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三个世纪,阅尽百年变幻的宋美龄,走完了104个(报载106不确)岁月之后,于美国时间10月23日深夜11点17分(北京时间24日11时17分),在美国纽约长岛曼哈顿寓所溘然长逝。她于1927年12月1日与奉化籍的民国元首蒋介石结婚,成为奉化溪口人的媳妇,在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曾多次跟随丈夫来婆家祭祖会亲,旅游观光,在溪口留下了许多秘事轶闻,至今仍为溪口人津津乐道。现撷取其中若干片断,从一个侧面反映这位在近现代史上颇有影响的知名人士风貌。
家谱见证
1948年,武岭蒋氏在蒋介石、蒋经国主持下重修宗谱,蒋介石亲自为自己写了一篇《世牒》,除介绍自己以外,记述了宋美龄进入蒋门的时间、经历、出生年月和子嗣。原文如下:
周泰,原名瑞元,一名中正,字介石,肇聪次子。保定全国陆军速成学堂毕业,高山野炮兵第十三团士官候补生,大元帅府参谋长,大本营参谋长,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陆海空军总司令,行政院院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国国民党总裁,国民政府主席,第一任大总统。清光绪十三年丁亥九月十五日午时生,光绪三十三年加入同盟会,民国十九年十月受基督教洗礼。配毛氏,民国十年出,为慈庵王太夫人义女。民国十六年继配宋氏美龄,美国韦尔斯莱大学博士,立法院立法委员,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光绪二十五年己亥二月十二日生,子二:经国纬国。
这段文字里提到的宋美龄,篇幅虽短,但最有权威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宋美龄的出生年月。宋美龄的年龄,在蒋介石逝世前,一直被国民党当局列为最高机密。上世纪80年代开始“解密”,但出现了多种说法,一说1897年,一说1899年,还有一说是1901年。宋美龄年过百岁后,年年祝寿,都说她生于1897年,直到最近逝世报道。但这一说法与事实不符。蒋氏族人中知情者都说,宋美龄生于1899年,即光绪二十五年,生肖属猪,与蒋介石相差1肖(即12岁),夫妻属同一生肖。那么,宋氏家族替宋美龄祝寿时为什么要把生年提前两年呢?据说是其家族成员为了祝愿这位百岁寿星年年增寿,因而把她的年龄增加了两岁,年复一年,弄假成真,她的享年本为104岁(实岁)却成为106岁(虚岁)。但历史终究虚假不得,我们应该还其本来面目。
礼待毛氏
蒋宋联姻以后,蒋介石按照奉化民俗,携新夫人宋美龄回乡,拜见列祖列宗,完成“进门”大礼。
蒋介石原有发妻毛福梅,此时虽已办妥了离婚手续,但仍按“离婚不离家”的协议,居住在蒋氏老家丰镐房。处理宋、毛关系成为蒋介石的一个难题。他事先向宋美龄交代了毛氏“离婚不离家”的情况,为回避毛氏,把下榻之地安排在武岭头的一所别墅———乐亭(文昌阁原址,溪口人仍称之为文昌阁)。宋美龄对此并不介意,她十分清楚,以毛氏的出身、相貌和文化素质,绝无可能再与她争夺丈夫,所以表现得落落大方,不仅没有为难蒋介石,相反对毛氏以礼相待。
宋美龄在乐亭住下后,马上命副官把丰镐房管事的人叫来,交给他人参、皮料等贵重礼品,嘱其“面交”毛夫人。毛氏收到礼以后,感到宋美龄毕竟是大家出身,给了自己面子,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1937年4月,蒋经国从苏联回到杭州,拍电报回家,告诉母亲返乡日期。当时经常在蒋家做油漆工的俞其信把电报交到毛氏手里,毛氏阅后不久,把蒋经国在溪口武岭学校读书的表弟卢鹏达叫来,告诉他“经国已到杭州,我已拍电报去,命他见了宋夫人也要叫娘,你要准备迎接他的到来”。毛氏以礼还礼,避免了家庭矛盾。卢鹏达说:“过去报刊上发表许多文章,都说毛氏对于蒋经国先拜见宋氏,并称之为娘,十分生气,严加训斥;毛氏胞兄毛懋卿,为此对蒋经国大发雷霆云云,这完全是想像之笔,不符事实。”
