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当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预言"中国迟早会洗刷150年耻辱"时,恐怕连他自己都没想到这会如此快地成为现实。
你看现在,GDP冲破126万亿大关,5G基站更是让全球望其项背,从疫情防控到"一带一路",中国用一连串让人瞠目结舌的成就证明着这位美国战略大师的远见。
西方的"讨厌"从何而来?这场延续了150年的历史较量,究竟刺痛了谁的神经?
编辑:CY
说起西方对中国态度的转变,得从一个让人意外的角度说起。过去几十年,当中国还是那个"世界工厂"的时候,西方国家其实是相当满意的。
中国老老实实做代工,按照他们设计好的剧本发展,既提供了廉价商品,又不威胁他们的话语权地位,这不正是理想的合作伙伴吗?
可是现在情况变了,而且变得让西方措手不及。制造业总产值33万亿元,占全球比重接近30%,这个数字本身就足够震撼。
更让他们坐不住的是,90%以上的光伏组件来自中国,5G基站超过330万个,是美国的10倍。这不再是简单的代工生产,而是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全面领先。
更关键的是,中国并没有"赢了自己就算了"。反而推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投资150多个国家,铺铁路、建港口、修电厂。
解决了很多发展中国家最急需的基础设施难题,这种"榜样作用"才是让西方最不能接受的。
因为一旦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原来发展不是只有一种路径,那他们这几百年积累起来的"说教权"和"裁判权",可就不灵了。
所以他们为什么讨厌你?并不是你做错了什么,而是你不听话,还做得太好。他们最怕的,其实就是你站得住了,还带着别人站了起来。
这种恐慌,用布热津斯基的话来说,就是对中国"洗刷150年耻辱"这个历史进程的本能警觉。
要理解西方的这种警觉,就必须回到布热津斯基那个石破天惊的判断。他说:"中国从辉煌的地位上跌落下来,在过去近150年中蒙受了种种屈辱,是一种畸变。"
注意,说这话的人可不是什么亲华派,而是一个纯粹的现实主义者,他的一切分析都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
正因为如此,他的这个判断才显得尤为冷静和客观,甚至可以说是"可怕的精准"。他看透了驱动中国现代进程最核心的那个动力源,那就是洗刷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民族耻辱。
这个150年的耻辱,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英国人的坚船利炮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也打碎了"天朝上国"的迷梦。
从那时起,一连串的不平等条约接踵而至。《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每一次签约,都意味着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我们经历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野蛮,经历了甲午战争的惨败,经历了八国联军侵华的屈辱。
到了近代,还有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和1937年开始的全面抗日战争。布热津斯基将其精确地描述为一种"畸变"。
因为在他看来,对于一个拥有数千年灿烂文明、在大部分历史时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民族来说,这种长期的沉沦和被动挨打,本身就是不正常的。
它违背了中华文明的历史规律,也深深刺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所以他敏锐地洞察到,"洗雪耻辱"必然会成为现代中国最强大、最持久的内在驱动力。
这种驱动力,超越了任何党派、任何主义,它是整个民族的集体潜意识。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西方国家那么讲规则,怎么可能因为你不听话就打压你?你还真别把他们的"人设"当真。
他们嘴上说规则,手里却攥着剪刀,这剪刀,是用来剪掉"麻烦"的。
1953年,伊朗总理摩萨台上台后提出石油国有化改革,想把本国油田从英国人手里收回来。这事一传出去,西方坐不住了。
英美情报机构联手搞了一场政变,硬生生把摩萨台推翻,换上了个听话的巴列维国王。理由?他们说摩萨台"亲苏联,威胁地区稳定"。
