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小是幼儿园的园长,每次跟她聊天,都能对小孩子多了解一分。
某天,我们依旧在家小聚,三岁的侄子一直拿着绘本追问我“为什么恐龙会灭绝”、“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等令我头疼的问题。
我正想用“权威”将侄子给赶走,园长发小却笑着对我挤了下眼睛:“你这侄子,将来肯定是学霸。”
我疑惑:“怎么,你还能算命?”
发小神秘一笑:“不止会算命,而且算得特别准。”
01、喜欢问“为什么”的孩子,好奇心强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孩子学习好,最好的办法就是爱上学习。
今天问“为什么会有晴天、阴天、雨天”,明天问“彩虹为什么是7种颜色”的孩子,可能常常会将你问得语塞。
他们之所以这样,不是故意考你,而是好奇心在作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会主动探索甚至理解,凭借着超强的观察力,他们总能提出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问题。
他们疯狂在问“为什么”,同时也在搭建自己的认知网络,人还没长大,脑海中的知识,已经比大人掌握的还要多且全了。
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也会带着这样一份好奇心,对学习充满了兴趣。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发现:童年时期好奇心强烈的孩子,中学阶段的学业表现普遍优于同龄人。因为他们把学习当成探索,而不是任务。
这样的孩子看到落叶会思考季节变化,玩积木时会理解物理平衡。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比强迫他们背古诗更重要。
02、是善于倾听的“小天使”,特别专注
发小说,同一个问题,有些小孩听一遍就能理解,有些小孩说了三四遍,还是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所以用在学习上,后者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理解一道公式,读十几遍才能整理出一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其实,他们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并不一定就是智商的高低。
而是因为,听一遍的小孩,在听的过程中全程专注。而那个需要听几遍的小孩,可能一会摇头晃脑,一会神游云外,无法专注,导致他们的学习效果不佳。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专注时的大脑会形成更密集的神经连接。
一个善于倾听的孩子,不但有着超强的共情力,而且还坐得住、爱思考、专注力强,这些特质恰好是学习最需要的。
03、能自编自导的“话痨”娃,想象力丰富
我那小侄子,除了喜欢问十万个为什么,自己一个人玩玩具的时候,一边玩一边讲故事,声音很小,你听不到他讲的内容,但他就是喋喋不休。
问他在干嘛,他回答“奥特曼在打小怪兽”。
带他出去玩,总是走到哪说到哪,看到一只蝴蝶飞,还能绘声绘色地说“蝴蝶做完了作业,震动着美丽的翅膀出来采风了……”
这种带着画面感的表达,好比是给大脑装上了高速公路。
他的脑子转的飞快、会结合看到的事物,联想到一连串的东西。他的思维活跃,想象力强,延伸到表达能力上,将来学习解题过程中,往往能举一反三。
欧洲一项追踪研究发现:幼儿时期想象力丰富的孩子,初中阶段在创意写作和解决复杂问题方面表现更突出。
因为他们的大脑习惯多角度思考,面对数学题时能尝试不同解法,写作文时能构思新颖观点。
04、能发起“自我重复”的孩子,不怕困难
幼儿园有一部分孩子,每次摔倒了不用任何人扶,自己立马爬起来。
拼乐高的时候总是拼不好,也不会气馁,一次不行再来一次。
别人拼图只需要10分钟就能拼好,他30分钟都拼不完,但他有耐心,坐得住,一次失败后接着来,不断发起自我重复。
这样的孩子,已经比90%的孩子强了,因为日后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会遇到一个又一个困难,那些不够坚强的,轻易就被击垮。
那些能发起“自我重复”的,天生不怕困难,即便被打扰和批判,也会不断挑战。坚韧的品格,会让他勇往直前。
这种“自我重复”的能力,在心理学上称为“成长型思维”。斯坦福大学研究发现:拥有这种思维的孩子更愿意接受挑战,把困难视为成长机会。
我表姐的女儿学骑自行车时摔了十几次,膝盖都磕破了却坚持练习。现在上初中,遇到难题从不轻易放弃,总说“再多试几次可能就会了”。
写在最后:
当发小跟我说这些时,我忍不住问:“如果孩子这些特征都不明显呢?”
发小笑着回答:其实每个孩子都是隐藏的学霸,只不过我们没有发现,或没有被大人激活而已。
所以,也许你的孩子正拿着玩具追着你问个不停,也许他安静得让你担心。
但别着急,童年不是赛跑,而是一场发现之旅。
在这场旅程中,最重要的不是谁先到达终点,而是每个孩子都能在路上遇见最好的自己。
就像我发小常说的:我们不是要培养“学霸”,而是要保护每个孩子心中那盏探索的灯。
也如果你的孩子没有以上4种表现,请不要焦虑,可能他的开机键还没有被你开启。
更新时间:2025-10-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