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快两个月了,一年级新生爸妈们过得还好吗?
最近,有网友表示,自己的朋友圈已经成了家长们的大型“崩溃”现场。
甚至有家长说,自己班里差不多一半的妈妈都辞职了。
消息一出,评论区直接炸了锅,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说实话,在孩子眼里,上小学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无非就是早上要早起一点,晚上多写点作业,其他时间该玩还是玩。
可家长们的日子,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用网友的话说,每天都像在打仗,而且还是那种没有援军的仗。
开学才几天,有的孩子就因为上课说话,被老师点名批评。
还有一些理解不了课堂纪律的孩子,不是随便站起来,就是出教室乱跑,把老师气得够呛。
更夸张的是,还有的孩子,开学没几天就跟同学打了好几架。
老师没办法,隔三差五就找家长,搞得家长见到老师的电话号码就心惊肉跳。
除了新秩序难以建立,更要命的是学习这块。
很多孩子幼儿园啥都没学,到了小学完全跟不上节奏。
可老师讲课不会因为个别孩子而放慢速度,零基础的孩子自然就成了老师的重点关照对象。
家长群里天天有老师发消息,不是这个孩子作业没完成,就是那个孩子上课走神。
此外,接送孩子也是个大工程。
很多学校中午不提供午餐,家长得接回家吃饭,吃完再送回去。
算下来,早上送一趟,中午接送两趟,晚上再接一趟,一天就是四个来回。
要是孩子忘带什么东西,家长还得临时跑一趟。
有个妈妈开玩笑说,她现在每天的步数都能排朋友圈第一,全是接送孩子走出来的。
当然,最让人头疼的还是晚上的作业时间。
别看一年级的作业不多,但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每一项都是挑战。
写字要一笔一画,算术要掰着手指头,读课文磕磕巴巴。家长在旁边看着,血压蹭蹭往上涨。
有些家长就说,以前觉得自己孩子挺聪明的。
但现在,只希望孩子能在睡前把作业写完就谢天谢地了。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妈妈选择了辞职。
“班里几乎一半妈妈都辞职”的情况可能有点极端,但放眼全国,这种情况真不少。
就有网友发帖自述,说自己原本在一家外企做中层管理。
但孩子上一年级后,她思前想后还是递了辞呈。
她说,从怀孕到现在,最难的时候她都挺过来了,没想到会栽在一年级上。
这番话道出了无数妈妈的心酸。孩子刚入学确实需要大量的陪伴和引导。
但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每次需要有人做出牺牲时,站出来的总是妈妈?爸爸们在哪里?
其实仔细观察就能发现,这好像已经成了一种社会默认。
老师有事找家长,第一个想到的是妈妈;孩子在学校出了状况,老师也是先联系妈妈。
就连家长群里,老师@家长的时候,也是习惯性地@妈妈。
这种“理所当然”的背后,是整个社会对女性角色的刻板定位。
大家都觉得,妈妈就应该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就应该随叫随到,就应该为了孩子放弃一切。
可是,养孩子明明是两个人的事啊。
而且,让人难过的是,当妈妈们真的选择辞职在家后,她们的付出往往得不到应有的认可。
尽管全职妈妈的工作强度很大,但在很多人眼里,她们就是“在家闲着”。
如果有个全职妈妈突然空闲下来,和朋友们喝杯咖啡。
就被说三道四,“真好命,用老公的钱喝咖啡”。
可他们哪里知道,这个妈妈可能已经一个星期没有好好坐下来休息过了。
而这种不被理解的感觉,比身体的疲惫更让人绝望。
数据就显示,全职妈妈中,有30%的人都会出现焦虑、抑郁的症状。
她们失去了自己的社交圈,失去了经济独立,甚至失去了自己的名字,变成了“某某妈妈”。
2023年,有个三胎妈妈深夜在天桥上崩溃大哭的新闻,看得人特别揪心。
她说自己没有朋友,没有自己的生活,如果不是想到孩子,真的不想活了。
可即便如此,当她在手机上看到孩子醒了,还是立刻跑回家。
这就是妈妈,永远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哪怕自己已经撑不住了。
然而,残酷的是,当这些妈妈想要重返职场时,却发现机会已经很渺茫了。
大部分企业招聘都有年龄限制,35岁就是一道坎。
那些为了孩子辞职的妈妈,等孩子大一点想再找工作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期。
没有最新的工作经验,年龄又大了,想找到合适的工作谈何容易。
有个词叫“母职惩罚”,说的就是这种现象。社会要求母亲必须全身心投入到孩子身上。
孩子的成功就是母亲的成功,孩子的失败就是母亲的失败。
这种捆绑让无数女性,在工作和家庭之间疲于奔命,却很难得到真正的理解和支持。
人们总说“为母则刚”,好像当了妈妈就应该变成超人。
可妈妈也是普通人啊,她们也会累,也会崩溃,也需要喘息的空间。
这种被迫的坚强,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不公,所以,请大家对妈妈们多一些理解和包容。
当她们选择在家照顾孩子时,不要说她们没有价值。
当她们选择继续工作时,也不要指责她们不够尽责。
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真正看见妈妈们的付出。
看见她们深夜哄孩子入睡的疲惫,看见她们在工作和家庭间奔波的辛苦……
只有当这些付出被看见、被认可,妈妈们才能在日复一日的琐碎中,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才能在低头忙碌的间隙,抬头看到生活的光亮。
孩子的成长需要陪伴,但这份责任应该是父母共同参与、社会给予支持,或许当全社会都能真正理解和尊重每一位母亲的选择时,“一年级现象”或许就不再是让人焦虑的难题,而是家庭共同成长的新起点。
【参考文献】
红星新闻-2024-09-13——《“班里几乎一半妈妈都辞职了!”开学不到10天有家长收到4次投诉,真的这么难?》
听说吧心理咨询-2025-09-08——《全职妈妈的困境:“当全职妈妈的日子里,我差点得了抑郁症”》
更新时间:2025-10-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