可实际上他干的,只是把属于自己国家的资源收回来。同年,另一个地方也出事了。英属圭亚那第一次举行选举,民众选出了契迪·贾根领导的新政府。
上任还不到五个月,英国就出兵推翻了他们,背后依然是美国操盘。这届政府的"罪状"?只是希望国家独立自主,不再被殖民体系操控。
你说这些国家做错了什么?没有。他们只是试图为自己国家争一点权利、争一点话语权,就触碰到了西方设定的红线。这种例子不是个别现象。
从越南、古巴、智利,到尼加拉瓜、刚果,哪里有人要挣脱"西方的安排",哪里就有"民主输出""制裁援助""颜色革命"。
用他们的逻辑说,就是:"你要是不听我的,那就别怪我让你换人。"所以你看西方的秩序是怎么来的:不是大家一起谈出来的,而是他们拿刀子逼出来的。
你说你要自己的路,他们就说你威胁全球稳定。他们为什么对中国那么警惕?因为中国太"不配合"了。
你不争风头,不输出制度,不搞军事扩张,但你自己发展得好,还带着别人一起搞事,这才是最让他们头疼的地方。
最难防的敌人,不是对着你打枪的,而是静悄悄、但越来越多国家愿意靠近的那个。
不过,时代在变,人心也在变。
西方用媒体和舆论给我们加上的那层厚厚的"滤镜",虽然强大,但也并非坚不可摧。
进入2025年,我们能观察到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新变化,那就是这层"滤镜"似乎开始出现裂痕了。
一个非常直观的数据是,根据一些机构的持续追踪,近几年来,西方主流媒体涉华报道的负面比例,其实是在显著下降的。
这个比例曾经一度高达近70%,而现在已经降到了40%左右。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完全靠抹黑和歪曲事实来报道中国,正在变得越来越困难。
因为中国的发展成就是实实在在摆在那里的,是任何人无法忽视的客观存在。你可以不喜欢中国,但你无法否认中国让数亿人摆脱贫困。
也无法否认中国在基础建设、数字经济等领域取得的惊人成就。当事实本身足够有说服力时,谎言的市场就会被不断压缩。更重要的一个变化,来自于民间交流的深化。
在过去,西方民众了解中国的渠道,几乎完全被他们自己的主流媒体所垄断。媒体喂给他们什么,他们就信什么。但是现在,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情况完全不同了。
大量的西方年轻人,可以通过TikTok、YouTube等平台,直接看到一个真实、立体、鲜活的中国。
他们看到的是中国便捷的高铁网络、安全的社会治安、繁华的都市夜生活和丰富多样的美食文化。
当一个普通的西方博主,用镜头记录下他在中国旅行的见闻,那种真实的冲击力,是任何精心编排的负面新闻都无法比拟的。
这种来自民间的、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正在一点点瓦解着西方主流媒体的话语霸权。所以我们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方面,是西方政客和精英媒体还在不遗余力地渲染"中国威胁"。
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西方普通民众,尤其是年轻人,开始对这种陈词滥调产生怀疑。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东西。
这种官方叙事和民间感受之间的脱节,正是"滤镜"出现裂痕的最好证明。
布热津斯基曾经预言,中国必将洗刷150年耻辱,恢复它作为世界大国的地位,如今这个预言正在变得越来越真实。
在未来的世界秩序中,中国不仅是全球经济的重要推动力,更将在全球治理、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等多个领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面对这样的历史大势,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做好自己的事,用实力说话,可能就是最好的答案。你觉得呢?
美西方为什么如此敌视中国?圭亚那前总统一文说清.中国日报网.2024-09-21
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 38 期:与西方敌对势力的斗争,很大程度上是君子与小人的斗争 —— 可能影响世界的中国理念(三). 观察者网.2019-10-30
澳大利亚媒体:为什么西方对中国的怨恨毫无道理?. 环球时报.2024-02-27
兹比格涅夫・卡济米尔兹・布热津斯基.快懂百科
从全球战疫看中西方 “自由、人权、民主” 观差异.北京日报客户端.2020-06-01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节选).acfun.2024-2-21
更新时间:2025-07-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