%的面料要从中国进口。而印度纺织业至今依赖手工纺纱,印染技术落后,出口的多是中低端产品。
美国零售商算过一笔账,从印度进口的衬衫虽然人工成本低,但因为质量不稳定,退货率比中国产品高5倍,现在加上关税,彻底失去了竞争优势。
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差异也决定了双方的底气。中国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美国企业在华投资超过千亿美元,关税战一旦升级,受损的是中美双方的利益。印度虽然市场潜力大,但美国企业在印投资集中在软件外包等领域,制造业投资占比不到5%。特朗普政府算准了即使加税,也不会对美国企业造成太大冲击。
这种不对称的博弈格局,早在2019年就显露端倪。当时美国取消印度的普惠制待遇,让印度57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失去免税优惠,印度除了口头抗议外,根本拿不出有效反制措施。这次50%的关税,不过是历史的重演,只是力度更大,手段更直接。
印度媒体曾经骄傲地宣称,本国珠宝业能与中国抗衡。但现实是,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珠宝消费国,还掌握着钻石切割、首饰设计的核心技术。印度出口的珠宝中,80%是简单加工的半成品,真正的高附加值环节还在美国和欧洲。一旦关税壁垒竖起,这些半成品很容易被其他国家替代。
从对标幻想到现实选择
这场关税危机,给了印度一记清醒的耳光。长久以来,印度国内都有一种对标中国的幻觉,认为只要跟着中国的脚步走,就能获得同等的国际地位。
在进口俄罗斯石油问题上,印度更是直言不讳:"中国能做,我们为什么不能做?"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终于打破了这种幻想。
危机之下,莫迪政府开始调整策略。最明显的变化是"向东看"的步伐明显加快。关税宣布后的一周内,印度外交部宣布,多名内阁部长将在未来一个月内密集访华,莫迪本人也计划于年内实现对华访问。这种高层互动的频率,在过去五年里都极为罕见。
印度的教训告诉我们,大国地位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中国之所以能在贸易战中站稳脚跟,靠的是完整的产业链、自主的核心技术和庞大的内需市场。
这次关税事件也让印度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国际舞台上,没有实力支撑的"强硬",只会沦为笑柄。中国当年面对美国的关税威胁,之所以能从容应对,不仅因为有稀土、大豆这些反制筹码,更因为有底气说"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这种底气,来自于几十年发展积累的实力,来自于完整的工业体系,来自于14亿人的大市场。
如今的印度,正处在痛苦的转型期。关税带来的短期阵痛难以避免,但如果能借此机会正视差距,加快产业升级和改革开放,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毕竟,没有哪个国家的成长之路是一帆风顺的。
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也曾遭遇过技术封锁、贸易制裁,但每次都把压力变成了动力,印度也可能在这次危机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毕竟,真正的大国成长,从来都不是靠对标别人,而是靠认清自己。
参考资料:【环时深度】应对美关税重压,印度有多少筹码?
美国即将对印度征收50%关税
更新时间:2025-08-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