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随着国内新一轮探矿工程的启动,内蒙古传来了好消息!
白云鄂博矿区发现了,一座储量超22万吨的“钍”矿藏。
据保守估计,这些矿藏能让14亿中国人,在2万年内,都不用再为能源问题发愁。
如今,在中美关税战打得正激烈的时候,这一矿藏的发现,又给我们增加了一张新的“王牌”。
那么,这个“钍”矿究竟是个啥东西?为啥22万吨的储量,就能解决中国14亿人的能源问题?
说起能源,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煤炭、石油。这些传统能源虽然常见,但烧起来既不环保,储量还越来越少。
这时,一种叫钍的放射性金属元素,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研究发现,钍的能量密度高得超乎想象,一吨钍蕴含的能量,换算下来居然相当于350万吨煤炭!
更让人惊喜的是,钍矿在地球上的储量并不稀缺,不像石油、天然气那样,很多都掌握在少数国家手里。
最近,咱们国家在内蒙古发现了一座超级钍矿,这座矿里的钍能释放的能量,换算成煤炭足足有77亿吨。
这就好比家里有了一个储量丰富的 “能源宝库”,中国人再也不用担心能源会突然 “断供”。
除了储量可观,钍矿在核能领域的表现更是 “一枝独秀”。
传统核电站用的铀燃料,虽然能发电,但用完会产生一堆又危险又难处理的核废料。
这些废料就像 “定时炸弹”,不仅具有强烈的放射性,还能持续释放有害物质。要是不小心泄漏,周边的土壤、水源都会被污染,甚至人类生存都会受威胁。
为了安全处置这些核废料,科学家只能把它们密封在特制容器里,埋到地下几百米甚至更深的地方,而且这一封存,就是好几百年。
就拿美国的尤卡山核废料库来说,前前后后折腾了几十年,投入了上百亿美元,就为了找个靠谱的地方安置这些 “烫手山芋”,可即便如此,安全性还一直饱受争议。
相比之下,钍在参与核反应后,产生的核废料极少。而且这些少量废料的放射性衰减速度快,处理起来容易得多。
再说说钍基熔盐堆,这可是钍发挥实力的 “舞台”。
传统核电站用的固态燃料,一旦设备出现故障,比如冷却系统失灵,砖头般的固态燃料无法及时散热,堆芯温度就会迅速飙升,最终可能导致堆芯熔毁。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历史上的切尔诺贝利、福岛核事故,就是堆芯熔毁引发的灾难,不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而钍基熔盐堆用的是液态燃料,一旦温度不对劲,液态燃料会自动冷却固化,从根本上杜绝了堆芯熔毁的风险,给核电站上了一道 “双保险”。
还有,钍基熔盐堆对水的需求特别小。
咱们都知道,建普通核电站得靠近大江大河,因为要消耗大量的水。
但钍基熔盐堆就算在干旱的沙漠、荒无人烟的戈壁,也能 “扎根” 发电,这就大大拓展了核电站的选址范围,哪里有钍矿,哪里就能建核电站,方便又省钱。
更重要的是,现在国际形势复杂,尤其是中美之间的博弈,能源安全一直是双方关注的重点。
美国为了遏制中国发展,经常在能源上 “卡脖子”,搞什么能源制裁,想让咱们国家的发展 “掉链子”。
但内蒙古超级钍矿的发现,就像给中国能源领域打了一针 “强心剂”,让咱们在能源上不用再过度依赖进口,能源自主性大大增强。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光有储量是远远不够的,咱们还要有技术,而在这一方面,美国却早早有了发展......
要说钍基熔盐堆(TMSR)技术,美国可是起步很早的“先行者”。
1946年,那时候飞机还没现在这么普及,美国空军就打起了“核动力”的主意,启动了“飞行器反应堆实验”计划。
他们想着,要是能造出核动力轰炸机,那飞机就能一口气飞老远,中途不用停下来加油,在军事上绝对是 “大杀器”。
不过,这想法虽然大胆,可实现起来难度不小。
1954年,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传来好消息,他们成功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熔盐堆实验装置。
这装置用铀- 235当燃料,就像给机器找到了合适的“口粮”,运行起来特别稳定。
这在当时可是轰动一时,大家都觉得核动力技术有了新希望,以后说不定各种交通工具都能用核动力了。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随着冷战局势越来越紧张,美国的军事战略重点开始转移,不再一门心思扑在核动力轰炸机上,而是转向了其他军事领域。
但美国对熔盐堆技术的研究也没完全放弃,1965 年,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又往前迈了一大步,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采用钍基核燃料的液态燃料实验堆(MSRE)。
这座实验堆连续运行了5年,不仅证明了用钍当核燃料是可行的,还验证了钍基熔盐堆在安全性和高效性上的优势。
这时候大家都以为,钍基熔盐堆技术马上就要迎来大发展了。
谁能想到,就在这技术眼看要取得更大突破的时候,美国政府却突然决定放弃。
这背后的原因很复杂,有人说和当时的能源政策调整有关,也有人说和军事战略的再次转变脱不了干系。
总之,美国这一放弃,让钍基熔盐堆技术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停滞不前。
而就在美国“半途而废”之后,20世纪70年代,中国也开始探索钍基熔盐堆技术,并在近年来取得了重大突破。
20世纪70年代,国内既没有现成的技术资料,也缺乏专业设备,科研人员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为了弄清楚钍基熔盐堆的原理,他们常常在实验室里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反复计算数据、调试设备。
凭着这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和几十年的经验积累,中国终于在近年来迎来了技术上的 “大爆发”。
2023年,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中国在甘肃武威建成了全球首个2兆瓦钍基液态燃料熔盐实验堆,并且成功实现满功率运行!
当看到实验堆稳定输出电力的那一刻,许多科研人员激动得热泪盈眶,因为这意味着中国在钍基核能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不过,中国的脚步并没有就此停下,仅仅过了一年,也就是2024年,中国又启动了商用钍基熔盐堆核电站的建设。
按照规划,这座核电站预计在2029年投入使用。
到那时,它不仅能满足大量的用电需求,还能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为环保事业贡献巨大力量。
一直以来,美国都想在清洁能源技术上保持领先,这样就能在全球能源领域掌握话语权,就像在能源市场上 “说了算”。
可中国钍矿的发现和钍基核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打破了这种局面。
如今,中国不仅证明了自己在这一领域的实力,还对美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优势发起了挑战。
未来,随着中国钍基熔盐堆技术不断完善和推广,在全球能源竞争的舞台上,中国将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也会为世界清洁能源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信息来源: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新浪财经】【界面新闻】等(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