首次回乡,宋美龄在丈夫陪同下到石鳝岙、桃坑山、白岩山分别拜祭了祖先陵墓,向族内长辈敬了茶(这是奉化新娘见长辈的一道礼节),也接受了小辈中新娘的献茶。蒋介石按照奉化乡俗为宋美龄准备了茶仪和礼物,给每个献茶的小辈新娘两块银元一件衣料。举行了这些礼仪以后,宋美龄正式成了蒋家的媳妇。
途中打赌
一次,蒋介石和宋美龄由镇海飞机场乘坐黑色特长轿车赴溪口,侍从秘书汪日章坐在他俩的后面。在80分钟的行程中,蒋、宋谈笑风生。在宁波和溪口之间,有一奉化重镇江口,公路边有座塔山,因其山顶有一后唐同光年间建造的寿峰塔而得名。此塔高21米,砖砌,八角七层,“昂耸太空”,是奉化北境的一个重要标志。游子由北面而入奉化县境,终要首先望一望寿峰塔,望见了就意味着家乡到了。蒋介石在回乡途中曾经多次与宋美龄讲过寿峰塔的来历和故事。这次,当蒋、宋坐车将要到达江口的时候,宋美龄向蒋介石提出要和他打赌,比一比双方的眼力。宋美龄说:“Darling(亲爱的),我和你打赌,看谁先见到寿峰塔,谁就是赢家。”蒋介石颔首同意。二人暂时停止了交谈,集中注意力凝聚前方。不久,蒋介石说:“喏,我先看见了!”不料宋美龄接着说:“我老早就看见了,只是不说罢了。”夫妇抚掌大笑,不争谁是赢家。汪日章说:“从这件小事也可以看出宋美龄的为人风格。别人说他们夫妻经常吵嘴,我看他们是互尊互让的。”
乐亭会亲
1934年农历九月十五日(公历10月31日),是蒋介石的48岁生日。宋美龄与他同回溪口“避寿”,但在溪口还是着实热闹了一番。
10月31日那天晚上,溪口街上灯火通明,锣鼓喧天,剡溪沿岸人头攒动,蒋、宋下榻的乐亭前面沙滩上十多条布龙各显神通,竞技斗胜。蒋宋坐在乐亭楼上的阳台上尽情欣赏,踌躇满志。蒋介石从小喜欢舞龙,更是看得眉飞色舞,赞不绝口。舞毕,蒋介石命副官给每条布龙赏洋10元。宋美龄从旁插话:“他们很辛苦,每条只赏10元太少了。”蒋介石马上改口:“每条布龙各赏20元。”这天,蒋氏丰镐房还给溪口镇上每户人家分一双对开油包馒头,给蒋姓贫苦人家和年老无靠者10-20元生活补助,以示“与民同乐”。
这段时间,蒋介石的情绪非常好,经常和宋美龄手拉着手在溪口十景之一的“碧潭观鱼”欣赏剡溪游鱼。
一天,他想见一见异母胞姐瑞春一家,就派车到畸山任宋村,把她们接到乐亭。瑞春有三子一女,还有不少孙辈,在家的都来了。她的外孙女王珠凤对这次会见有生动的回忆。瑞春一家进入文昌阁后,蒋介石一一问话,他问王珠凤:“今年几岁?”“有没有上学?”当王珠凤回答还未读书,蒋介石说:“十一二岁了,还没上学,你赶快去读书,我下次来要考你的学业。”王珠凤清楚地记得,宋美龄始终含笑接待,拿出糖果分赠大小客人,还给每个下辈送几块银洋作为见面礼。
王珠凤等从乐亭辞别宋舅婆出来,又到丰镐房看望毛氏舅婆。毛氏问:“那面舅婆给了你们什么?”小孩不谙大人事,王珠凤抢着回答:“有糖果,还有洋钿。”毛福梅心里一阵难过,感慨地说:“那边舅婆有钱,我这个舅婆穷啊!”
49寿庆
1947年4月2日至11日,蒋氏夫妇从南京回故乡祭祖扫墓,游山玩水,在溪口停留十天。他们在溪口主办的武岭学校(蒋任校长、宋任校董),逐日记载了他们的行踪,现在这本校刊还在,其中记着:“4月3日,宋夫人49岁生日,晚看‘群仙上寿’,古装话剧。”按照奉化习惯,寿辰按虚龄计算,且以农历为准。1947年4月3日为农历闰二月十二日,据蒋氏宗谱记载,宋美龄“光绪二十五年己亥二月十二日生”,4月3日这天正好她的49虚岁生日。
那天晚上,蒋介石偕宋美龄按时来到武岭学校礼堂,兴致勃勃地观看演出。时任武岭学校训导主任的虞寿勋对现场有生动的回忆:“晚会演出时,盛况空前,大礼堂的楼上楼下,俱是观众。大礼堂当中设有大沙发两张,作为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座位,其余如浙江省长沈鸿烈等陪同官员均坐折椅。这夜的晚会,一直演到十时许方结束。蒋、宋始终参加,屡次拍手叫好。观看时常问校务长施季言剧中扮演者是何人,当施季言告以大部分是蒋氏子女时,蒋、宋连声说好。演出结束,宋美龄分送武岭学校教职员每人蜜枣一盒,以表谢意。”
庵堂野餐
1947年4月4日上午,蒋介石、宋美龄携长子经国夫妇及儿孙辈,会同族人共50余人,到镇北3公里的青龙山咀祭扫祖墓,然后乘竹筏,渡剡溪,沿溪南山一带浏览。这里溪水清澈,山色苍翠,蒋介石和宋美龄左顾右盼,兴味盎然。到了十点多,尚游兴未尽。于是,改乘坐车,率子孙驰往周坑岙。这里有蒋家的一片竹山,山上有法华庵,是蒋介石幼时常随祖父施千礼佛之地。这次蒋介石特地带宋美龄到此重温儿时生活。他们夫妇在竹园里闲步,采野花,扑飞蝶,留连忘返。
不一会儿,时已过午,腹中开始叫唤。蒋介石决定在此与家人团聚野餐。他们走进法华庵,尼姑猝不及防,毫无准备,一时慌得不知如何招待。蒋介石叫她不必张罗,自己进庵观看,走到后院,看见园山里蒿菜生长正旺,鲜嫩碧绿,煞是诱人,就命老尼姑拿来剪刀篮子,让大家动手剪蒿菜,说是要“合家同做蒿菜羹,法华庵里尝新鲜”。还边剪边吟咏元代奉化著名诗人戴表元的“道人临壑剪蒿菜”的诗句,又解说蒿菜的味道、营养、做法,以引起宋美龄和儿孙们的食欲。
人多手多,不一会蒿菜剪好,用刳竹引来的山水清洗干净。宋美龄自谦不曾做过蒿菜羹,难当厨师重任,讨了个烧火的差使。蒋介石自告奋勇上灶做菜。待到水开菜熟,他又加上番薯粉糊,起锅时还浇上麻油,一股清香扑鼻而来。由于腹中饥饿,又加上有新鲜感,所以一进嘴,谁都说好吃。一家人有说有笑,重温这久违了的山野情趣,直到下午4点多,才泛竹筏循溪回家。
让人看够
蒋介石、宋美龄到别处,都是警卫遍布,戒备森严,但是回到家乡,却是宽松自然,即使乡人围拢来,也不阻拦。有时警卫上前驱散,蒋介石还说:“都是自己人,不要赶。”
看到过宋美龄的溪口人,都说她长得很美,看了一次还要看第二次、第三次。蒋介石的外甥女竺培英有段时间与宋美龄一起扫墓,一起去葛竹村探亲,接触频繁,见面机会很多,她说:“宋舅母确实很美,在我和她一起行动中,每次上轿下轿,我都要跑到她的轿子旁,一而再、再而三地欣赏她的风姿。”许多溪口人也有同样心理。所以,每次蒋介石、宋美龄出门上街,总有不少人跟着观看。
一次,蒋介石和宋美龄从街上回来,快到自家丰镐房,宋美龄看到身后跟着一大群人,就问蒋介石:“后面跟着那么多人,他们为了什么?”蒋答:“主要是想看看你的芳容。”接着反问:“你能不能让他们看个够?”宋美龄又问:“怎样才能让他们看个够呢?”蒋介石说:“我命人从家里搬两张椅子来,我们在门口坐一会儿,他们不就可以看够了吗?”宋美龄点头称好。于是侍从人员搬来椅子,蒋、宋坐在门口含笑聊天,满足了跟随群众的心意。
关爱孤儿
宋美龄曾在几十个妇女组织、社会福利团体中担任过领导职务,这已为人所共知。但是,她在其夫家浙江奉化还有个小小职务却鲜为人知,就是奉化孤儿院的名誉董事长。
1929年2月22日,蒋介石、宋美龄同到奉化孤儿院,随行的还有重要幕僚周枕琴、陈布雷等。蒋、宋一行在礼堂与院生见面,勉励他们要珍惜少年时光,勤奋学习。稍事休息,又抽问院生数人。宋美龄见孤儿中患砂眼、癞痢头的比较多,当即表示要派医生按月到院诊治。蒋介石则要他们分班住宿,以防传染。宋美龄回到南京以后,特派富有治疗经验的美籍医生白切脱(Barchet)于3月23日到孤儿院为院生检查身体,医治疾病。以后,宋美龄又通过总司令部卫生署致函宁波华美医院,叫他们定期派医生到奉化孤儿院诊断治病。10月20日,华美医院接到公函,由院长汤麦恩带领医生丁立成、马友芳和周护士等赶到奉化,为全体院生一一检查身体,有病的给以治疗。次年3月,宋美龄来奉化时,又嘱咐华美医院经常为孤儿看病,经费向她报销。
1930年11月3日,蒋介石和宋美龄再次到孤儿院,带来了60余盒糖果、饼干分赠孤儿。宋美龄在询问院况后提出,单纯依靠募捐终非长策,建议自办工厂,开辟财源。过了半月,又来催问办厂事。院方商量后,提出了兴办竹工、藤工、缝纫和印刷四个工厂的计划。11月30日,宋美龄指派专家到孤儿院,传达对计划的意见,认为根据自身力量,宜先办其中一项。1931年3月,宋美龄拍来电报:“年认经费一千元,作为办藤工、竹工两厂之用。”此后两个工厂连续办了十余年,所制产品遍及奉化和邻近各县,孤儿院经济条件大有改善。
1931年4月8日晚上,蒋介石、宋美龄在溪口老家接见孤儿院刘、孔两位老师。蒋介石为孤儿院亲书“忠信笃敬”四字作为院训,宋美龄表示,院内10名女孤儿的一切费用均由她负责供应。刘、孔临走时,宋美龄还捧出饼干、糖果一百件,请她们带给孤儿。
更新时间:2025-07-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